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兩江新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含新量”提升“含金量”
《 人民日報 》( 2022年02月10日 第 01 版)
1微米有多長?僅有1米的一百萬分之一。重慶摩方精密科技是超高精密3D打印領域擁有全球領先技術的企業。2021年12月30日,該企業的項目榮獲兩江協同創新區·明月湖國際創新創業大賽特等獎,獲得獎勵1億元。
如何把頂尖產品“用起來”?新技術、新產品,如何拓展應用場景?摩方科技在發展過程中,也一度面臨煩惱。
重慶兩江新區投資6000萬元,在兩江協同創新區構建了“明月湖超高精密增材研究院+共享服務平台”的創新模式。在此模式下,摩方科技的高精密技術開放性地提供給國內乃至全球的企業及院校使用,客戶使用新技術的門檻大大降低了。同時落戶兩江協同創新區的39家科研院所聯合攻關下一代精密打印技術,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為繼續領跑積攢后勁。
“2021年,摩方科技產值超過1億元,在2020年基礎上翻番。”更讓公司負責人鄒斐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利用這項技術,加入精密制造產業鏈中來。共享服務平台受到了眾多企業、院校的高度關注。2021年11月25日,共享服務平台剛剛投入了超高精密3D打印設備,便收到了來自上海等地的訂單,並有多家企業和院所洽談合作意向。
新技術帶來新產業,新模式推動新發展。不僅僅是摩方科技,越來越多具有“含新量”的企業,在兩江新區找到了合適的發展方向,創新動能的多贏效果日益顯現。
一個“新”字,道出了兩江新區傳統車企續航發展的秘訣。
在長安汽車數字車間,平均每分鐘下線一台車,新車配備智能語音系統、無人駕駛系統、車載衛星導航系統……“每輛車都‘新意’十足,推動著產品‘含金量’連連攀升。”長安汽車公關中心總監張志鴻說。曾經,傳統汽車賣不上價格﹔如今,車企錨定新興市場轉型升級,智能制造、數字產業為企業賦能。
新區姓“新”,兩江新區實施創新驅動,邁向高質量發展捷報頻傳:華數機器人已實現四大重要零部件自主研發,重要自主創新佔比80%,研發出六大系列40多種機器人整機產品,先后攻克300余項關鍵技術﹔博仕康聚焦創新研發攻克技術難題,推出光磁一體化多模態影像手術導航設備,實現外科手術的精准化、微創化、智能化﹔中國首家高端半導體封裝載板制造商、跨國企業奧特斯公司追加約兩億歐元,用於擴產重慶工廠半導體封裝載板業務……
去年前三季度,兩江新區高技術制造業產值增長26%,佔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53%﹔戰略性新興制造業同比增長22.5%、佔工業產值比重超40%。透過數據,能夠清晰地看到兩江新區新舊動能轉換加快的步伐。
壯大“含新量”隊伍,兩江新區注重龍頭企業帶動。在兩江新區水土工業園區,廠房拔地而起,機器轟鳴運轉。去年12月28日,京東方投資465億元打造的重慶第六代AMOLED(柔性)生產線項目正式宣布量產,為此前帶來的一大批上下游企業又添利好。“去年7月,我們入選了全國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重慶宇隆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建偉深有感觸,“兩江新區的創新氛圍、一對一幫扶,為我們解決了后顧之憂。我們在這裡找到了更多的合作廠商,創新的動力更足了。”
提升“含新量”水平,兩江新區著力破解成果轉化難題。堅持協同開放創新,新區將科研院所和落地轉化平台對接起來,面向市場需求,探索形成“成果評估—專利作價—政府投入—資本參與—市場運營”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引進西北工業大學的20項專利技術實現成果轉化,由校地雙方和技術團隊共同組建成立產業化公司,聚焦突破制約高端裝備關重部件制造技術瓶頸。3年來,兩江新區瞄准新興產業設立開放式、國際化高端研發機構,累計引進大學大院大所近40家,集聚高端創新人才1500余人,落地國家級、市級博士后工作站40個,培育孵化企業57家。
“我們將堅持以新發展理念指導實踐,大力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更加突出提升質量效益和內涵品質,以‘含新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含金量’更高,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主任羅藺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重慶南川:林中小精靈踏雪迎春
- 人民網重慶2月10日電 (胡虹)立春以后,重慶市南川區800米以上高海拔地區連降瑞雪,大擬啄木鳥、相思鳥、黑頭奇鹛、燕雀等鳥兒不懼嚴寒,或傲立枝頭迎風唱歌、嬉戲,或踏雪覓食、打斗,宛若美麗的雪中小精靈。…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