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正當時 節本增效新模式“亮相”重慶

眼下正是春耕好時機,智能化育秧工廠、3D打印播種技術……在重慶,一批節本增效新模式集體“亮相”,將春耕按下“加速鍵”。3月10日,重慶春季農業生產暨高標准農田改造提升工程現場會在永川召開,今年,重慶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有望超過56.5%。
農機作業。重慶市農業農村委供圖
智能化育秧,從水田搬到“廠”裡!
秧好一半禾,苗壯一半產。眼下正是水稻育秧的關鍵期,永川區仙龍鎮雙星村的智能化育秧工廠,20套嶄新的循環運動式的育苗床擺放整齊,選種、浸種、播種、催芽、運輸、碼垛……好似一座現代化的生產車間,將育秧從水田搬到“廠”裡,各條“生產線”有序運作,智能化育秧助力春耕“加速”。
“育秧全程操作自動化,水稻種子經浸種消毒、流水線播種、密室催芽后,育秧大棚會根據天氣變化,實時調整溫度和濕度,智能補光,保証秧苗受熱均勻,濕度適宜,光照充足,茁壯成長。” 永川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智能化育秧工廠單批次可育3025畝秧苗,一年可育4批次秧苗,能滿足1.2萬畝農田的用秧需求,而且育出的秧苗苗質統一、環境可控,還省水、省肥、省地、省工,實現了水稻多批次機械化、規模化、市場化育秧,是重慶目前最大的智能化育秧工廠。
無人機播撒。重慶市農業農村委供圖
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有望超56.5%
此次現場會議還集中展示了一批大馬力、多功能、高性能、智能化的大中型農機具,主要涵蓋碎石機、拖拉機、衛星平地機、無人插秧機、大豆玉米復合種植機械等。大豆+帶狀復合種植、3D打印播種技術、淹水直播、耕地地力監測新技術等一批節本增效新模式也集體“亮相”,助力單產提質攻關。
拖拉機、插秧機加載基於“北斗”的自動導航駕駛系統,“變身”自動導航拖拉機、插秧機,大大降低駕駛員的勞動強度。以插秧機為例,通過導航系統提前規劃好路線,插秧的直線精度可達3至5厘米。這樣一來,可實現增產5%,同時勞動強度降低三分之一。
植保無人機,加載了夜航系統,可以實現全天候作業。它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專利霧化噴頭,讓噴出的藥劑更細微也更均勻,可實現藥劑減量20%。
重慶市農業農村委農機化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重慶將繼續穩定實施各項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力爭全年補貼資金超過1億元。同時充分利用高標准農田改造提升成果,支持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配置大中型的現代農機裝備,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在現代農業生產中的重要支撐作用,力爭實現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56.5%,比去年提高1.6個百分點以上。
智能化育苗。重慶市農業農村委供圖
春季農業生產現場會布置4項“硬任務”
“抓好春季農業生產對做好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和農業提質增效至關重要。”重慶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糧食生產有四個方面的“硬任務”。一是全年糧食播種面積務必達3012.2萬畝、產量務必達216.1億斤﹔二是大豆務必擴種9萬畝、播種面積務必達170萬畝,油料務必擴種40萬畝、播種面積務必達560.1萬畝﹔三是示范大豆玉米(高粱)帶狀復合種植務必達到50萬畝﹔四是高標准農田改造提升務必完成200萬畝。同時,堅決打好春季糧食生產“第一仗”,要扎實抓好政策落地、小春田管、大春備耕、擴豆增油、穩產保供、防災減災、科技服務、農田改造等任務。(周小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商品房買賣成為消費者維權熱點 法官以案說法
- 人民網重慶3月10日電 (劉政寧、實習生越倚航)“近兩年多來,我們共受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13950件,佔消費糾紛案件的49%。”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即將到來之際,3月10日,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召開“司法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工作”新聞發布會,通報近兩年該院及轄區基層人民法院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基本情況,並發布十個涉消費糾紛典型案例。…
- 夏泳: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注入"數智能量"
- 人民網重慶3月10日電 (胡虹)在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重慶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夏泳在談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時表示,為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經濟中心,重慶移動重點從加快新基建、開展數字創新、推動產業數字化等方面助力成渝地區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具體包括:加快建設“千兆城市群”,全力打造西部領先的雙千兆能力,2023年,實現5G網絡覆蓋70%以上的行政村以及100%鄉鎮以上的所有區域,在重慶打造1000個高品質千兆示范小區﹔積極落實國家“東數西算”工程,建強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成渝樞紐節點﹔加快大數據創新應用,推動數字創新在文旅、金融、數字政府等領域落地﹔大力推廣5G行業應用,廣泛支撐制造、農業、醫療、市政等領域數字化轉型。…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