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原创

周涛:写好“五篇大文章” 建设重庆新篇章

2025年01月21日11:49 |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小字号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在2025重庆两会到来之际,人民网重庆频道、“成渝发布”微信公众号推出“人民会客厅——2025重庆两会高端访谈”,围绕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民生保障、营商环境等话题,来看看代表委员们怎么说?

人民网重庆1月21日电 2025重庆两会期间,重庆市人大代表,中国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周涛做客人民网重庆频道、成渝发布“人民会客厅——2025重庆两会高端访谈”,围绕做深做实“五篇大文章”、以高质量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人民网重庆频道:科技金融是“五篇大文章”之首,2024年以来,建行重庆市分行在强化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开展了哪些探索,成效如何?

周涛:科技金融是实现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也是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必然选择。2024年,建行重庆市分行在总行指导支持下,制订推出了“科创引领,智造未来”科技产业金融三年行动方案,将科技金融作为未来三年的“一号工程”来推进实施。我们紧紧围绕重庆“416”科技创新布局,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创新推出了“渝链通”科技金融的服务品牌,打造了涵盖愿景、工具、队伍、产品、推广和评估等在内的5TP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力求为全市科技型企业提供精准有效的金融服务。截至2024年底,建行重庆市分行科技型企业表内外融资余额接近900亿元,服务重庆各类科技型企业超过1.8万户。

周涛做客人民网重庆频道、成渝发布“人民会客厅——2025重庆两会高端访谈”。邹乐摄

周涛做客人民网重庆频道、成渝发布“人民会客厅——2025重庆两会高端访谈”。邹乐摄

在科技金融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坚持秉承以下三个理念:

一是以科技手段服务科技产业。科技企业一般具有“技术含量高、实物资产少”等特点,传统的商业银行评级模型难以形成对科技企业的精准画像。我们充分发挥建总行金融科技领先优势,运用大数据工具,创新推出了“技术流”科技企业评价体系,将传统评级的关注重点从企业的三张报表延伸至企业的专利技术和科技人才,从而实现更加准确地对科技企业实力和未来进行画像,让我们能够更加精准地对技术领先、市场前景好的科技成长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目前,已对重庆市2.1万户拥有知识产权的科技企业进行“技术流”评级,极大拓展服务的客群对象。

二是以银行创新服务科技创新。我行着力深化适配科技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在服务模式上,市分行组建科技金融创新中心,二级分支行全覆盖建设科技金融专业化服务团队,在重点区域建设一批科技特色支行,我们努力打造全周期陪伴、全链条覆盖、全集团协同、全维度支持、全生态赋能的“五全”服务模式。在产品创新上,针对科技企业在发展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特点,我们还不断提升金融产品与企业需求的适配性。2024年完成了系统内首笔科技研发贷的创新投放,今年我们还将陆续创新推出选择权贷款、高管持股贷等众多科技企业专属产品。

三是以金融生态服务科技生态。科技金融需要更多的朋友圈和同行者。我们积极推动组建科技-产业-金融联盟,汇聚“股贷债保”等各类金融要素,联动政府、研究所、高校、科技园区、孵化平台、行业协会等各类社会力量,促进全要素联动、全社会协同的科技生态建设。依托建设银行集团资源,牵头推动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新兴产业两只国家级基金入渝,设立了总规模50亿元的重庆制造业转型基金,带动投资超过200亿元。当前,我们正在大力推动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直投基金在重庆加快落地。

人民网重庆频道:近年来,重庆深入推进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绿色转型发展稳步向前。建行重庆市分行是如何调整信贷结构,加大对绿色低碳项目的支持力度,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周涛:绿色是重庆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作为建行系统内的绿色金融试点行,重庆市分行深入落实总行绿色金融的战略部署,全力支持重庆绿色转型发展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持续当好服务重庆绿色发展的“排头兵”。2021年到2024年,我行绿色融资余额由355亿元增长到95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25%,绿色金融份额保持市场领先。

在绿色金融发展中,我们坚持创新引领。近年来,建行重庆市分行先后落地了国内首批可持续信贷业务产品、重庆市首笔跨境碳排放权质押贷款、退耕还林林权质押贷款、绿色前期租等创新业务,其中“绿色应收账款债权融资计划”和“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获评重庆市“十大绿色金融创新案例奖”。分行积极助推重庆市申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和“长江绿融通”大数据信息系统的开发迭代,参与《重庆市绿色金融服务绿色建筑指南》《重庆市转型金融支持项目目录》等6项地方绿色金融标准的制定。感谢社会各界的认可,我行有幸成为首家金融机构代表当选市绿金委主任单位,并多次获评“绿色金融先进单位”。

2025年,我行将加力推动绿色金融提质上量,聚焦产业升级改造、绿色城市建设、和美乡村建设和绿色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持续助力重庆市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

周涛做客人民网重庆频道、成渝发布“人民会客厅——2025重庆两会高端访谈”。邹乐摄

周涛做客人民网重庆频道、成渝发布“人民会客厅——2025重庆两会高端访谈”。邹乐摄

人民网重庆频道:普惠金融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支持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过去一年,建行重庆市分行在普惠金融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

周涛:普惠金融是商业银行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重要内涵。建设银行早在2018年就提出了“普惠金融”战略在重庆的落地实施,全力落实大行担当。截至2024年年末,建行重庆市分行普惠贷款余额超过700亿元,服务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超过8.5万户,全年累计为近7000户经营面临转型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延期还款服务,涉及金额超过45亿元。在近期重庆市委金融办、市经信委和市财政局等联合组织的总结大会上,我们荣获了2024年重庆市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行动优秀机构、典型案例、优秀产品三个奖项。

2024年,建行重庆市分行全力落实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的工作要求,主动对接各级政府部门,扩大普惠覆盖面;积极提升数字化经营能力,依托金融监管数据联动创新普惠产品。我们在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重庆市人力社保局指导支持下,引入社保数据,创新推出“稳岗云贷”,为7692户稳岗企业提供信贷支持55.6亿元。在重庆金融监管局指导和支持下,我们合作开发了支持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渝链·产业助力贷”,上线1个月已向154户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小微企业提供授信1.26亿元。我们还积极助力重庆市各项发展战略实施推进,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我行创新推出了全线上信贷产品“铁路运费贷”,已服务近40家铁路货运小微企业。为助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我行针对火锅、柑橘、烟草、柠檬等不同产业特点,创新推出十余款普惠金融产品,有效满足不同企业融资需求。

人民网重庆频道:1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发布,其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养老金融。在当前背景下,建行重庆市分行是如何布局养老金融市场的?

周涛:重庆是全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结合区域人口结构和养老市场特点,建行重庆市分行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在养老服务方面,先后为重庆122家企业提供企业年金一站式服务;与重庆市人社局合作推出了“人社业务进网点”项目以及第三代社保卡免费补换卡服务,累计服务超22万老年群体。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提供账户开立、资金缴纳、产品认购等一站式个人养老金融服务;积极打造建行“健养安”养老金融品牌,着力建设“231”区域特色养老金融体系,不断优化服务场景,全渠道为老年群体提供丰富的适老金融产品。目前已完成全辖261家营业网点适老化服务设施改造,建成两家总行级养老特色金融网点,切实提高网点对银发群体的金融服务能力。

在支持养老产业方面,我们在系统内首创“幸福颐养贷”和“银发安享贷”区域养老专属信贷产品。

人民网重庆频道:当前,重庆正大力实施“智融惠畅”工程,支持金融系统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数字化智慧化运行水平。过去一年,建行重庆市分行在推动数字化转型为民利企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周涛:2024年,我们不断推动自身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数字化能力,落地了多个具有地域辨识度的数字化应用。

一是链接数字重庆建设。分行联合重庆市发改委、重庆金融监管局,业内首创“裕农快贷-信易贷”业务模式,运用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为农户构建“信用画像”,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实现在线授信、自助放款。

二是运用“建行生活”平台助力提振消费。通过海量宣传资源和数十种热点消费场景权益配置,带动消费和旅游发展,当年交易超900万笔,金额超3.2亿元。“建行生活 智慧食堂”覆盖了全市政府机关、大型企业超400家,日使用人数超过1.6万户,为用户体验到数字金融带来更多的便捷。

三是提升自身的数字化能力,将金融科技嵌入银行业务经营中。强化“科技+业务”融合,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创新数字模型1200余个,重塑传统金融服务。运用金融科技手段赋能科创企业经营、商机发现等内容,更好提升数字化经营服务能力。

人民网重庆频道:新的一年,建行重庆市分行在支持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过程中有哪些布局?

周涛:2025年,建行重庆市分行在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进程中,我们将继续强化使命担当,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建设银行总行工作要求,加快提升科技金融专业服务能力,绿色金融战略支撑能力,普惠金融扩面提效能力,养老金融创新试点能力和数字金融智慧创造能力,持续深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全力为重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建行智慧和力量。(胡虹、李金)

(责编:盖纯、张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