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

長壽產業硬環境為企業打造穩固發展“強根基”

2022年08月22日19:49 |
小字號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個系統工程,既包括制度政策、政務服務等“軟件”,也包括園區建設、平台建設、城市配套等“硬件”。長壽區堅持把完善產業“硬環境”當作筑巢引鳳的關鍵與助力企業發展的基石,依托長壽經開區、長壽高新區,通過完善產業載體、搭建產業發展平台、強化周邊配套三大舉措,全力打造一流產業“硬環境”。

完善載體設施與環境

長壽為產業落位經營“筑好巢”

配備充足特色載體,助力園區建成完整科技產業孵化體系。長壽經開區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科技產業孵化載體初具規模,目前已建成科技創新園重點培育樓宇產業園、智能終端樓宇產業園、重慶市科技企業孵化器、長壽經開區加速基地約50萬㎡“雙創”特色載體,構建了 “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完整的科技產業孵化體系。

完善市政基礎設施,確保企業生產經營便捷順暢。長壽經開區著力提升園區內用水、用氣條件。在供水方面,經開區工業和生活用水採用分質供水模式,管道鋪設至企業界區紅線邊,供水能力達56萬噸/天,富余量17.3萬噸/天﹔供氣方面,經開區總供氣能力1778萬方/天,富余能力1120萬方/天。

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實現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長壽高新區堅持生態優先,一是著力推進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現已完成葛蘭污水管網可視化改造、新市葛蘭工業污水預處理設施等項目建設,實現高新區污水排放集中統一處理﹔二是持續鞏固生態環保督察問題整改成果,集中開展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違建治理和違法佔地綜合整治行動,不斷滿足企業對於優美生態環境的需求。

搭建技術創新服務平台

長壽為產業發展“搭好台、鋪好路”

長壽經開區科技創新園是長壽區依靠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陣地,已落位“森空間·重慶創新中心”、“重慶創新中醫藥技術服務平台”、“武漢工程大學重慶研究院”等創新平台、機構,已簽約引進“川渝JM科技協同創新中心暨國家科技創新匯智平台重慶中心”等項目。

搭建技術服務平台,助力產業實現質的突破。以“重慶創新中醫藥技術服務平台”為例,該平台以北京中醫藥大學、中國中醫科學院、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為后盾,以重慶中藥研究院及長壽區中醫院為伙伴,對外提供藥材成分檢測及前處理、中藥制劑工藝優化及制備、中藥制劑質量控制及穩定性研究等服務。

搭建協同創新平台,多方構建創新合作生態圈。以“武漢工程大學重慶研究院”為例,該研究院是由長壽經開區管委會、武漢工程大學共同舉辦,按照事業單位登記的獨立法人機構。研究院依托武漢工程大學特色學科和長壽經開區優勢產業,聚焦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孵化,搭建科技服務平台和創新聯盟,為長壽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層次人才隊伍。圍繞化工工藝優化、化工新材料產品開發及應用、化工過程高效膜分離、智能裝備與智慧園區建設、化工企業建設與管理、檢驗檢測與生態修復等方向,開展學術交流、產學研合作、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創新創業孵化、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咨詢、服務、評估、人才培養與培訓等。

強化產業生活配套

長壽以“宜居宜業”助力產業引人留人

優化醫療配套,提升醫療保障服務水平。長壽區加速醫療機構設施的建設與完善,目前長壽經開區周邊已落位長壽區精神衛生中心(第三人民醫院)和長壽區化工園區醫院。長壽高新區周邊已落位長壽區人民醫院(北城分院)、長壽區中醫院、長壽區渡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長壽區新市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長壽區八顆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其中,長壽區中醫院2021年成功晉升國家三級中醫醫院。

完善教育配套,擴大教育惠民廣度與深度。今年以來,長壽區扎實推進教育民生工程,一是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按照“競進拉練”要求,積極推進古鎮二小等6所學校建設,不斷增加城區學位供給,努力滿足群眾入學需求。二是提升學校信息化水平,實驗中學理化生實驗室、區級智慧教育雲平台等項目均已完成。

長壽區全方位完善產業載體、平台、配套,充分發揮產業“硬環境”在營商環境優化中的支撐保障作用,集聚高端要素、增創發展動能,已實現長壽經開區、長壽高新區的園區承載力、集聚輻射力、開放引領力、經濟產出力各項指標全市領先。(蔣海濤)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