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重庆

重庆机场公安“送法小分队”化解纠纷有“妙招”

2024年08月21日15:36 |
小字号

现场调解中。重庆市公安局机场分局供图

现场调解中。重庆市公安局机场分局供图

“我干了那么多年,公司怎么这么不讲道理?”“我哪儿都不去,今天不把工资的事情解决,我就去办公室坐着,领导去哪里我就去哪里。”近日,在西航站区派出所调解室内,51岁的龚先生坚持要求公司参照生病前的工资进行发放。

不久前,驻所律师张林、派出所民警唐力卫,重庆空港某公司负责人及员工龚先生齐聚调解室,围绕生病后薪酬发放的标准问题进行调解。

治理之道重在基层。重庆市公安局机场分局坚持以融治警务助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推进“驻所律师”体制建设,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创新推出《服务江北国际机场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为载体,打造具有重庆机场公安辨识度的“警律送法小分队”,以高水平法律服务推动惠民强企,持续书写优化营商环境满意答卷。

建设“驻所律师”体制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据了解,龚先生因突发脑出血导致无法工作,公司为其提供了1年的病休假,并每月提供1000多元的生活费,仍旧由公司代缴社保公积金,拿到手的工资便微乎其微。龚先生不满,情绪激动,由此闹到了派出所。

西航站区派出所组织了由基层民警、驻所律师组成的调解员队伍为双方进行调解,作为调解员的律师张林,为龚先生和企业负责人普及相关法律知识,经过2次调解,企业表示愿意参照《重庆市企业职工病假待遇暂行规定》补足病假期间工资,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过去,出现矛盾纠纷都是由派出所民警来进行调解,但受限于专业知识,涉及相关法律法规,民警没有专业律师熟读条例,所以存在当事人双方都不服的情况。”重庆市公安局机场分局法制支队徐小虎介绍,为进一步提升辖区群众、旅客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分局引入专业力量来充实服务队伍。

自2019年7月起,重庆市公安局机场分局推进“驻所律师”体制建设,选定由两家律师事务所建成法律服务调解室,进驻辖区东、西航站区两个派出所,开展驻所法律服务,引导广大旅客群众依法办事、合法维权,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化解在基层。

为进一步延伸法律服务触角,2023年起,机场分局与机场顾客服务中心签订合作协议,驻所律师定时定点开展外派坐班服务,充分发挥了“驻所律师”最大服务效能。

成立调解委员会 矛盾解除有“智慧”

机场分局辖区企业多,无常住人口,流动人员复杂,时有发生劳务纠纷、经济纠纷等。

为健全多元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机场分局成立了“重庆市渝北区空港人民调解委员会”,吸纳驻所律师、企业法律专家、基层群众为人民调解员,这也是全国机场公安机关首家行业性调委会。

“给我开个证明,公司又不得损失啥子。”公司员工李某年满50岁后,由劳动合同转为劳务合同,李某想继续在公司工作,又希望公司开具一份辞退证明,以此领取失业保险金。公司负责人被李某缠得没法,就来到了调解室。民警及时告知李某,有工作、有固定收入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条件,且在未失业的情况下冒领失业金是违法行为,驻所律师也进行法律普及,让李某认识到错误。

陈某、王某曾是情侣关系,在交往期间,女方以现金形式借给男方资金,男方也出具了借条,双方结束关系后,女方要求男方返还借款,因无转账记录,男方拒不承认女方借过钱,律师给男方讲解了借条的法律效力以及拖欠借款产生后可能产生的后果,男方意识到错误后承诺将分期还款。

自“重庆市渝北区空港人民调解委员会”运行以来,成功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00余起,共获赠锦旗283面,感谢信32封。调解委员会的建立,形成了集派出所、辖区企事业单位、人民调委会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格局,为开展多元调处提供了更加规范、有序、高效的实践平台。

送法上门 从源头上解决纠纷

如何从源头减少矛盾纠纷?推动辖区全民知法懂法守法是关键。

为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与民航行业特色,积极实施“警律联动、警企互动”惠民强企新举措,机场分局以“空港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依托,组建“警律送法小分队”,深入一线基层,为辖区企业、群众等送法上门。

物流园区,由于辖区寄递物流企业和建筑工地较多,工作人员文化水平差异较大等原因,传统的普法讲座和活动似乎不完全适用。

“专门组织去听课培训肯定听不进去,但这种坐下来像‘摆龙门阵’一样讲知识还是很有意思的。”正值工人用餐休息期间,物流园区派出所民警罗浩“接地气”的普法方式赢得了工友们的一致点赞。

机场分局还通过“送法上门”服务的方式,不断拉近群众与法律的距离,持续开展“点单式”普法。

2024年3月,四川航空重庆分公司主动联系机场分局,想对员工酒驾醉驾、旅客机闹等违法行为进行普法,机场分局法制支队联合律师事务所,为航空公司送去普法“套餐”。

此外,在“110”中国人民警察节、“515”经侦宣传日、“119”全国消防宣传日等节点,“警律送法小分队”针对民航单位、员工、旅客群众广泛开展法制宣传和安全防范教育,深入100多家驻场单位、企业,开展各类普法宣讲活动65场次,开展法治共建交流活动38次,受众人群达5000余人次,逐渐成为新时代平安机场建设与依法治理的中坚力量。(梁倩)

(责编:刘政宁、张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