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原创

瞰山城•人民日报区县行

重庆丰都:“小县大城”绘新景

姜峰 王欣悦 刘政宁
2025年04月15日08:46 |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小字号

县城发展,关键在“人”。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重庆市丰都县,过去10年,常住人口减少9.2万人,人口流失明显。

近年来,丰都聚焦县城为什么留不住人等“城市三问”,一体推进形象定位、功能补位、环境升位、品质进位,不断提升城市辨识度、舒适度、满意度。2023年,丰都入选重庆市7个“小县大城”试点区县之一。

“小县大城”是把区县城作为增长极,形成强大动力源,增强区县城集聚辐射能力,带动城乡融合。当前,以“小县大城”试点为牵引,丰都县将“城市三问”迭代升级为:功能缺不缺、环境优不优、品质好不好,进一步让人留得下来,也待得住。

数据显示,2024年,丰都县GDP同比增长6.6%,增速居重庆第五位,常住人口实现了净流入。当前,一幅温暖、幸福的民生新图景正在这里徐徐铺展。

丰都县中医院城西院区改造提升工程现场。人民网记者 刘政宁摄

丰都县中医院城西院区改造提升工程现场。人民网记者 刘政宁摄

持续完善城市功能

火花四溅,电焊声、敲击声不绝于耳……4月9日,丰都县中医院城西院区改造提升工程现场,一派繁忙的景象。

“工程一期今年春节后开始施工,当前正在进行的是主体结构加固。”丰都县中医院后勤保障部主任秦锋介绍,此次改造涉及医院功能的方方面面,预计今年底可投入使用。

“城西片区老年人占比较大,目前没有一家公立医疗机构。”秦锋说,改造工程一期投用后,能提供近400张床位,可满足城西片区居民的日常就医需求。

近年来,丰都县围绕群众“衣食住行、生活所需”,着力补齐城市床位、车位、蹲位、工位、座位等,逐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丰都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陈玲介绍,丰都同步启动一批城区学校建设,成功引进重庆谢家湾小学、育才中学合作办学,2024年留在丰都的就读人数提升8.9个百分点;每年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以上,累计新增车位8861个、充电端口2900个、公厕28座,城市功能持续完善。

居民在新投用的丰都图书馆看书。人民网记者 刘政宁摄

居民在新投用的丰都图书馆看书。人民网记者 刘政宁摄

与此同时,当地也持续加大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去年底,位于朝华文化公园内的丰都图书馆建成正式对外开放。

作为全新打造的新型文化空间,丰都图书馆除了设置有书库区、阅览区以外,还配置有学习中心、培训中心,以及咖啡馆、室外读书亭等区域。正因如此,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该馆已成为居民看书、学习、休闲的好去处。

改造提升后的王家渡滨江公园。人民网记者 刘政宁摄

改造提升后的王家渡滨江公园。人民网记者 刘政宁摄

优化城区生活环境

有人喜静,也有人好动。漫步闲聊、跳舞健身、打球嬉戏……每至傍晚,丰都王家渡滨江公园总是热闹非凡。

公园受欢迎的背后,是丰都县整合滨江路、秀才路、人行道及停车位改造等多个三峡后续项目,投资1.35亿元进行的系统性改造提升。完善健身器材、休闲座椅、儿童游乐等设施,提升后的王家渡滨江公园一改此前功能单一的面貌,成为了居民亲水休闲的热门之地。

“我几乎每天都要来这里走走,约上几个好友吹着江风、聊着天,惬意极了。”53岁的熊兴蓉表示,现在路好了、活动空间大了、停车也方便了,大家都乐意前来。

工人正在平整后的土地上修建简易人行步道。人民网记者 刘政宁摄

工人正在平整后的土地上修建简易人行步道。人民网记者 刘政宁摄

在城乡结合部,变化也在悄然发生着。4月9日,记者来到位于双路镇马鞍山社区的一块面积为136亩的闲置国有建设用地旁看到,偌大的山坡平整工作已接近尾声,几名工人正在修建简易的人行步道。

“这可不是在修房子,而是在建‘菜园地’。”丰都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用途管制科科长崔志平告诉记者,此前,附近居民自发在该地块上栽种蔬菜,窝棚乱搭建现象突出,粪坑、垃圾遍布,加上焚烧秸秆导致的污染问题,让居民屡屡投诉。

为了有效改善环境,今年,丰都县按照“政府监管+平台运营+市民租赁”模式,创新推出“菜园地”政策,有效盘活闲置土地资源,也为新搬迁落户城区的群众逐步适应城市生活提供便利。

“土地平整治理结束后,将按20-50平方米为单位对地块进行划分。”崔志平说,预计本月底可以开始认领,居民认领后每年只需缴纳少量的租金,便可在“家门口”实现耕种梦想。首期项目完成后,还将陆续开展峡南溪组团、王家渡组团等地的“菜园地”建设,在改善环境、盘活资产的同时,有效满足群众的生活需求。

居民在老年爱心食堂用餐。人民网记者 刘政宁摄

居民在老年爱心食堂用餐。人民网记者 刘政宁摄

提升百姓生活品质

临近中午,62岁的朱思基前往三合街道平都中路社区办公楼4楼的“老年爱心食堂”,熟练地拿起了餐盘在窗口取餐。此时,食堂已有十余名居民正在用餐。

“菜品不少,味道也好,8块钱随便吃,社区为我们做了件好事。”朱思基说,一个人不想做午饭时,就会来这里解决,饭后还可以和街坊邻居聊聊天。

“食堂的设立,是为了解决老年人的‘吃饭难’问题。”平都中路社区党委副书记叶正华介绍,丰都县作为三峡库区全淹全迁县城之一,平都中路社区的住房均修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老年居民占比很大。

外墙瓷砖脱落、下水道破损、停车难、电梯缺失……对于房子,居民的改造意愿也很强烈。为此,丰都探索“12345”老旧小区改造模式,即拆除违法建筑和影响安全的构建筑物,补位(车位、座位、蹲位)和补绿(绿化、公园),改路、改房、改网,增电梯、增路灯、增人文、增智能,建邻里中心、建物管中心、建社区食堂、建养老托幼中心、建商业快递便民中心,推动老旧小区换颜值、强功能、提价值。

望江小区加装电梯的居民楼。人民网记者 刘政宁摄

望江小区加装电梯的居民楼。人民网记者 刘政宁摄

下午时分,记者走进平都中路社区望江小区,80岁居民谭德生和邻居正在议事亭摆家常。得知记者来意后,他开心地说道:“小区改造后,环境美了、活动区域大了、停车不再难了,最重要的是安上了电梯,我们出行更方便了。”

“老年居民诉求最强烈的就是电梯问题,目前望江小区已完成电梯安装30部,覆盖率近九成。”叶正华说,小区内正在建设的“老年幸福食堂”预计今年9月可以投入使用。

听到此话,一旁的85岁居民李政琼立马接过话茬:“饭菜实惠又可口,食堂修好后,我要天天过来吃。”居民们顿时笑了起来,现场氛围其乐融融。

把城市建成人民喜欢的样子,才能留住人、吸引人。丰都县委书记张国忠表示,城市在丰都发展中始终发挥着动力源和增长极的作用。未来,丰都将以重庆市“小县大城”试点为契机,以持续答好新“城市三问”为抓手,推动城市功能再完善、环境再优化、品质再提升,努力把丰都建设成为丰都人民喜欢的样子。

(责编:秦洁、张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