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頭條

西部陸海新通道跨境公路班車1月開行488車次 同比增長838%【2】

2023年02月11日09:23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1月份開行同比增長838% 已開通11條干線運輸線路

西部陸海新通道跨境公路班車為啥這麼火

1月份累計開行488車次,同比增長838%﹔總重約9795噸,同比上升986%﹔總貨值約17429萬元,同比上升384%……

剛剛過去的1月,由重慶公路物流基地發車的西部陸海新通道跨境公路班車開足馬力,搶抓發展機遇,迎來了2023年的“開門紅”。

新年伊始,西部陸海新通道跨境公路班車為何如此紅火?

拓展班車線路

跨境公路班車車次持續增加

“這幾年,我們一直在拓展跨境公路班車的線路,2022年還開通了班車南亞新線路,並新增開通印度線和尼泊爾線,進一步向南亞拓展。”重慶公路物流基地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重慶跨境公路班車共開通11條線路,其中東盟線6條,中亞線3條,南亞線2條。截至2022年底,累計發車11673車次、總貨值超71億元,服務生產和外貿企業130余家,匯聚境內外合作伙伴100余家,打通廣西、雲南、新疆等邊境口岸共19個。

不僅如此,重慶公路物流基地還建立了成渝跨境運輸聯盟,通過南彭B保、天府B保實現跨境公路班車聯盟首發,進一步統籌整合兩地班車境內外資源。2022年跨境運輸聯盟共計發車約4200班次,貨值約57億元,有力帶動了成渝地區貨物貿易發展。

“在此基礎上,1月以來,終端客戶需求增加,國際貿易提升,客戶發貨量增加,促使跨境公路班車車次持續增加。”該負責人介紹,加之邊境公路口岸擁堵情況好轉,公路時效得到保障,適合公路運輸的貨物,在成本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客戶也更願意選擇時效更快的跨境公路運輸。

同時,鐵路東環線南彭站於2022年底竣工通車,也為發運南彭至東盟班列及開展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奠定了良好基礎。

“目前,佛耳岩海關監管作業場所已正式批復建設,將打通巴南水運碼頭對外貿易通道。”該負責人介紹,在多重利好因素的刺激下,預計2023年西部陸海新通道跨境公路班車將更加繁忙。

四大產業集群

帶動跨境公路班車業務量提升

在跨境公路班車線路持續增加的基礎上,重慶公路物流基地近年來又招商引入京東、華南城、順豐、申通、公運等69家商貿物流龍頭企業,引入二次招商企業超5000家。

如今,重慶公路物流基地已全面形成以京東物流、順豐物流園、申通物流等為代表的綜合物流產業集群﹔以重慶華南城、協信汽車公園、鐵公雞物流港等為代表的專業市場集群﹔以京東電商產業園、霍氏百利威等為代表的電子商務產業集群﹔以南彭保稅物流中心(B型)、重慶跨境公路班車、新發地東盟國際食品產業園為載體的國際貿易產業集群。

“四大支柱產業集群的建立,全面帶動了跨境公路班車的業務量。”重慶公路物流基地負責人介紹,重慶公路物流基地已累計實現市場交易超4100億元、稅收約85億元,“僅2022年我們就實現市場交易額約1040億元、稅收約15.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約63億元。”

同時,於2020年6月28日正式開業運營的東盟商品集採城,一期營業面積約2300平方米,已引進老中經貿促進會、順君意、巴必虎公司等37家機構和企業入駐。

“東盟商品集採城目前展銷的商品有工藝品、首飾配飾、家居用品等各類熱銷產品,累計實現銷售額約40.72億元。”該負責人介紹,重慶跨境公路班車已開通的11條干線運輸線路,實現了對東盟國家跨境公路運輸全覆蓋和中亞國家線路的貫通,與中歐班列無縫對接,並成功取得GMS跨境直通車許可証及國際公路運輸系統(TIR)批准証明書。

提升服務效能

園區成為宜居宜業的城市新區

重慶公路物流基地不斷提升的服務效能和日益優化的營商環境,同樣是西部陸海新通道跨境公路班車實現“開門紅”的重要原因。

“2022年,全市首個園區政務服務分中心在公路物流基地分中心成立運行。”重慶公路物流基地負責人介紹,該中心通過在園區設立審批服務“一窗綜辦”窗口,實現“園區事項園區辦”,打通服務企業“最后一公裡”,全面提升服務企業水平。

在此基礎上,重慶公路物流基地形成走訪企業的常態化機制,“一企一策”精准施策,專職“審批管家”對入駐企業在工商、建設等方面提供咨詢、指導、幫辦、代辦等服務,獲得企業好評。

“此外,我們採取降運費、保時效、開辟綠色通道等一系列措施,助力本土企業降本增效,保証班車穩定開行。”該負責人介紹,重慶公路物流基地內還設立了重慶海關和重慶檢驗檢疫局等職能部門,為物流基地內企業開展保稅、貨物進出口等業務提供一站式報關報檢審批業務服務功能。

同時,於2020年10月成立的巴南區商貿物流商會已吸引81家會員單位,成為巴南區委、政府、物流基地、入駐企業之間的交流平台,促進企業強強聯合,整合資源,抱團發展,幫助企業健康成長。

“我們還秉承‘園城共建’理念,建成了海棠立交、東城大道等40公裡市政道路,並建成了海棠污水處理廠、垃圾轉運站等基礎配套設施以及27萬平方米標准廠房。”該負責人介紹,公交車、中小學、社區醫院、派出所、銀行等生活配套設施同步完善,重慶公路物流基地園區正日益成為宜居宜業的城市新區。

本報首席記者 陳維燈 實習生 龐梧萱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