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企業

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化漸行漸近

2023年01月03日14:34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2021年底,中鐵建重慶投資集團承建的合安高速全線通車 攝/王成

2021年底,中鐵建重慶投資集團承建的合安高速全線通車 攝/王成

1月3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迎來3周年。3年前,中央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以來,推動區域交通互聯互通成為首要任務。

當好先行、做好支撐。3年間,川渝兩地交通部門緊扣西部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和國際門戶樞紐戰略定位,合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運輸服務一體化、交通治理體系一體化,川渝省際重點項目實現了工作“同軌”、規劃“同圖”、開工同步、建設“同速”,交通一體化漸行漸近。

交通一體化推進,也將深居內陸腹地的成渝地區與全國乃至世界實現高效聯通,助推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打造成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2022年12月出爐的《2022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指數報告》顯示,基礎設施是成渝地區協同發展最為突出的三個方面之一。

雙江航電樞紐工程建設現場 攝/趙錕

雙江航電樞紐工程建設現場 攝/趙錕

高位推動 協同成為關鍵詞

2022年12月26日,川渝交界處——梁平至開江高速齊河樞紐施工現場,6台吊車伸著長臂,有序地吊運著施工物資﹔施工人員有的在安裝支架,有的在綁鋼筋,建設現場一片熱火朝天。

梁開高速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啟動以來,川渝兩地首次聯合開工的省際高速公路。

2020年底,廣安過境及渝廣支線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成為川渝兩省市首次聯合通車的省際高速公路……

如今,協同成為交通項目建設的關鍵詞,合力加密高速路網,共同破解斷頭路、瓶頸路。

“強化頂層設計,共下‘一盤棋’,共擔新使命,兩省市正按照加快建成一批、盡早開工一批、提前謀劃一批的思路,加快推進標志性重大省際高速公路項目。”市交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高位推動合作共建。川渝兩省市成立由分管副市(省)長牽頭、交通部門具體負責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互聯互通工作組,建立工作專班,加強統籌協調。川渝兩省市交通部門常態化開展工作對接,廳局級領導召開7次川渝交通合作聯席會議、10余次協調會議,共同簽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以及普通公路、內河水運、運輸服務、智慧交通、執法管理、萬達開交通融合發展合作備忘錄、“四好農村路”示范區建設等“1+8”框架合作協議。

聯合編制重大規劃。兩省市共同推動國家部委編制出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聯合印發《共建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實施方案》,深入實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細化明確重點任務、實施路徑、責任分工。

一系列協同“作戰”舉措,讓兩省市交通發展跑出“加速度”。

自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實施以來,川渝兩地新增及在建高速公路省際通道8個,高速公路通道達到20個。

目前,市交通局正在加快修編《重慶市高速公路網規劃》,重點加強川渝省際高速公路通道規劃實施,支撐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高竹新區等10個功能區發展。規劃到2035年,川渝省際通道總數達到118條,新增數量超過30%。

協同還表現在鐵路、水運和航空等領域合作。

攜手爭創試點示范。2020年,重慶、四川先后納入全國交通強國建設試點省市,共同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化作為試點任務。2022年,重慶、成都以城市群名義聯合向交通運輸部、財政部申報,成功躋身全國第一批9個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群)之列,“雙核”將攜手構建“4+3+N”綜合貨運樞紐體系。

合力打造世界級機場群。2022年2月,國家民航局印發了《關於加快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建設目標和路徑,重慶和四川也分別印發了《重慶國際航空樞紐戰略規劃》《成都國際航空樞紐戰略規劃》﹔重慶機場集團、四川機場集團簽署戰略協議,深化協同合作,共同推動構建“市內雙樞紐協同、成渝四大機場聯動”的世界級機場群。

共建“軌道上的雙城經濟圈”。川渝兩地同步開建渝昆、成渝中線、成達萬等高鐵,特別是2022年11月底,成渝中線高鐵實現全面開工建設,這將是成渝雙核間最順直的線路。

打造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兩省市正加快推進嘉陵江利澤航運樞紐、渠江航道整治工程等項目整治,暢通川渝間高等級航道,合資共建萬州新田作業區二期工程,合力打造長江上游鐵水聯運樞紐港。

“交通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協同恰好體現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基礎設施共建‘一張網’的新圖景。”市交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以交通基礎設施為引領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1小時交通圈”正加快形成。

2022年5月19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貨運班列(重慶江津—成都青白江)發車     攝/譚瑤

2022年5月19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貨運班列(重慶江津—成都青白江)發車  攝/譚瑤

出行更便捷 20條跨省公交刷新時空距離

眼下,正是檸檬銷售旺季。四川省安岳縣雙龍街鄉鑼鼓村村民張有年背著一大竹篼檸檬到重慶大足城區“跨省售賣”已經成為重要的銷售方式之一。

“跨省售賣”,得益於2020年底川渝兩地開通了大足中敖至四川安岳雙龍省際公交線路,從四川鑼鼓村到重慶大足城區,由之前的2個多小時車程縮短至1小時,實現一車直達。

重慶長運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該線路全程24公裡,起始票價3元、全程6元,採用跨城市公交一卡通,支持微信、支付寶、銀聯刷卡等支付方式。截至目前,累計運送乘客16萬余人次,對特殊群體減免費用50.5萬元。

為推動川渝兩地交通便捷出行,在兩地交通運輸部門的共同努力下,自2020年4月起,川渝毗鄰地區陸續開通了20條跨省公交、投入運力70輛。

“目前,川渝兩地基本實現毗鄰區縣跨省公交全覆蓋、票價全統一。”市交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不僅川渝毗鄰地區居民出行實現一車直達,購票也實現“一碼通”“一卡通”。

川渝兩地依托“重慶市民通”“天府通”App,實現了成都都市圈與重慶中心城區城市軌道交通、地面公交“一卡通”“一碼通”﹔川渝兩地300余個汽車客運站、376條線路實現聯網互售。

做強“雙核”,川渝兩地乘坐動車出行也越來越便捷,通勤同城化水平持續提升。

2020年12月24日,成渝高鐵完成提質改造,雙核之間“1小時通達”。

2022年6月20日,鄭渝高鐵全線貫通運營,讓中原城市群、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聯系更加緊密。

2022年12月27日,重慶北至攀枝花南首開“復興號”動車組,重慶至西昌和攀枝花兩地旅行時間縮短至6小時3分和7小時36分。

隨著同城化出行服務品質提升,兩地居民辦事更快捷。

兩地實現經營性道路旅客運輸駕駛員從業資格証換証等19個“川渝通辦”,即線上“一地認証、全網通辦”,線下“一地受理、異地可辦”。

貨運暢起來 運輸增效服務提質

車暢其道,貨暢其流。

2022年5月19日,首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貨運班列(重慶江津—成都青白江貨運專線)從江津珞璜小南埡鐵路物流中心駛出,通過鐵路直達成都城廂站。班列的開通,填補了成渝兩地直達貨運班列的空白。

為進一步優化川渝兩地資源配置、助力經貿互通,在兩省市交通運輸服務一體化的機制下,川渝兩地物流等要素加快流動,實現服務提質、運輸增效。

兩省市以長江黃金水道及沿江鐵路干線為依托,全力打造“水上高速公路”,讓長江黃金水道正釋放出更大“黃金效應”。

2020年,川渝開啟國內首次“鐵江聯運一單制”試點。

2021年9月,嘉陵江建立全國首個跨省船閘聯合調度機制,沿線16座船閘實現“一次報閘、全線通過”,過閘時間減少1/3。

3年來,兩地相繼開通了重慶港—廣元港、重慶港—廣安港、重慶港—南充港等貨運集裝箱班輪航線,常態開行了嘉陵江川渝干支直達集裝箱班輪,開通了成渝長江“水上穿梭巴士”。

內暢外聯,通江達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推進,將深居內陸腹地的成渝地區與全國乃至世界高效聯通。如今在成渝地區,內陸開放新高地正在崛起——可沿長江黃金水道出海﹔西部陸海新通道可通達東南亞等區域﹔中歐班列可直達德國、莫斯科……

2022年6月30日,成渝地區中歐班列累計開行量突破20000列大關,中歐班列(成渝)開行數位居全國中歐班列第一。

2022年12月7日和8日,兩趟中老鐵路水果冷鏈專列搭載著泰國、老撾等國的榴蓮、龍眼等,先后抵達成都和重慶。這是川渝兩地首次通過中老鐵路從東南亞進口水果,標志著兩地對RCEP國家水果進口鐵路直達跨境通道順利打通。

高速公路運輸質量和效率也全力提升。 打造山區智慧高速新標杆。2021年兩省市聯合發布全國首個智慧高速公路地方標准暨川渝首個區域地方標准。

實施綠色出行“續航工程”。重慶率先建成西部地區高速公路覆蓋最廣、密度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網絡。

兩地建立起交通運輸執法協作長效機制。3年來,兩地聯合印發實施《交通運輸領域推行輕微違法行為告知承諾制》《川渝地區統一交通運輸行政處罰裁量基准(第一批)》等文件,統一了30項交通運輸行政處罰裁量基准。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市交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按照“統一謀劃、一體銜接、互聯互通、協同管理、共治共享”思路,以提升內聯外通水平為導向,補短板、強弱項,全力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當好開路先鋒,做好先行示范,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數讀>>>

雙城經濟圈建設3周年交通一體化建設成效

3年間,川渝間新增高速公路省際通道8個,目前在建和通車的高速公路通道達到20個。成渝、渝遂、渝蓉、合川至潼南至安岳4個雙核直連高速公路通道全部建成。

2020年底,成渝高鐵完成提質改造,成為西南地區首條運營時速350公裡的高鐵,雙核之間實現“1小時通達”,日開行車次最高達73對,日客流量達6萬多人次。

2020年以來,兩省市毗鄰區縣跨省城際公交已累計開行20條線路,投入運力70輛﹔川渝兩地300余個汽車客運站、376條線路實現聯網互售。

2020年12月底,川渝開啟國內首次“鐵江聯運一單制”試點。

2021年10月,嘉陵江建立全國首個跨省船閘聯合調度機制,沿線16座船閘實現“一次報閘、全線通過”,船舶過閘時間減少1/3。

2021年11月,重慶牽頭建立的渝川黔滇陝五省市航運高質量發展常態化合作機制,推動33家航運企業、達成19項省際合作項目。

2021年底,經營性道路旅客運輸駕駛員從業資格証換証等19個“川渝通辦”交通運輸事項實現線上“一地認証、全網通辦”,線下“一地受理、異地可辦”。

2022年4月,兩省市共同出台《川渝地區統一交通運輸行政處罰裁量基准(第一批)》,統一了30項交通運輸行政處罰裁量基准。

2022年10月,重慶第一條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原路加寬完成招標,正加快推進開工准備工作。

劉雪 張亞飛 劉玉珮 馬建保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