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破解城市发展、服务、治理难题
重庆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

2月18日晚,市民刘女士刚吃完晚饭,突然感觉胃痛。她赶紧在手机上打开“渝药易购”微信小程序,在附近一家药店下单,并用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在线付款。大约20分钟后,药就送到了她家。
给刘女士带来便利的“渝药易购”是重庆市医保局携手中国联通重庆市分公司(以下简称重庆联通)打造的官方应用。
近日,记者从由重庆市政府和中国联通共建的中国联通(重庆)5G融合创新中心了解到,近年来,重庆依托该中心技术优势,以数字化手段驱动能力改革,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智慧医保”“智慧河长”“民呼我为”等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相继诞生,为全市破解城市发展、服务、治理难题,探索出新路子。
“智慧医保”
线上买药可用医保还能“货比三家”
基于“渝药易购”的智慧云购药服务,是一个典型例子。
记者体验发现,“渝药易购”直连医保定点药店。通过这个应用,市民不仅可用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在线买药、享受送药上门服务,还能“货比三家”。
在“渝药易购”,点击“药价智慧比”,输入药品名称,即可查询药品规格信息、库存状态、销售价格及参考均价。全市销售该种药品的药店数量、营业时间及地址信息也清晰可见,并按距离或价格优先排序展示。
“通过‘渝药易购’,我能快速找到离家近、药品性价比更高的药店,非常方便。”不少市民反馈。
事实上,“渝药易购”只是重庆打造“智慧医保”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市医保局携手重庆联通,打造了“社会·渝悦·智慧医保”应用,推出医药价格智治、按疾病分组付费、“渝药易购”和基金监管在线四个应用场景。
“目前,‘社会·渝悦·智慧医保’已接入渝快办内33个服务事项。其中,智慧云购药服务已覆盖全市所有区县,并接入了76.70%的医保定点医药机构。”重庆联通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探索,重庆提升了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现代化治理水平和能力,实现了对医保基金全流程、全对象、全方位智能监管,减轻了群众就医购药负担。
“智慧河长”
昔日黑水河再现碧波清流
走在临江河畔,碧水悠悠,河上停泊的小木船轻轻摇晃……很难想象,这条美若画卷的河流,曾是一条污染严重的黑水河。
临江河是永川区的母亲河,曾经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中,因管网缺失、污水直排等的影响,水环境质量一度恶化,成为当地的痛点和“心病”。
近年来,永川区创新推进河库网络化管理机制,通过打造“智慧河长”系统,成功融合“线下”“线上”管理,实现了对临江河流域的精细化巡查管护。昔日的黑臭水体变成了今日的“碧波清流”。
永川“智慧河长”系统建设,离不开重庆市级“智慧河长”平台的支撑。这是由重庆市水利局牵头打造、重庆联通承建的全国规模最大的河长制平台。该平台可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船、智能AI视频监控等智能感知手段,自动识别污染、违规违法等场景,实现智能化分析、预警。
同时,该平台还能将水生态、水污染及水环境等相应要素、数据集成到一张图上进行综合展示。网格员现场巡河的相应数据、反映的问题,也能够在一个平台上进行调度,使调度更智能、覆盖更全面,相关部门能够更及时处理水质问题,实现精准治污。
“2022年4月上线以来,‘智慧河长’平台在全市各区县推广应用,在探索解决河长制工作的难点、痛点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重庆联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构筑了“天空地一体化”智慧感知网络体系,目前已覆盖长江、嘉陵江、乌江等河流30多万公里巡河里程。全市1.8万多名河长借此实现了对管辖河流的“天上看、云端管、地上查、智慧治”,推动全市河流治理模式从“人防”逐渐向“智防”转变。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平台已累计处置污染事件约7000起,办结率达92.4%。
“民呼我为”
架起政民互动“连心桥”
“江北区重庆大剧院附近的江滩公园内,有不少游摊占位拉客收费拍照,妨碍游客正常靠近江边摄影。”2024年12月4日,有群众通过重庆市“民呼我为”平台反映问题。
平台收到留言后,经初步核实,及时转江北区核查办理。
经查,周末及节假日18:00—23:00时段,江北区江滩公园内有100余个游摊占位经营摄影业务,扰乱旅游秩序。随后,江北区江北城街道制定了《江滩摄影占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在沿江设置10余块警示牌,明确禁止占位拍照、倡导文明拍照;同时,联合朝天门水上派出所、江北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今年2月17日,“民呼我为”发布信息表明,目前江滩公园占位摄影问题已得到显著改善。群众的呼声,得到了及时回应。
据悉,“民呼我为”是我市在整合12345热线和市“互联网+督查”平台的基础上,建设的政民互动“连心桥”,由重庆联通承建。
记者在该平台上看到,“民呼我为”可受理本市企业和群众各类非紧急诉求,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咨询、求助、投诉、举报和意见建议等。
“‘民呼我为’利用联通AI元景大模型赋能民生诉求综合场景,打造了全面监测感知社情民意分析模型。同时,通过AI智能分转知识库的建立,提升了诉求受理和办理效率及政务热线分转效率。”重庆联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民呼我为”已完成全市110条非紧急类政务热线整合,建成集政务咨询、投诉受理、建议收集、监督评价、民意调查、决策辅助、风险评估、紧急救助、信息发布于一体的智能化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民呼我为”日均为超8万人提供“7×24小时”人工和智能在线服务;利用智能客服机器人解决市民各类常见咨询请求和业务办理请求的数量,达到日均2.5万次。其一次性解答率达90%,能够为相关部门减少办理时长20%以上,有效改善了人民群众民生诉求服务体验,切实减轻了基层单位办理负担,提升了党政部门治理能力。(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黄光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