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渝中:老舊小區“逆生長”的秘密
6月19日,位於重慶渝中區的菜園壩火車站(重慶站),送走最后一批旅客后閉站改造,建成70年的菜園壩火車站開始了自己新一輪的“逆生長”。
在重慶母城渝中區,“逆生長”的不只是菜園壩火車站。自2019年啟動老舊小區改造以來,渝中區一個接一個老舊小區煥發新生,不僅讓重慶地標渝中半島更加靚麗,更是給居民們的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改變。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對2021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渝中區因在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棚戶區改造、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工作中成效顯著、成果明顯,獲得國務院辦公廳督查激勵。
樓中樓變小區
嘉陵橋東村的老居民們回來了
渝中區是重慶母城,全區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舊小區1076萬平方米,佔住宅總面積46%以上。為改善這些片區環境,提升居民居住品質,渝中區率先探索,走出了一條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棚戶區改造、保障性租賃住房為主要抓手的城市更新路徑。
今年71歲的馮爺爺在渝中區上清寺街道嘉陵橋東村郵局大院居住已有近40年。兩棟居民樓依山而建,樓中樓特征明顯,以前出門散步是件麻煩事,因為院子裡梯坎多,道路還坑坑窪窪﹔從自家走到山坡下的嘉陵橋東村大門,要走200多步樓梯,花15分鐘時間。改造后,下山步道寬敞多了,還完善了護欄。“以前我整天在家裡都不想出門,現在坐不住了,隨時都想出去走走。”馮爺爺高興地說。
2020年底,渝中區啟動嘉陵新村老舊小區改造提升項目,涉及嘉陵橋東村、中山四路、人民路等地區居民3000多戶,有近40年“房齡”的郵局大院迎來了變化。
居民樓前的梯坎被挖掉,修起了平整的院壩﹔破舊的花台也被拆除掉一部分,留下了更多公共活動空間﹔小區外立面整治、管線整治、路燈安裝等工作也一一開展。
嘉陵新村片區改造前后。受訪單位供圖
小區環境的改善,讓不少出租房屋外遷的老居民也回來了。馮爺爺和另外4位老鄰居還發起成立了小區自治委員會。截至目前,自治委員會已經加入了七八十戶人。
拆違100多處
醫學院路小區“脫胎換骨”
醫學院路小區老舊改造項目,上個月剛剛通過驗收。但居民們已經享受改造帶來的便利已經快1年了。
醫學院路小區位於渝中區石油路街道民樂村社區,該小區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是重慶醫科大學的家屬區,建設、管理等均由校方負責。在歷經半個多世紀后,該小區已由高校家屬區演變為產權復雜的“半校產半社會”小區。
對民樂村社區來說,小區如何管理是一個老大難問題。小區內正規建筑隻有31棟,違章建筑卻多達100余處,沒有專業物業、綠化稀少、管線雜亂,幾乎家家戶戶外牆上都挂著累積幾十年油煙形成的“油鼻涕”。
2020年11月,石油路街道開始嘗試對醫學院路小區進行改造。整合“政府、學校、社會、居民”四方力量,合力推進小區改造:街道與高校達成協議,整體移交“三供一業”的同時,移交物業大修基金730萬元﹔居民對加裝電梯的呼聲非常高,街道又鼓勵引導居民出資640余萬元加裝電梯﹔街道還多方籌集資金,先后投入4400余萬元,對小區進行徹底的改造。建成綠色、宜居、人文小區。
醫學院路小區停車場整治前后。受訪單位供圖
針對小區環境差、私拉亂接等長期痛點,拆違100多處,提升小區綠化水平。增設微景觀10余處,新增綠化面積約1000平方米,實現“推窗見綠、出門見景”﹔淨化空間視角,梳理各類弱電線纜2800余米,引入專業環保企業,安裝油煙分離機251台,同步開展“樓道革命”,確保小區干淨、整潔、有序。
聚焦“出行難”,對小區道路全部重新鋪裝,改造無障礙坡道6處,加裝電梯17部﹔聚焦“停車難”,更新利用小區廢棄空間,增設地面停車位150余個﹔聚焦“休閑難”,改造利用低效空間27處,建設兒童游樂場、休閑亭﹔聚焦“運動難”,重新設計裝修運動場,設置羽毛球、乒乓球等運動區域和健身設施。
重慶醫科大學的前身重慶醫學院,是1955年初,400余名上海第一醫學院的醫療工作者響應國家號召,遷往重慶建立。改造中,充分挖掘重醫“西遷精神”,尊重原有建筑肌理,外部進行修復和清洗,內部進行整治和翻新,延續歷史記憶﹔修繕防空洞、水塔等特色建筑,留住建筑記憶﹔利用博士公寓樓外圍牆打造重醫西遷歷史文化手繪牆,再現歷史文脈,讓老一代人有回憶,讓年輕一代懷揣更多憧憬。
重醫西遷文化牆整治前后。受訪單位供圖
目前,小區還引入專業物業管理公司,增加自我造血功能:新建150余個地面停車位,方便居民的同時也獲得停車費收入﹔通過盤活小區低效閑置空間800余平方米,用於社區食堂、便民服務、商業出租﹔通過召開業主大會,建立科學合理的物業管理費收繳制度。通過這三招,小區收入基本可以覆蓋物業成本。
“一棟一策”細化方案
小區居民按需“點菜”
嘉陵橋東村、醫學院路小區的變化,是渝中區大力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縮影。
醫學院路小區運動場整治前后。受訪單位供圖
在棗子嵐埡片區,昔日背街小巷多且道路異常狹窄,基礎設施落后,無地下停車庫,無物業企業進駐。通過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提升,昔日破舊的小區不僅舊貌換新顏,還成為游客的打卡地。
在雙鋼路社區,昔日消防安全隱患突出、電線管網亂拉亂接、市政設施較老舊、公共服務配套不完善、社區服務供給能力弱等突出問題也沒了蹤影。改造后的雙鋼路社區,實現小區居住環境和品質“蝶變”,成為城市更新和社會治理的“樣本”之一。
截至目前,全區已完成240萬平方米的老舊小區改造任務,正在推進480萬平方米老舊小區的改造。
棚戶區改造方面,經過近10年努力,全區累計完成棚戶區改造約145萬平方米,2.5萬戶棚戶區改造家庭實現“危房消隱患、小房變大房、舊房換新房”。
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方面,堅持“盤活存量房屋、打造精品項目”的思路,探索形成“保障性租賃住房+”發展新模式。2021年新增中山四路建融家園等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滿足了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職住需求。
老舊小區之所以“老舊”,很大程度上源於管理缺失。和改造工作比起來,后續管理問題同樣引人關注。渝中區住房和城市建設委員會負責人介紹,為將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抓細抓實,該區在改造中制定了《渝中區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作規程(試行)》,研究提出涉及“消隱患、補功能、提環境、留記憶、強管理”5個方面的52項改造清單,讓各小區居民按需“點菜”﹔現場評審設計方案,邀請居民代表參與提出意見,逐項明確改造措施﹔“一棟一策”細化具體方案,實行市、區、部門、街道四級審定和專家評審,切實提高項目轉化效率,形成管理服務良性循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重慶渝中:老舊小區“逆生長”的秘密
- 6月19日,位於重慶渝中區的菜園壩火車站(重慶站),送走最后一批旅客后閉站改造,建成70年的菜園壩火車站開始了自己新一輪的“逆生長”。 在重慶母城渝中區,“逆生長”的不只是菜園壩火車站。…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