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原創

辦實事·地方策|重慶:傾心辦實事 把“問題清單”變為“履職清單”

崔佳 胡虹 陳琦 夏祥洲 劉敏 周小平 黃亞輝
2021年08月11日10:34 |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小字號

  7月15日,市民王先生急匆匆地走進重慶市渝中區移動營業廳,入伏后的山城,讓著急的他在空調房依然汗流浹背。“我想辦寬帶移機業務,但沒帶身份証,還得重新跑一趟是不?”

  “可以使用‘渝快辦’,用上面的‘網証身份証’也能辦理。”工作人員回應后,協助他進行了操作。打開“渝快辦”,填寫信息、實名身份認証、領取網証身份証……沒過多久,王先生就辦完了寬帶移機業務。

  市民通過“渝快辦”領取“網証身份証”辦理通信業務。重慶市公安局供圖

  解決王先生難題的“渝快辦”是重慶市政府推出的移動政務服務平台。除了APP、微信小程序、支付寶應用,集成“渝快辦”政務服務功能的智能自助服務終端還進入了街道公共服務中心、黨群服務中心、社區、園區、郵政所、餐飲店等,讓市民可就近選擇辦理各項政務服務事項。小到水電繳費,大到辦理工商証照,百姓辦事就像“網購”一樣方便。

  據統計,截至目前,“渝快辦”在線辦理事項已達1875項,用戶突破2100萬人。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重慶市委、市政府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制定15件全市重點民生實事、36件市級層面重點民生項目、20條為科技工作者辦實事工作措施。各區縣擬辦實事2491件,鄉鎮擬辦實事26869件,市級部門、高校、國有企業擬辦實事6140件。7月20日,重慶市委宣傳部舉行新聞發布會,市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馬岱良介紹全市“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工作推進情況:重慶辦實事大部分任務超過計劃進度,有些甚至提前完成全年任務,其余事項也基本達到了既定要求。

  深入基層聽民意

  變“坐等上門”為“主動上門”

  辦實事,從哪裡入手?從最困難的群眾入手,從最突出的問題抓起,從最現實的利益出發。

  然而,有了明確的方向,老百姓的“心事”坐等不來,得主動“問”。於是,“發言人來了”。

  “發言人來了——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現場。李昊東攝

  “長江禁漁十年,今后想吃長江魚要到哪裡去吃呢?”7月6日,“發言人來了——我為群眾辦實事”重慶市長江禁捕工作發布活動走進江津區,參加活動的市民就禁捕相關內容現場詢問重慶市農業農村委發言人。

  就在活動正要結束時,一位褲腿上還有些稀泥的中年男子氣喘吁吁地趕到會場。他叫李雪冬,是九龍坡區的退捕漁民,得益於之前一次“發言人來了”的幫助,他開始在江津區西湖鎮中崗村養殖“瘦身魚”,聽聞“發言人來了”這一次走進江津,他專程從基地趕來致謝。

  李雪冬當了半輩子漁民,退捕后打過零工,當過建筑工人,但始終放不下“打漁”情懷。在之前一次“發言人來了”活動中,他提出“既不脫離打漁愛好還能再就業”需求,以及養殖“瘦身魚”遇到的問題。了解情況后,發言人聯動九龍坡區農委工作人員、養殖專家為他養殖“瘦身魚”提供幫助。

  “多虧了發言人和農委的專家們。他們上門送來了‘瘦身魚’養殖技術,就業部門還送來了貼息貸款……”李雪冬說,他現在養的“瘦身魚”,引高山泉水進魚塘,讓膘肥體壯的魚兒們在仿生態的條件下減脂瘦身……肉質更鮮、口感更佳,市場供不應求。

  自“發言人來了——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開展以來,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先后走進區縣、企業、校園、社區等地,圍繞社會民生、城市建設、環保等話題,採用“百姓提問,我回答”面對面交流的形式,收集和回答群眾關心關切的問題,並創造性幫助有需求的群眾解決實際問題。

  除此之外,重慶還暢通民意訴求渠道,擴大問題征集面,將各大問政留言平台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載體,精准對接群眾需求。其中,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網民給重慶市各級領導干部留言4476件,獲答復4310件,推進了一批“急難愁盼”問題的解決。

  “萬分感激你們的幫助。”7月21日,網友徐先生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為辦理單位點贊。他在今年2月和3月在重慶市忠縣烏楊鎮天地藥業中電四項目部上班,從事機電設備的安裝和焊接工作。在此期間,總承包商和分包商一直沒發工資,至今拖欠他近兩萬元工資,多次討要未果。7月8日,徐先生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留言求助。收到留言后,忠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勞動監察支隊多次與分包、總包企業溝通協調。一周后的7月15日,徐先生被拖欠的工資19080元全部結清。

  徐先生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留言截圖。

  創新思路解民憂

  化“問題清單”為“履職清單”

  問需於民后,更需從細處發力。重慶各部門、區縣聚焦亟待解決的痛點難點問題,創新思路和方法,解決了一批頑固症結,群眾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干部進樓來打卡,群眾煩惱去無蹤”說的就是萬州區探索建立的“樓棟工作日”機制。

  當地以城市社區樓棟為單元,由區委統籌,5名區領導分片包干聯系2至3個街道,每月統籌區級部門負責人、街道班子成員到543個社區網格“打卡”報到,全覆蓋下沉到3454個城區樓棟。同時,區委常委會定期聽取匯報,督促解決重點難題,把“樓棟工作日”納入年度平安建設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和黨建工作考核。

  “小區老舊,違章亂搭建筑多。”

  “缺少群眾文體活動場所。”

  “日常出行的主要通道年久失修,路面破損。”

  ……

  5月28日,萬州區百安壩街道富民花園小區“樓棟工作日”現場,居民代表你一言我一語,紛紛提出意見建議,負責包片聯系的萬州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趙光平逐一記下。

  整改后煥然一新的富民花園小區。萬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沒過幾天,小區居民發現,富民花園拆違動了真格,很快就亮出了干淨清爽的空間。小區后面的那條破損公路,沒幾天也完成了“白轉黑”。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小區徹底變了樣。

  “從來沒想過,住了幾十年的老舊小區,不僅變漂亮了,還增添了公園、公廁、休閑廣場,我們真是打心眼裡高興。”夏日炎炎,小區居民們在樹蔭下乘涼時,聊天話題總是繞不開這段蝶變故事,“把群眾的事放在心上,我們為政府的高效工作和貼心服務點贊。”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萬州區不斷創新“樓棟工作日”實施路徑,將“樓棟工作日”與“三治融合”相融合,新建樓棟業委會510余個,打造心理服務平台60個,組織志願服務隊員近3萬人﹔與城市基層黨建融合,將黨組織建在網格上、建在樓棟中,組建網格黨支部572個、樓棟黨組織114個。

  區縣實事推進特色突出,市級部門實事推進成效明顯,截至目前,重慶各區縣擬辦的2491件實事,已完成418件,完成率達50%以上的有1038件﹔市級部門擬辦實事2962件,完成1198件﹔市屬高校擬辦實事2568件,完成1436件﹔市國資系統擬辦實事610件,已完成201件。

  ——突出人口方面的“一老一小”解難題。出台了50條政策措施解決老人養老問題,讓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安、老有所依、老有所樂。積極構建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著力破解“入園難、入園貴”突出問題。

  ——突出住房方面的“一舊一危”解難題。今年計劃新開工改造老舊小區831個、棚戶區2萬戶,目前已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目標。

  ——圍繞就業方面的“一生一困”問題辦實事。6月底,全市24.2萬名應屆高校畢業生去向落實率高於去年同期14個百分點。上半年,全市幫扶城鎮大齡失業人員、低保家庭人員等困難人員就業6.8萬人,完成了全年目標的85.1%。

  ——圍繞交通方面“一堵一安”問題辦實事。加強智慧交通建設,實施路網暢通工程,嚴格交通執法,科學統籌停車資源,進一步緩解交通壓力,確保老百姓日常出行安全、有序。

  久久為功得民心

  去“眼前之憂”筑“長久之計”

  著力當下,化解近憂﹔久久為功,消除遠慮。重慶在推進辦實事過程中,還力求建立完善解決民生問題的長效機制,常態化抓好抓實民生實事,讓發展更有溫度、幸福更有質感。

  7月13日上午,大渡口區半島逸景農貿市場人來人往。陳淑珍如往常一樣將挑好的菜品上秤稱重,看清顯示屏上的單價、總價、重量后,她打開手機,掃碼、支付、打印憑條,整個流程簡單明了。“現在買菜不僅僅是支付方便,憑小票上的二維碼,還可以看到經銷信息、農殘檢測等,家裡人吃得更放心。”

  半島逸景“智慧監管”農貿市場。周小平攝

  作為“智慧監管”農貿市場,半島逸景每個攤位上方都安裝有一塊智慧屏幕,全面展示菜品價格、計量結果、信譽評分等。消費者買菜時,掃描屏幕二維碼即可完成交易,相關交易信息也將通過后台直接接入價格監管平台。市場監管部門可隨時掌握日常價格波動信息,一旦發現擾亂市場的價格行為,立即處置、精准打擊。

  像這樣的“智慧監管”農貿市場,目前重慶已建成19個,還有18個正在建設中,預計年底投用。為常態化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除“智慧監管”農貿市場外,重慶市市場監管局還開發出“重慶陽光餐飲”信息平台,消費者掃碼可查看餐館后廚實時視頻、証照、原材料台賬等信息﹔另外,使用“渝溯源”APP,可對進口冷鏈食品實現全程追溯。

  “接下來,我們將把養老機構、大型餐飲、外賣餐館等作為重點推廣對象,力爭到‘十四五’末,全市50%的餐飲單位能夠實現智慧管理,不僅辦實事,更要辦常事,長久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重慶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除了從制度、技術層面保障辦實事的常態化效果,重慶還著力從源頭出發,讓黨員干部在辦實事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從思想深處樹立為群眾辦實事的意識、觀念,最終達到黨員受教育、群眾得實惠的效果。

  “847路公交車要在燃氣小區設站了,以后大家去公園方便了。”7月16日,重慶江北區觀音橋街道小苑社區居民們奔走相告這個好消息。“多虧‘黨員到小區服務’。”在小區居住了20多年的陳阿姨笑逐顏開。

  陳阿姨提到的“黨員到小區服務”,是江北區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的貼心舉措。通過組織在職黨員到小區黨組織報到、參與社區活動,為社區居民服務。

  李東蜀是江北區觀音橋街道黨建辦一名在職黨員,“領命”到燃氣小區報到后,他被編入燃氣小區第二黨支部。李東蜀與黨支部書記肖軍走訪得知,社區不少老年人每天要去鴻恩寺公園休閑鍛煉,因開往公園的847路公交車站較遠,大家需步行20多分鐘才能坐車。“要是能在燃氣小區附近設個站就好了。”居民急切盼望。

  群眾身邊事,黨員肩上責。李東蜀和肖軍找到社區居委會,在與公交公司和轄區交巡警等相關部門、人員多次溝通,並實地勘察后,最終確定847路公交車在燃氣小區外增設公交站。

  “看到群眾的笑臉,體會到他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就是我到小區黨支部報到后最大的收獲。我不僅現在要為群眾辦實事,以后我也會一直堅持下去。”李東蜀說。

  馬岱良介紹,下一步,重慶將建立月統計、月調度、不定期督辦等制度,統籌推動實施事項按照既定目標有序推進。同時,組建32個巡回指導組,對全市268個區縣和單位進行全覆蓋督導。針對群眾滿意度的問題,還將通過組建效果評估專家團隊、邀請第三方機構開展“民調”等多種方式,客觀真實地評估實施效果,確保“辦實事”辦到了群眾心坎上,讓群眾切實感受到黨史學習教育帶來的變化。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面對面,問需於民﹔實打實,辦事為民﹔心貼心,干部親民。隨著一張張“問題清單”落地轉化為了“履職清單”,黨史學習教育在重慶亮出了讓群眾滿意的成績單,“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暖心場景和幸福故事還在巴渝大地不斷延續、精彩演繹。

(責編:胡虹、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