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调研入基层 童梦护航暖人心

人民网重庆7月23日电 近日,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启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儿科学院医路“童”梦小队11名青年学子在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第一学生科魏镜郦、庄巡乾老师的带领下,怀揣着青春梦想与身为医学生的责任担当,秉持着“服务基层·科技连心·护佑儿童·川渝同心”的信念,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旅程。
仪式现场,魏镜郦与庄巡乾代表学院向实践小队授予队旗,魏镜郦寄语“希望我们的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能以青年担当践行‘西迁精神’,传承重医儿科的优良传统,在基层一线锤炼意志品格,全面提升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
儿科学院医路“童”梦小队指导老师赵耀介绍,这次实践活动突破传统送医送药模式,创新聚焦基层医疗实际需求,组织学生深入基层了解现状、探索问题。通过推荐标准化儿童患者模型开展实践,既为模型的推广与优化积累经验,也有助于提升基层诊疗水平,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实践创新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7月14日至19日,小队聚焦基层医疗实际,以多层级调研为切入点,走进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以洪雅县七里坪卫生院等乡镇医院作为乡镇卫生院代表,洪雅县人民医院、洪雅县中医院、洪雅县妇幼保健院作为县级医院代表,眉山市某区妇幼保健院作为市级医院代表,深入各级医院一线探索基层儿科医疗现状。
团队成员为深入了解一线实际情况做了充分准备。成员们积极走近基层医生,认真询问他们日常诊疗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仔细倾听他们在儿科医疗资源配置、专业技术培训等方面的真实诉求。
实践过程中,小队成员积极向基层医疗工作者介绍“标准化儿童患者模型”小程序。这一创新工具能为基层医生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实践平台,通过模拟真实儿科诊疗场景,帮助提升临床思维和诊疗技能。小队成员现场详细讲解其功能用法,演示操作流程,基层医疗工作者们积极进行体验并给出宝贵的反馈意见。
小队成员为七里坪镇卫生院院长讲解模型操作。李嘉庆摄
同时,小队成员与医院管理人员展开深入探讨,详细了解他们在提升儿科诊疗水平、优化服务流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
为表示感谢,小队成员向部分医务工作者送上了《儿童常见病标准数据集》,期望为基层儿科医疗工作提供助力。后续,小队将带着收集到的需求与问题,进一步参与推进模型的完善和落地。
经过多维度的调研与推介活动,医路“童”梦小队对眉山市片区基层儿科诊疗现状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也为“标准化儿童患者模型”在基层的推行可行性、推广路径及改进方向探索出了新思路。
“这次三下乡于我而言特别有意义,这是我第一次真正了解到基层医疗的实际情况。真真切切体会到了‘从基层来,向基层去’这句话的意思。这些经历让我对基层医疗有了更多认识,也更坚定了我想做一名对老百姓有用的好医生的想法。”陆欣艳同学表示。
据悉,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医路“童”梦小队服务基层的一大创新尝试,以新方法、新科技,寻基层所需,听基层所求。以服务基层为宗旨,调研基层儿科诊疗现状,倾听基层声音,同时积极推介标准化儿童患者模型小程序,探索基层医生能力提升新路径。(胡虹、马瑜璟、 戴晓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