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要聞

巴南聖燈山鎮:廢舊農膜回收率達90%以上

2023年05月26日19:10 |
小字號

人民網重慶5月26日電 “秧苗育好后,我們就把撤掉的農膜賣了。”小滿時節,巴南區聖燈山鎮到處都是忙碌的景象。聖燈山村一社村民劉陽權說,自從村裡設置了回收點,廢舊農膜變成了“寶”,隨意亂丟亂放、甚至焚燒的現象再也不見了。

聖燈山村與聖燈山國家級森林公園毗鄰,整片區域既是重慶市自然保護區,也是旅游景區。農膜作為重要的農資產品,在農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一旦使用不當或回收不及時會對當地人居環境和旅游環境造成很大破壞,防治農膜污染既迫切又必要。

村民把廢棄農膜送到村裡代收點。徐俊聰攝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展后,村裡就把農膜污染治理當做重點工作推進。”聖燈山村委書記孫述兵介紹,整治工作展開后,村裡除了通過院壩會、入戶宣傳、張貼宣傳標語等多種方式向村民普及合理使用農膜和及時回收廢舊農膜的政策和知識外,還針對農戶居住分散,交售農膜費時費力等現實困難,重點推出了方便農戶交售和提高交售積極性的具體舉措。

孫述兵介紹,為方便農戶交售農膜,全村織密了服務網點,共設置了25個社級回收點。同時,針對腿腳不便的農戶或老年人,村裡還統一組織志願者上門回收或到田間撿拾農膜。此外,為提高農戶的積極性,村裡在市區兩級財政補貼的基礎上,把地膜、棚膜的回收價都提升到每斤1元,差價由村裡補貼。

“一年能賣1000元左右,既回籠了一點成本,還能保護土地。”聖燈山村23社的種植大戶劉帥,承包了近120余畝土地種植西瓜、蘿卜等經濟作物,每年買農膜就得花費萬余元。“以前用完不是丟就是焚燒,污染了環境。”劉帥說,現在除了能賣錢,還可以用農膜換種子、肥料等農資,大家交售農膜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

“黨建引領出成效,推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向縱深發展。”聖燈山鎮黨委書記潘億兵介紹,全鎮共設有11個鎮級農膜回收點、百余個社級回收點。“2022年完成廢棄農膜回收16.08噸,完成任務的189%。為群眾增收16.38萬元。”潘億兵表示,今年全鎮預計將回收廢棄農膜19-20噸,應收盡收,爭當全區“膜范生”。(陳琦、徐俊聰)

(責編:陳琦、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