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人民日報記者遍神州

升級工藝品、融入科技感、延伸產業鏈,重慶榮昌陶——

千年窯火 直播帶火

本報記者  王斌來  常碧羅
2021年03月25日09:5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從常用的泡菜壇,到年輕人喜愛的工藝品,再到陶瓷新材料,走過2000多年的國家級非遺重慶榮昌陶魅力不減。

  通過傳承傳統技法、融合現代設計、結合科技力量,榮昌陶吸引著越來越多人關注,並融入城市發展,煥發勃勃生機。

《 人民日報 》( 2021年03月25日 14 版)

  “金竹山,瓦子灘,十裡河床陶片片,窯火燒亮半邊天,窯公吆喝悍聲遠……”在重慶市榮昌區,有首民謠傳唱至今。

  興起於漢代的榮昌陶與江蘇宜興紫砂陶、廣西欽州陶、雲南建水陶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陶,已有2000多年歷史,榮昌陶器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如今,在榮昌區安陶小鎮,每走幾步便能看到一個榮昌陶的鋪面。

  “開窯啰!”伴隨洪亮的聲音,窯門緩緩打開,熱氣扑面而來。榮昌陶區級非遺傳承人呂繼成的耘硯閣工作室裡,擠滿了舉起手機拍攝的游客。呂繼成挪著步子,小心翼翼地將窯裡的陶器悉數擺出。

  老手藝做出新鮮感

  選泥、制坯、打磨、刻花、上釉……24道工藝流程,讓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梁先才著迷了一輩子。雖然已經70歲了,他還是常常往山上的柴窯跑。

  “小時候,幾家鄰居小孩一起做泥哨子玩。”梁先才自記事起,便一直在和“泥巴”打交道。

  淘米罐子、泡菜壇子、裝菜的陶缸……在川渝地區,誰家沒有幾件榮昌陶呢?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榮昌陶曾有過一段興旺的時光。不僅幾乎家家戶戶都在使用,榮昌生產的陶制品還大量出口到東南亞、歐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平均每年出口量在10萬件以上,是榮昌的支柱產業之一。

  但到了20世紀末,昔日被搶購的泡菜壇子賣不動了。廠家多了,大眾的審美不一樣了,市場需求也發生了變化,產品卻沒有及時轉型升級。

  “難道榮昌陶藝隻能做泡菜壇子嗎?”陶藝師們開始了新的摸索。從傳統的日用品出發,榮昌陶開始向工藝品轉型。茶具、花瓶、工藝品……種類繁多,新穎別致。讓梁先才欣喜的是,有不少年輕人加入了這個行當,給榮昌陶帶來新鮮感。管永雙便是其中之一。

  管永雙的工作室在一個僻靜的小院子裡。橘皮式樣的水洗、逼真的蓮蓬、紅泥白泥相交而成的陶盤……不同於傳統陶制品的瓶瓶罐罐,吸引著來往游客。

  從四川美術學院畢業后,管永雙和妻子來到榮昌租下一間院子,琢磨如何傳承榮昌陶藝,一做就是5年。

  畫面感豐富,是管永雙作品最突出的特點。銀杏葉、油菜稈、芭蕉葉……利用這些自然界的產物,管永雙探索出了草木灰釉的陶制品。在小院一旁,是他的春燊窯。一年開窯4次,一次燒制72小時,成品率五成左右。雖然產量不高,但每當有新作品完成,都會有不少人前來購買。

  正是有了像管永雙這樣的年輕人加入,榮昌陶走進越來越多人的視野。

  老街巷迎來新業態

  了解榮昌陶,一定要到安陶小鎮的老街巷裡走一走。吊腳飛檐,木格小窗,陶片碰撞叮咚響,古朴的老街巷聚集了世代制陶人。在網上直播“開窯”瞬間,曾經深藏幕后的陶藝師現身直播間講解……老街巷上演著新鮮事。

  “榮昌陶可以柴燒或電燒,不過成品的色澤感不同。泥胎、火候和木灰的交融,燒制過程中產生的火痕,是人工難以描摹的圖樣。”面對正在直播的攝像機,呂繼成手持陶壺,講解陶藝知識。

  直播讓更多人看到了呂繼成的陶藝作品。他將書法與陶藝相結合,陶器上的雙刀刻字,為產品增加了韻味,顯得與眾不同。“現在手裡還壓著去年的訂單。”呂繼成笑著說。

  不僅如此,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榮昌陶,榮昌還在網上直播“開窯”瞬間,向人們展示榮昌陶的光彩和歷史。曾經深藏幕后的陶藝師也走進了直播間。

  榮昌安富鴉嶼山上,經過數天的高溫燒制,“老梁家”開窯了。隔著屏幕,網友們看到通體泛紅的茶壺、線條流暢的花器、充滿金屬光澤的茶杯……在直播間裡,陶藝師們現場演示制作過程,收獲網友的留言點贊。

  直播帶火了榮昌陶,也讓更多游客走進安陶小鎮的老街裡,追尋舊時記憶。

  走在小鎮的石板路上,一家鋪面門口,幾名游客正聚精會神地看陶藝師拉坯。“看直播,我知道了榮昌陶,這次專門帶孩子到這裡逛逛。”來自四川瀘州的劉先生說。

  從“一片陶”到一條產業鏈

  每到下午,耘硯閣工作室就熱鬧起來,不少孩子前來體驗陶藝。“拉坯的時候,手要注意垂直向上。”呂繼成教得開心,孩子們學得認真。面對游客和學生,許多陶藝師也免費教學,讓大家親自體驗榮昌陶文化。

  在當地,學生們對榮昌陶並不陌生,這項非遺已經走進校園,走進書本,走進學生們的心裡。

  為了讓更多人有機會學習榮昌陶藝,在距離安陶小鎮不遠的地方,陶文化創意產業園正拔地而起,這裡將成為高等院校學生實習實訓、中小學生實作、工藝師創作的基地。“未來,這裡還將成為陶器產品和工藝美術陶作品的集散地,能夠讓游客對陶文化有更深度的了解。”安富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張輝文說。

  一口窯火千年不熄,燒制的產品卻與以前大不相同。傳統陶藝與新興科技相融合,7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落戶榮昌高新區陶瓷產業園。目前,榮昌的陶瓷企業年產值近80億元。去年,榮昌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授予“中國西部陶瓷之都”稱號。文化陶、生活陶、工業陶、陶瓷新材料,“一片陶”正在形成一條產業鏈。

  鴉嶼山上,梁先才守著柴窯,熬了一個通宵。說起榮昌陶,這位“70后”又來了精神:“我想一直做下去,也想多帶幾個徒弟,把手藝傳下去。”

(責編:秦潔、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