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健康>>动态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重庆松山医院:科学筛查让癌早干预

2025年04月17日11:26 |
小字号

很多癌症早期并无明显症状,等到身体发出“警报”时,可能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好在,科学筛查能让癌症早发现、早干预,将健康风险降到最低。4月17日重庆松山医院肿瘤科开展“全国肿瘤防治周公益行动”,多学科专家团义诊,为市民提供一对一健康咨询、个性化筛查建议、防癌知识科普等健康知识。

肺癌篇

高危人群:

吸烟:吸烟包年数>30(吸烟包年数=每天吸烟包数X吸烟年数,每包20支),包括曾吸烟包年数>30,且戒烟不足15年;

被动吸烟:与吸烟者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20年;

肺部疾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职业暴露:有石棉、氡、镉、镍、煤烟等特定物质职业暴露史至少1年;

家族病史: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肺癌。

筛查方法:

低剂量螺旋CT(LDCT):更清晰显示肺部细微结构,对早期肺癌敏感度高,可发现微小病灶,且辐射剂量相对低安全性较好。

乳腺癌篇

高危人群:

亲属中有乳腺癌/卵巢癌患者;

亲属携带已知的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

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

30岁前接受过胸部放疗;

月经来潮早、绝经晚、初产晚、哺乳短、使用雌孕激素联合疗法,以及多次乳腺活检等。

筛查方法:

乳腺超声:适合年轻女性或致密型乳腺。

乳腺X线摄影(钼靶):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1—2年1次,高危人群可提前至35岁。

乳腺MRI:适用于BRCA基因突变等高风险人群。

结直肠癌篇

高危人群:

年龄>45岁的所有无症状人群,及年龄>40岁且有持续2周以上的结直肠相关症状的人群;

长期患有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的人群:

长期服用大黄、芦荟及番泻叶等人群;

结直肠腺瘤或多发息肉内镜切除术后的人群;

直系亲属中患有结直肠癌及诊断为“遗传性结直肠癌”且年龄>20岁的人群。

筛查方法:

结肠镜检查:金标准,建议40岁起每5年1次,发现息肉需缩短间隔。

粪便潜血试验(FOBT):每年1次,阳性需进一步检查。

胃癌篇

高危人群: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家族史高盐饮食、吸烟酗酒者、胃癌高发地区等。筛查方法:

胃镜检查:40岁以上高危人群建议每2—3年1次。

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者需根除治疗以降低风险。

肝癌篇

高危人群:

乙肝/丙肝感染者、肝硬化、长期酗酒、非酒精性脂肪肝、黄曲霉毒素暴露者、有肝癌家族史者,尤其是年龄40岁以上的男性。

筛查方法:

肝脏超声+甲胎蛋白(AFP)检测:高危人群每6个月1次。

CT或MRI:超声异常时进一步确认。

宫颈癌篇

高危人群:

HPV感染者、多个性伴侣、吸烟、免疫力低下女性。

筛查方法:

HPV检测:25岁以上女性可联合细胞学检查。

TCT检测:21岁以上女性每3年1次,30岁后可与HPV联合每5年1次。

前列腺癌

高危人群:50岁以上男性、有家族史。

筛查方法:

PSA检测:需结合直肠指检(DRE),异常时进一步做MRI或穿刺活检。

甲状腺癌

高危人群:

女性、有甲状腺癌家族史、童年头颈部放射线暴露者。

筛查方法:

甲状腺超声:(包括甲状腺及颈部淋巴)及甲状腺功能检查,每年1-2次。

食管癌

高危人群:

长期吸烟饮酒、喜烫食/腌制食品、巴雷特食管患者。

筛查方法:

胃镜检查:高危人群40岁后定期筛查。

胰腺癌

高危人群:

长期吸烟、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家族遗传。

筛查方法:

腹部CT/MRI:高危人群可定期检查,结合CA19-9肿瘤标志物。(重庆松山医院)

(责编:陈易、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