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干细胞研究与转化 多位院士在渝分享前沿突破

人民网重庆10月11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10月10日,“中国干细胞第十五届年会”在重庆科学会堂拉开帷幕。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和生物医药企业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干细胞基础研究进展、临床转化应用、产业发展升级等核心议题展开学术交流、探讨合作事宜。
本届年会以“干细胞研究与转化——百舸争流”为主题,将持续至10月12日,期间还将举办国际论坛,邀请国内外顶尖专家参会,分享全球干细胞研究与转化的最新动态。
在主旨报告环节,多位领域权威专家带来重磅研究成果分享。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高绍荣以“细胞命运的表观遗传调控”为题,深入介绍了其团队多年来在表观遗传调控细胞命运转变作用机制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提升类胚胎发育潜能的必要性;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主任李劲松聚焦“半克隆技术的建立与应用”,系统阐述了通过核移植将精子重编程为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并利用其替代精子通过卵胞浆注射高效产生半克隆小鼠的核心技术;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顾宁围绕“细胞纳米技术”,分享了铁基磁性纳米材料和磁性细胞等细胞纳米技术在免疫细胞治疗和干细胞修复等方面的前沿进展及应用潜力;中国科学院院士、重庆医科大学校长张泽民以“从细胞的功能单元理解组织和病人”为题,提出了“跨组织细胞模块”概念,系统分析了细胞模块在肿瘤进展中的重塑规律,为理解癌症共性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存玉则以“肿瘤干细胞的免疫逃逸”为主题,深入剖析了鳞状细胞癌的癌症干细胞上调免疫检查点分子CD276(B7-H3)以逃避宿主免疫反应,靶向CD276可减少上皮-间充质转化,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分论坛包括百余场高水平学术报告、专题研讨会、产业论坛,并设立干细胞专项基金发布、壁报展示、青年论坛等特色环节,覆盖“干细胞与发育”“干细胞与再生”“干细胞与疾病模型”“干细胞应用与产业”“干细胞前沿交叉”“肿瘤干细胞”七大核心领域,全方位展现干细胞研究从基础科学到临床应用、从技术创新到产业落地的全链条发展态势。
当天,中国干细胞第十五届年会科普活动同步启动。年会期间将集中举办“科学与中国——千名院士·千场科普”重庆行,干细胞主题科普展、中国干细胞十年成就展、“中国干细胞人”风采展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
据了解,中国干细胞年会是我国干细胞领域极具权威性与影响力的年度学术盛会,自2010年首届年会召开以来,已举办十四届。年会立足全球干细胞研究前沿,聚焦行业发展关键问题,为科研工作者、临床医师、产业从业者搭建起跨领域、多层次的交流合作平台,对推动我国干细胞学科发展、加速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