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5年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23.8亿元

惠民为本优服务,提质增效暖民心!4月18日,重庆市民政局举行“重庆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系列专题发布会(第一场),近五年来,重庆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在全国率先实施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全程网办”和“残疾人服务一件事”,5年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23.8亿元,惠及50.7万残疾人。
市级层面投入3800余万元,建设具有重庆辨识度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站点—“渝康家园”1800余个,全市100%的区县、85%的街道、71%的城市社区和36%的乡镇开展精康服务,登记康复对象接受规范服务率达56%以上。通过实施“福康工程”,5年累计为3387名困难残疾人配置康复辅助器具。
从2021年6月起,重庆全面实施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全渝通办”试点,推行公民婚育“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推动涉外婚姻登记档案查询“川渝通办”,指导各区县民政部门建设特色婚姻登记场所,开展特色婚姻登记颁证服务,婚姻登记“跨省通办”1.16万对、“全渝通办”9.85万对,公民婚育“一件事”累计办理3.5万余件。同时,重庆市民政局持续实施婚姻家庭社会工作“家和计划”项目,设立“重庆婚姻幸福热线”,年均婚姻家庭辅导服务50余万人次。
5年来,重庆累计救助临时遇困人员7.2万人次,接领送返1.2万人次。此外,推进“公民身后一件事一次办”,累计办结2.4万件,为12万名群众减免基本殡葬服务费、96000殡葬服务热线首次遗体运输费、发放节地生态安葬奖补7200余万元。
在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方面,重庆新培育社会组织3500余家,其中全市性社会组织300余家,实现培育监管并举。连续两年举办川渝社会组织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会,持续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十个一”专项行动,社会组织及其会员单位累计发布就业岗位22万余个,引导1600余家社会组织开展乡村振兴活动近2000场,带动经济效益10亿元,受益群众达30万人次。常态化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累计查处非法社会组织101家,清理发现“僵尸型”社会组织4000余家,完成清理整治1800余家。
区划地名工作方面,建立市、县历史地名保护名录,编纂3200万字的标准地名录典志,出版重庆地名文化丛书。建成重庆区划地名历史文化展示馆。实施“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社会救助工作方面,5年来,累计投入困难群众救助资金超过370亿元,保障95万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周小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