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地产>>行业动态

重庆彩电中心“变形记”:地标建筑焕新背后的设计故事

2025年07月28日11:32 |
小字号

近日,重庆彩电中心迎来蝶变重生——重庆卫视数字文创基地开园。

作为重庆最具辨识度的建筑之一,彩电中心不仅是广电行业的象征,也承载了重庆几代人情感和城市记忆。这座1996年落成的标志性建筑,将转型为重庆卫视数字文创基地,建设成集数字文创、商业办公、产业孵化于一体的新型商业项目,迈出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新步伐。

重庆彩电中心焕新设计背后,有哪些故事与设计理念?人民网重庆邀请长厦安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事业合伙人、集团设计总监蔡勇强,一起揭晓建筑设计如何赋能城市文化新地标。

重庆彩电中心效果图。长厦安基建筑设计供图

重庆彩电中心效果图。长厦安基建筑设计供图

以设计力量

融合历史记忆与现代理念

重庆彩电中心的老建筑群落,是重庆人几十年的情感归属,如何在城市更新中留住历史的记忆,是设计力量的魅力所在。

蔡勇强表示,在焕新升级过程中,设计团队巧妙平衡了“保留历史记忆”与“引入现代设计理念”的关系。老建筑的外墙经过整理翻新,延续了渝州路的经典场景。新建的产业办公大楼用方形契合老城机理,以一种谦和、兼顾的原则进行布局。与原有彩电中心的“圆”相呼应,表达了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

重庆卫视数字文创基地效果图。长厦安基建筑设计供图

重庆卫视数字文创基地效果图。长厦安基建筑设计供图

据了解,重庆卫视数字文创基地将重点发展数字影视、数字文创、数字虚拟视觉影像产业,打造影像重庆数字视觉产业链条,塑造数字文创新生态。

重庆卫视数字文创基地效果图。长厦安基建筑设计供图

重庆卫视数字文创基地效果图。长厦安基建筑设计供图

蔡勇强表示,聚焦新基地三大核心产业,设计团队不仅‌提供了一个灵活多变的工作环境,还搭建了专业性的媒体艺术门类孵化平台,更有文创艺术,休闲聚会,演艺表演等多元业态的植入,既满足了媒体人的工作需求,也推动了资源整合。

重庆卫视数字文创基地效果图。长厦安基建筑设计供图

重庆卫视数字文创基地效果图。长厦安基建筑设计供图

打造诗意山水空间

创新“重庆特色”空间场景

本次重庆卫视数字文创基地焕新升级,将打造成全国领先、西部一流、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影视文化产业基地,构建“内容+场景+产业+消费”全链条生态体系,对现代空间场景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蔡勇强表示,围绕空间场景创新,设计团队打造了空中花园、屋顶花园、退台绿化、园区开放绿化公园等在内的立体多维生态系统,形成了具有重庆特色的诗意山水空间。

重庆卫视数字文创基地效果图。长厦安基建筑设计供图

重庆卫视数字文创基地效果图。长厦安基建筑设计供图

诗意山水、垂直社区、开放公园......新基地多主题空间场景的设计,不仅营造了置身于立体山水间的工作和生活场景,还填补了场地周边老城区公共绿化资源的空缺,设计理念充分考虑了原有建筑的城市地标意义,将在地性和公共性放在核心位置,以城市角度创新实践,赋予建筑崭新面貌。

重庆卫视数字文创基地效果图。长厦安基建筑设计供图

重庆卫视数字文创基地效果图。长厦安基建筑设计供图

强调设计“在地叙事”表达

以“针灸式”介入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除了重庆卫视数字文创基地,长厦安基在文化地标建筑、数字文创基地等领域还设计了东台图书馆、西安立体城、西流沱小镇等极具辨识度的城市更新项目。这些项目各具特色,却共用一套“在地叙事”的设计语法。

其中,东台图书馆作为江苏城市十大人文新地标建筑,集免费开放、书店、零售、餐饮、商业以及艺展等多业态于一体,在设计中注重文化和旅游兼具,阅读与体验融合,自然与人文交汇;西安立体城,则利用建筑原有的出挑部分体量重新规整裙房部分的逻辑结构,与三座塔楼形成了新的序列,形成下部的动态构图;西流沱小镇则借“码头记忆”重塑滨江文旅,以巴渝传统民居为载体,融合徽派建筑、民国风,打造了一座古风建筑群。

东台图书馆。长厦安基建筑设计供图

东台图书馆。长厦安基建筑设计供图

蔡勇强说:“这些代表性项目的共通之处在于——提取书籍、合院、吊脚楼等在地基因,抽象为现代几何进行文化原型转译;把屋顶、退台、庭院还给城市,实现公共性优先;保留关键历史构件,让新与旧在同一肌理里共生,形成轻触更新的设计策略。”

随着“城市更新”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新的更新思维和创新模式,不断成为热议话题。面向未来,长厦安基在城市更新与数字文创领域将持续探索。

蔡勇强表示,在城市更新的语境下,建筑设计不追求大刀阔斧的重建,而是以精准、轻量的“针灸式”介入,在原有肌理中植入共享空间、慢行连廊与社区客厅,让场所记忆与现代需求同频共振。通过低干预、可逆化的设计策略,既保留城市的时间厚度,又为其注入持续生长的活力。

重庆彩电中心的焕新升级,是长厦安基以设计赋能城市文化新地标的又一次生动实践。未来,长厦安基将以“城市的倾听者”的角色,以设计力量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城市更新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段志伟)

(责编:荚天宇、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