瞰山城·人民日报区县行
明月“叁”记
鸟瞰明月山。熊伟摄
明月山,绵延二百多公里,山的一边是重庆市梁平区、垫江县、长寿区,另一边是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及达州市达川区、大竹县、开江县。
长久以来,7个区县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却因山脉阻隔,缺乏交流互通。自2020年开始,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驱动下,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应运而生(以下简称:示范带)。
从此,打破交通壁垒、实施环境共治、推动产业融合……7个区县积极融入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抱团发展,协力托举起明月山区域7200平方公里、600余万人口共同向前奔跑,示范带经济总量从2610亿元增长到3240亿元,占川渝两省市比重由3.1%提升至3.58%。
壹:赶车记
便捷交通 生活获实惠
梁平区新盛镇与开江县任市镇相隔一条数米宽的新盛河,一座联盟桥串联两地。
9月17日清晨5:40,跨省公交车司机李上勇到达任市镇“任市—新盛”公交发车起点,打开车门,让等候在车站的农户搬着货物上车。
“线路全长11公里,票价3元,滚动式发车,大约每15分钟一趟。除了附近的居民,鸡、鸭、鹅及蔬菜水果也是‘常客’。”李上勇说:“新盛镇逢1、4、7赶场,加上这段时间秋老虎‘凶’得很,早些让农户们去集市,也好早点回家,避免中暑。”
看着公交车已经满载,李上勇嘱咐乘客坐好或拉稳扶手,关上车门,发出当天第一班早跨省公交。
新盛镇村民搭乘跨省公交车。人民网记者 胡虹摄
自2020年5月开行以来,这趟跨省(市)公交已经稳定运行4年有余。目前,梁平区和开江县分别投入4台新能源公交车对开。
“以前这趟线是班车在跑,票价5元,现在可以坐公交车,只要3元,车次也比以前多。”新盛镇村民杨朝勇对这趟线路很熟悉,逢年过节到任市镇走亲戚,或是遇上赶场天,他都坐这趟公交。跨省公交线路的开通,给他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
不只是出行,毗邻区域内众多居民,因更便捷的交通,生产生活得到实惠。
5年来,7个区县基础设施高效建设,路网持续织密。明月大道、明月天香道路等相继建成,梁平至开江高速公路全面通车,串联邻水、垫江、长寿的明月山西麓旅游环线建成投用……
道路通,网路也畅通。“川渝通办”加快推进,43项便捷生活行动举措全面实施,311项“川渝通办”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同标准办理,7个区县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贰:巡河记
环境共治 享生态美景
前不久,持续高温的重庆下了一场雨,蔡祖志来不及享受下雨带来的凉爽,赶紧骑上他的小摩托,沿着文化河河边排污管网查看。
蔡祖志是梁平区文化镇螺丝店社区居民。虽是居民,但也是有“身份”的居民,他是文化镇污水处理厂的管网巡查员。
“全镇的一级、二级管网我都门清。平时我都会各处走走看看,做些简单的清理。遇到下雨天,河水涨得快,我就先查看沿线几个重点管网,排除隐患后再逐一检查。”蔡祖志说,工作十几年来,他是眼见着文化河从臭水沟变成现在的杨柳垂岸的民生河。
文化河是新盛河上游一级支流,一河跨两省,文化镇街道与开江县任市镇新街乡老街社区场镇一桥相连,分岸而治。
由于历史原因,界河多处居民聚集点以及任市镇新街乡老街社区场镇均无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直排文化河,严重影响水质。
水清岸绿的文化河。文化镇供图
“当时文化河河面到处都是垃圾,乡镇生活污水直排,加上河道沿线畜禽养殖场偷排,让整条河流臭气熏天、鱼虾绝迹。”当地居民记忆说。
变化始于两地开展的联防联治。2020年10月,任市镇老街村将污水管网并入文化镇,第二年4月,川渝毗邻区县施行生态环境共建共保。
共用一个污水处理厂后,不仅有力改善了两地的水环境,促进新盛河水质改善,还避免了污水处理厂低负荷运行造成的资源浪费。同时,两地签订《文化河管理保护联防联控联治协议》,轮流举办联席会议,真正做到机制联建、管网联通、水质联控,责任共担、成果共享。
“现在的文化河,两岸绿意盎然,岸边还修建了步道,我既是巡河,又是遛弯。”蔡祖志喜笑颜开地骑着摩托,继续巡河。
除了文化河,铜钵河、龙溪河、大洪河、新盛河等7区县共有河流水质也呈现出持续向好态势。5年来,7区县坚持共同保护、联合治理,生态屏障得以持续筑牢。如今,7区县森林覆盖率由2019年42.2%提升至2023年43.6%,地表水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比例达100%,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平均天数由2019年324天提高到了2023年的333天。
叁:丰收记
产业互补 破增收阻隔
9月22日,秋分,梁开现代农业园(梁平·开江合作示范园区)好热闹,川渝两地农民朋友在一起庆祝丰收。
罗长江作为农业园的种植大户,相当于半个主人,更是忙前忙后。今年收成不错的他,笑得合不拢嘴。
没种地前,罗长江也是漂泊在外的打工仔。
2018年,看着家里年迈的父母种地辛苦,罗长江便决定回家帮父母。在经历了几年农耕手作后,彼时30出头的他,也觉得有些吃不消。
赶巧,2021年下半年,梁开现代农业园区启动建设,在招揽种植大户。年轻人敢想敢做,罗长江就流转了200亩地,成了种植大户。
“在农业园,土地成片有规划,种植实现机械化。同时在园区规划下,我们以水稻种植为主,开江以水产养殖为主,两地互补互助,减少竞争,反而扩大市场。”罗长江说。
9月22日,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长江三峡(梁平)庆祝活动现场,群众在参与摸鱼比赛。熊伟摄
今年,他种植的两百亩水稻收成不错。收割后,他拿出部分土地又种植了油菜,要是明年收成不错,他准备扩大稻菜、稻油轮作种植面积。同时,还准备尝试一下“稻虾共养”来扩大自己的产业链。
“我们已引导10个大户与部分散户划出1500亩稻田,向任市镇学习‘稻渔共生’水产联合综合种养,目前试验效果不错,很多大户都表示要扩大规模。”新盛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谢挺介绍,他们与任市镇合作打造的开梁合作园,目前已初步形成水稻、油菜、小龙虾、大闸蟹等多种农产品为主的特色产业体系。
新盛镇与任市镇协力共谋发展,是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破除增收阻隔的真实写照。
5年来,7区县坚持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产业升级协同创新。川渝合作(达州·大竹)产业园、长寿经开区成功纳入第二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7个区县规上工业产值由2019年的2167亿元提高到2023年的2535亿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