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

他們努力數十年 照亮李士棻的“回家路”

劉政寧 黃亞輝
2021年12月01日16:23 |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小字號

  江西省南昌市到重慶,1200多公裡,李德炳、李德寧二人驅車14個小時,一路上,兩人話不多,思緒萬千,“這次是我們倆帶著先祖回家了。”

  李德炳、李德寧的先祖,是李士棻,清代忠州著名詩人,其人文思敏捷、性情真率、氣度非凡,被稱為小李白、小杜甫,他一生視詩如命,從十二歲到去世,從未放下筆墨,撰寫的《天痩閣詩半》中,名篇列目,藏進半生風雨。

  為《天痩閣詩半》作注,詩集重新面世,讓李士棻在文學史上“復活”,挖掘出巴渝文化掩蓋在浩瀚煙海中的價值,11月30日,在眾多人的努力下,這件事,成了!

  吾道不孤 四十年研究換得一雙淚眼

  “太白醉魂今尚存。”

  “時吟大句動乾坤。”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在長江邊上,有位年輕人細細咂摸著詩句,在腦子裡勾勒出李士棻的畫像,“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年輕人叫陳仁德,現任重慶市文史書畫研究會詩詞研究院院長,“我那時候才30歲出頭,工作原因接觸到李士棻的詩后,便一發不可收拾。”

  陳仁德對李士棻的追尋,有多痴狂?

  “李士棻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名人,但在他生活的時代,引起過浪潮。”八十年代,科技、交通不發達,信息更不通暢,為了拜讀李士棻的詩句,陳仁德一路追到了上海。

  “那時候沒有電腦檢索,書分類是用一根鐵絲串很多卡片,卡片上標明書名、作者、位置,我就一個一個地找,根據考察,我已經知道《天瘦閣詩半》,但‘天’字開頭的書,好多。”不敢漏掉一個,站到小腿轉筋,前胸后背都濕透,“當《天瘦閣詩半》的卡片出現,我的心跳得飛快。”

  如獲至寶的陳仁德,捧著書本就去復印,“當時,一頁2毛錢,花了很多錢。回來的路上,我依舊不敢相信,把復印件抱在胸前,心情激動不已。”

  “有多激動,就和今天一樣。看到眾多同行,在為李士棻伏案發奮,數十年引經作注,終換得《天瘦閣詩半注》出版,吾道不孤。”

  頭發已白的陳仁德,在出版發行座談會上,哽咽了。座位另一端的李德寧注視著,抱起雙拳,深鞠一躬。

  編著終成 十三載“磨折”照亮“歸鄉路”

  “一開始研究李士棻,我很孤獨,沒有人能夠理解我。”陳仁德感慨。

  其實,他並不孤獨,有一位教授也在默默地耕耘,她叫康清蓮,四川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化學院教授,本次《天瘦閣詩半注》的編著者之一。

  “最早接觸李士棻,都是十五、六年前的故事了。”康清蓮坦言,是被李士棻的詩所折服,“他這個人,至情至性,文緒豐沛,愛國、鄉愁、友情各種情感都可以在作品中感受到,他的詩歌不能說首首俱佳,但優秀者十之七八,其中大量用典,意象不群,讀后給人美的享受。”

  “這麼好的詩,‘養在深閨人未識’真的是太可惜了,我決定做點什麼。”但這個決定,並不容易,“大量用典,意象不群”八個字,“磨折”了康清蓮十三載。

  那年酷暑,康清蓮每日早起坐車到長江大橋北橋頭,爬梯坎到兩路口重慶圖書館,繁體字、手工抄錄,其間甲乙紊亂,注釋工作,一度無法進行。

  后來,重慶圖書館搬遷到沙坪壩區,許多書籍被打包,一直未對讀者開放,無法對照原文進行校對,一拖又是兩年,“后來開放查閱,我又要坐車到沙坪壩區,相當於縱穿重慶主城,一天下來,做不了幾首注。”

  這時候,有人為康清蓮引薦陳仁德,而串聯起他們的,正是上文那套“斥巨資”的《天瘦閣詩半》復印本。

  “拿到復印本,我興奮地跳起來了,感謝陳老師的慷慨相助。”康清蓮潛心伏案,這本書如今終於面世。

  回憶起數十年的工作,康清蓮覺得自己沒有辜負李士棻的才情,一旁的李德寧,仍舊抱緊雙拳,深鞠一躬。

  挖掘文化 讓世界看到忠縣之魂

  “我們李家后人,一直以先祖李士棻為榮。他一生的縱橫山河,詩情萬古,對國家的忠心、對民族的熱忱、對家鄉的眷戀,都是我們后人敬仰的高尚情操。”聽完眾多名家的介紹,李德寧感恩良久。

  “感謝各位老師,對先祖詩歌和人生軌跡的追尋,你們的努力,照亮了先祖的‘回家路’,讓我們深深感動,也感謝忠縣對先祖的挂懷,是故鄉的深情,帶我們回家。”李徳炳說。

  “歡迎你們常回家看看。”忠縣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王建瓊表示,此次詩集做注並出版發行和舉辦座談會,對於重新認識李士棻詩歌的重要價值,具有重大意義,對於豐富和傳播重慶文化、特別是弘揚“忠文化”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挖掘傳統文化,塑造優秀情操,忠縣這幾年做的不錯,這次《天瘦閣詩半注》出版,又是一個好線索。”巴渝文庫專家委員會學術牽頭人藍錫麟表示,李士棻對國家熱愛、對老師敬重、對朋友真誠,這就是現代意義上的“忠”,“所以,傳播李士棻的詩歌,不僅有文化意義,更是有社會意義。”

  “我們將以《天瘦閣詩半注》出版發行為契機,深入挖掘研究忠縣‘忠文化’蘊含的政治理念、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守正創新,百花齊放,不斷推動新時代忠縣乃至重慶文學藝術事業大發展大繁榮貢獻寶貴智慧和精神力量。”忠縣縣委常委秦海峰說。

(責編:黃凌、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他們努力數十年 照亮李士棻的“回家路”
  江西省南昌市到重慶,1200多公裡,李德炳、李德寧二人驅車14個小時,一路上,兩人話不多,思緒萬千,“這次是我們倆帶著先祖回家了。” 李德炳、李德寧的先祖,是李士棻,清代忠州著名詩人,其人文思敏捷、性情真率、氣度非凡,被稱為小李白、小杜甫,他一生視詩如命,從十二歲到去世,從未放下筆墨,撰寫的《天痩閣詩半》中,名篇列目,藏進半生風雨。…
重慶實現全國范圍內戶口遷移“跨省通辦”
  人民網重慶12月1日電 (常碧羅、劉政寧)12月1日,重慶市公安局治安總隊發布消息,即日起,重慶將全面啟動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建設兵團戶口遷移“跨省通辦”業務,這意味著千裡迢迢回鄉辦理戶政業務的歷史將一去不復返。同時,戶籍類証明“跨省通辦”也將同步實施。…
2022年4月1日起 重慶將執行新的最低工資標准
  人民網重慶12月1日電 (陳琦、劉敏)重慶市人力社保局消息,為了維護勞動者勞動報酬權益,保障勞動者個人及其家庭成員的基本生活,依據《勞動法》《最低工資規定》等有關規定,近日,重慶結合本市經濟發展狀況及調整最低工資標准參考的主要因素,經市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報國家人社部批准,對全市最低工資標准進行了調整。調整后,重慶最低工資標准實行兩檔制,兩檔分別比原標准1800元/月和1700元/月提高了300元。…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