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重庆实验室建设加速推进

汽车减重21.8%,整体性能却提升10%以上——前不久,赛力斯放出“大招”,正式发布了面向量产的全球最大一体压铸镁合金后车体。消息一出,业界轰动。
赛力斯此次在材料科学和制造工艺上的“破圈”,攻克了48项关键技术难题,其中12项是“从0到1”的突破。
这是重庆实施产学研深度合作结出的硕果,重庆明月湖实验室的团队便是其研发团队之一。
作为重庆布局建设的四大重庆实验室之一,明月湖实验室本月中旬正式揭牌。继金凤实验室、嘉陵江实验室之后,重庆实验室的版图再添一块拼图。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庆四大科创高地建设,打造具有标志性和辨识度的载体,在重庆科技创新体系中起到全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这既是重庆实验室的战略定位,也是其肩负的重大使命。
随着创新资源不断聚集、合作不断加码、成果不断涌现,四大重庆实验室建设正加速推进。
精准落子
聚焦四大科创高地布局建设
国家实验室体系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标国家实验室,近年来,浙江、广东、江苏、四川、河南等地陆续成立省(区、市)实验室,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和“生力军”,力争在国家创新版图上占有一席之地。
重庆也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四大科创高地建设,按照“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原则,市级统筹、自上而下布局建设金凤、嘉陵江、明月湖、广阳湾四大重庆实验室。
金凤实验室是我市首家挂牌建设的重庆实验室,坐落于西部(重庆)科学城凤栖湖畔,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病理科主任卞修武领衔,以“重大疾病的下一代诊断”为核心任务,以原始理论创新和“卡脖子”技术基础理论突破为首要目标,构建科研矩阵,努力打造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技创新地。
几公里外的缙云山脉虎峰山麓,嘉陵江实验室也于今年4月正式揭牌。
该实验室依托重庆大学布局建设,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校长王树新领衔,围绕“数智+装备”主攻方向,打造“数智基座—关键部组件—装备系统应用”全链条高端数智装备与系统产业基地,推动建设国内首个以概念验证、研发测试为核心,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高能级研究平台集群。
明月湖实验室位于两江新区明月湖畔,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潘复生牵头,主要围绕“科创+产业”,聚焦新型储能材料、高性能轻量化材料、智能材料、交叉前沿材料、材料大数据及智能设计等领域,积极打造新材料创新高地,服务重庆打造万亿级先进材料产业集群。
突破引领
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作为重庆科技界的新晋“顶流”,重庆实验室刚“出道”就备受关注。到底怎么建?具体做啥?能给重庆带来什么?人们在好奇之外,更多的是期待。
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出台的《重庆实验室建设实施方案》,重庆实验室有3个坚持,即坚持国家所需、重庆所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量力而行、务求实效。通过整合优势创新力量和资源要素,一体推进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应用开发,一体推进科技、教育和人才工作,一体推进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解决一批前瞻性、引领性、关键性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问题,集聚一批顶尖和优秀人才团队,转化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培育发展一批未来产业。
换言之,重庆实验室要让科研“顶天”又“立地”,要“仰望星空”,但绝不是好高骛远,而是脚踏实地,做重庆“跳一跳、够得着”的事。
自启动筹建以来,各实验室围绕这一目标任务,全速推进建设——
金凤实验室聚焦病理诊断,有机整合检验和影像学科的“重大疾病的下一代诊断”研究,建成8个高能级科研平台,拥有超4000台套仪器设备,建成国内最大脑胶质瘤多模态数据库,已取得13项原创性成果。
今年4月,金凤智慧病理中心正式启动建设,这也是我国首个智慧病理领域协同创新平台。
“精准医学归根到底是精准治疗,精准治疗的前提是精准诊断,而精准诊断的核心是病理。”卞修武介绍,随着人工智能飞速发展,“AI+病理”成为全球智慧医疗研究热点。金凤智慧病理中心的定位是病理大数据建设与应用协同创新平台,依靠跨学科专家资源,依托金凤实验室开展有组织科研攻关,实现从“经验看病”向“智慧算病”的跨越。
嘉陵江实验室汇聚了重庆大学信息学部、工程学部、医学部、理学部等10余个学院的优势资源,重点开展数智基座、关键部组件、仪器和光电芯片等7个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化应用研究。目前,已聚集超200名科研人员,建设了智能机器人等6个科研平台。
在筹建过程中,嘉陵江实验室已与多家行业龙头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打造智慧物流和交通研究中心、微纳器件及微系统研究中心、智能装备联合创新中心等,并与多家企业在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开展了产学研深度合作。
自2024年11月筹建挂牌至今,明月湖实验室已牵头获批中国产学研镁固态储氢材料联合实验室、中国新型储能材料和装备协同创新平台。同时,以材料大数据及智能设计(AI+材料)为基础,聚焦新型储能材料、高性能轻量化材料等核心领域,围绕“科创+产业”大展拳脚。
全球最大一体压铸镁合金后车体白车身在赛力斯成功试制,镁电池电芯研究和中试正快速推进,镁储氢技术和宝武镁业合作向产业化推进……潘复生表示,明月湖实验室要服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谋划布局,持续不断提升原始创新力、核心竞争力和战略发展力,最终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材料科创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化高地。
机制改革
激活创新活力
重庆实验室不仅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器,还将打造成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包括创新管理机制、开展有组织科研、探索科产金协同机制、创新引才用才机制等。
比如,在开展有组织科研方面,重庆实验室可按照“中心+网络”的组织架构,积极探索“院士领衔、部市共建、市区协同、多方参与”的联动机制,同时被赋予组织实施全市相关领域重大科研专项和科研项目的自主立项权。
在探索科产金协同机制方面,系统化推进“源头创新—成果转化—产品开发—市场应用—产业化生产—集群化发展”,以“技术+资本”促进成果转化,支持科技团队创办科技型企业,运用市场化、专业化方式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重庆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也提出,鼓励重庆实验室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整合市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等力量,形成以重庆实验室为主体、各类优质创新资源协同合作的创新格局。
创新改革的基因,从各实验室启动筹建之初就被植入,如今已在开展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过程中显现。
金凤实验室何永红团队在开展医学光学智能病理装备项目研究的过程中,成功孵化一家科技企业,研发出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荧光明场多功能数字切片扫描系统。
为推动创新产品的产业化和商业化,金凤实验室智慧诊疗器械中心帮助企业搭建平台,实现了产品样机生产,并通过优先审评通道,帮助该系统成功获批Ⅱ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从申报注册到获证,用时不到3个月。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明月湖实验室就有自己的引才之道,通过创新科研管理制度等,吸引全球人才。比如,在实验室形成的“核心+卫星+网络(离岸)”研发基地体系下,高水平人才想要加入明月湖实验室,不一定要到重庆本地工作,也可以在海外离岸进行科研工作。
从去年11月筹建挂牌至今,明月湖实验室已经组建了超400人规模的研究团队,短短半年多时间,团队规模翻了近一番。
据了解,重庆实验室挂牌建设期是3年,其间,我市有关部门将“一室一策”统筹科技、人才、产业、教育等市级相关政策和专项资金予以支持。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接下来,我市将全力打造四大重庆实验室,推动金凤实验室集聚高水平人才团队,尽快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成果;推动嘉陵江实验室、明月湖实验室挂牌后加快建设;尽快启动筹建广阳湾实验室。(新重庆-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张亦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