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節令該如何進補養生?
2021年12月21日17:39 |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冬至是“冬令進補”的最佳時節,民諺素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今年冬令補,明年可打虎”之說。”冬至以后“陰極陽生”,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而發揮其滋補功效,充分說明在這一天前后進補最為適宜。進補也有講究,那麼冬至節令該如何進補養生呢?
冬至外出要保暖
進入冬至節氣,降溫幅度會進一步加大。冬至最重要的養生即是保暖,身體暖暖的,氣血才會順暢,才可避免許多疾病的發生。保暖強調的是頭和腳。
起居護養要適度
民間養生有“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不妄勞作,養其精也”的說法,冬至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能保養神氣,勞逸適度可養其腎精。《黃帝內經》裡就提到:“早睡晚起,必待日光。”冬至過后,適當早睡、晚起,不熬夜,順應生命節律是很有必要的。
冬至養生重在固陽
俗話說“夏養三伏、冬補三九”,冬至更是補陽的最佳時機。對於確屬陽虛體弱的人士,這一時期可適當益氣溫陽,對於病屬虛實夾雜者,應寓清於補,或攻補兼施。對於冒觸寒邪而致疾病者,靈活的運用中醫外治法,如通過穴位敷貼、艾灸等用藥物刺激局部經絡穴位來達到振奮陽氣,疏通經絡,調整腑臟功能的作用。
食補要吃溫性食物
在冬季適宜補益的食品中,中醫又分為幾大類。天寒地凍,首選溫補類食物。如雞、羊肉、牛肉、鯽魚等。上述幾種,均屬美味,在冬季可作為進補的佳品。但過多地進食溫補類食品,容易上火。還有一類滋補類食物,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棗、芝麻、黑豆、豬脊、海參、龜肉、甲魚、鮑魚等。(榮昌區中醫院供稿)
(責編:陳易、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