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巴蜀文化学术交流会在江津区召开
会议现场。江津区委宣传部供图
近日,2024年巴蜀文化学术交流会在江津召开。会议展示了巴蜀文化最新考古收获、研究成果27项,多角度探讨了长江文明视野下,巴蜀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本次会议中,5名国内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做了主旨报告,并围绕长江文明视野下巴蜀文明进程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交流了夏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为创新巴蜀文化研究方法、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参考;探讨了多学科视野下的岩画考古研究方式,为江津灰千岩岩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从考古学角度探讨了川东地区的巴文明特征,拓展了江津巴文化的研究维度;从古代简牍文献的解读,阐释了秦代巴蜀地区与周边地区的交往,加深了江津巴文化形成发展的研究深度;回顾总结了四川盆地及三峡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引发江津文物考古相关研究的思考。
此外,来自川渝地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22名专家学者分别介绍了巴蜀文明研究的历史和考古新发现、新成果,从不同角度对巴蜀文明进行了多维度、多层次探讨,为江津长江文明、巴蜀文明进程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开拓了新的视野。
“江津是大江要津,因地处长江要津而得名,长江在江津流域127公里,自古是渝西川南水陆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长江文明资源禀赋,以长江为纽带,巴文化和蜀文化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展现了独特的魅力。这也是将此次学术交流会选在江津召开的主要原因之一。”重庆巴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夏伙根说。
江津历史悠久,物阜民淳,人文荟萃,是聂荣臻元帅的故乡,也是“联圣”钟云舫的故里,有1800余年的建县史,是重庆市首个历史文化名城、江津文化遗产资源分布广、数量多,保护级别高、总量居全市前列,有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7个中国传统村落。13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特征显著、门类齐全。850处不可移动文物,序列完整、特色鲜明,涉及5大类41小类,涵盖从石器时代至近现代各时段的文化遗存,形成特有的名人文化、古镇文化、抗战文化等特色名片。
近年来,江津石门大佛寺摩崖造像、石佛寺遗址等石窟寺纳入《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总体规划》,扎实推进川渝石窟寺遗址公园建设。以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解码文化基因,突出长江文化、巴蜀文化价值挖掘,积极联合重庆市文物考古院等多家川渝考古科研机构,考古发掘、研究阐释不断深入。
持续进行灰千岩岩画考古阐释,江津灰千岩岩画是一处与中国岩画的西南系涂绘系统完全不同的岩画,其独特性、价值和意义长期被重庆市文物考古界乃至全国岩画界所忽视。江津区围绕灰千岩岩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实施了一系列调查研究项目和学术研究工作,在此次交流会上,与会专家深刻阐释了重庆凿刻式岩画的世界级价值意义。
梧桐土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纳入考古中国—巴蜀文明进程研究项目。梧桐土遗址时代为三星堆文化晚期至十二桥文化早期。在三星堆文化东向传播和十二桥文化圈内交流互动研究中,梧桐土遗址是勾连东西两地的关键考古实证,填补了以往连接两地的薄弱之处。梧桐土遗址考古发掘是落实成渝双城经济圈文物保护利用的重要举措。(陈翔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群众关注的这些安全隐患 重庆多地积极解决
- 人民网重庆9月21日电 (陈琦)“人行道隔离墩遭破坏”“公交车站路面颠簸”……近日,重庆多位群众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接到群众诉求后,相关部门积极回应解民忧,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