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慶 跑起來︱銅梁:提升百姓幸福感 社會治理見成效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是新時代新征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開局之年。當前,重慶各區縣正以“敢闖敢干、唯實爭先”的勁頭,在工業提振、經濟發展、城市建設、鄉村振興等方面譜寫新篇章,賽出新變化。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發布策劃《新重慶 跑起來》大型主題採訪活動,深入各區縣實地調研,挖掘好案例,講述好故事,通過一系列融媒體產品,展現各區縣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的新風貌,讓“跑起來”的步伐更加堅定沉穩。
中午沒空給孩子做午飯,社區愛心食堂來解決﹔下午不想待在家,便民茶園、社區圖書館來休閑﹔退休后找地方打發時間,就來七彩素質學校……在重慶市銅梁區巴川街道正街社區,幾百米的臨街門店是社區居民最喜歡來的地方,社區用貼心的服務,便民的設施、細心的治理,拉近了和老百姓的距離。
近年來,銅梁區堅持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推進城市社區“巴川共坊”試點建設,推廣“銅心小院”強化農村院落微治理,加快建設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區、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區,激活基層治理“毛細血管”,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巴川共坊”共建
“我們與居民的雙向奔赴”
“朱爺爺,今天又來看書呀。”“昨天還沒看完,今天接到起看。”
正街社區圖書館是80歲的朱啟勛最喜歡來的地方,每天吃過午飯就會過來,一坐就是一下午。“退休了時間多,就過來看書。這邊書多,可以慢慢看。之前位置偏,不方便,現在搬到街上了,方便多了。”
社區圖書館成為了大家常去的休閑場所。蔣海濤攝
堅持便民、惠民、公益為主,低償為輔的原則,正街社區將區級劃撥或租用的國有資產用於社區抵償服務項目建設,建起愛心托管班、七彩素質學校、愛心食堂等特色社區產業,針對居民的需求提供多項貼心服務,也讓政府和居民貼得更近。
七彩素質學校排練川劇。胥世鵬攝
不僅如此,正街社區黨委還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牽頭成立物業服務公司,以低償服務方式接管了馬家灣71號等8個老舊小區,同時發動群眾參與服務管理,以及承接其他物業服務。
北街馨苑小區花壇就是91歲的張桂芬“認領”的責任地,每天一早她就會去查看自己栽種的幾十株月季花,翻土、澆水、摘老葉。同樣,尹棟良老人“認領”了小區健身設施、充電樁站等,一旦出現小問題,他都會第一時間進行維護、報修。
社區物業公司進駐小區后,不僅改善了居住環境,還充分發揮業主委員會中黨員的作用,在小區裡成立黨群服務站和居民之家,讓居民可以共商小區如何治理,推進小區事務民事民議、民事民辦。
“這就是我們和居民的雙向奔赴。”正街社區黨委書記鄭淮平說,“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小區黨員居民自覺把身份亮出來,積極主動參與到社會治理中,進一步激發群眾參與社區治理的內生動力,以此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正街社區其實是銅梁區“巴川共坊”共建的一個縮影。
何為“巴川共坊”?就是堅持黨建統領,發揮“五方”力量驅動,激發“五坊”創建活力,全面提升社區治理專業化、精細化水平,推進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為此,銅梁區不斷優化網格設置、建強網格黨支部、完善樓棟黨小組,健全工作機制,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引領力。在城區按照常住人口每300至500戶設置一個網格,每個網格落實1名專職網格員﹔在商業綜合體、醫院、學校和黨政機關等相對封閉區域設置“專屬網格”,城區建成基層治理網格510個。
此外,針對老舊小區設施陳舊、小區服務能力不足等問題,銅梁區將部分國有資產資源分類分配給社區、網格使用,2022年累計向5個社區下沉11處共4200平方米,推進基層治理陣地建設。
“銅心小院”連接
“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了”
五月的土橋鎮六贏村,清風和煦。荷塘裡,碧綠的荷葉鋪滿荷塘﹔六贏山上,紅艷的貴妃桃香扑滿鼻。
干淨整潔的荷香美院。胥世鵬攝
“家庭和睦,家庭成員相親相愛積5分﹔院落公共區域干淨整潔積5分﹔開設‘小院課堂’,定期開展黨的政策宣講積5分……”談起考核標准,荷香美院負責人、六贏村第一書記李航行滔滔不絕,“我們是銅梁區第一個‘五星小院’,這是小院10戶人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銅心小院”建立院落治理積分制,推動群眾動力在院落集聚,引導村民樹立主人翁意識,推動群眾由“旁邊看”轉變為“共同干”。從人居環境、鄉風文明、鄉村事務、示范帶動等方面設置4類43項正向積分、11項負向積分,推行鄉村治理積分制。
同時,開通線上“積分商城”+線下“積分超市”,村民可以利用自己的積分進行兌換,從米、油到紙巾、洗衣粉,再到綠植果苗,可兌換物品達50余種。
小院打造的民宿吸引游客前往玩耍。胥世鵬
“‘銅心小院’剛開始推行的時候,難度還是很大,村民很多人的思想還沒有轉換過來,自己顧好自己家的清潔就行了,外面的為什麼要我來弄。”六贏村楊家院子召集人周菊說,“村干部經常到院子裡來做工作,開院壩會,甚至主動幫忙打掃衛生。慢慢地,村民們也就自發地清潔。‘銅心小院’的推動,讓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了。”
房前院后打掃得干淨整潔,雞鴨畜禽也圈養起來,污水也得到了有效處理,搞好環境衛生已成了村民的共識。“環境好了,村民們的身體也變好了,素質也提高了,鄉風也更加文明了。”
在銅梁,“銅心小院”通過以院落為單元引領村民自我管理,推動村黨組織在鄉村治理中更好地組織、宣傳、凝聚、服務群眾。截至目前,已在全區28個鎮街建設示范銅心小院31個。
“銅心小院”在試點院落建設以來,激發了群眾參與治理的主觀能動性,成了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重要平台,有力推動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資源下放,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黨建扎樁 治理結網
“群眾有訴求隻需一鍵喚醒”
走進銅梁區社會治理創新中心,27塊電子屏不停地顯示著銅梁區各個重要路口、背街小巷、校園周邊、村民廣場等地方的情況,幾位工作人員也在進行著監控。
工作人員24小時監控重要路段。蔣海濤攝
銅梁區委政法委副書記、銅梁區社會治理創新中心主任劉雲介紹,創新中心於2019年12月成立,是銅梁區“黨建扎樁、治理結網”的關鍵性工程。
目前,全區構建起了社會治理五級組織體系,在區、鎮街、村社區三級組織體系基礎上,把黨支部建在131個城市社區網格上,延伸設立395個樓棟黨小組。
全覆蓋建立起區、28個鎮街、333個村社區社會治理指揮中心,“三級書記”任指揮長,做到黨建與治理統籌推進。整合各類網格,將城市社區中職能交叉、邊界不清的各類基礎網格整合為131個社會治理網格,依托網格建立居民小組,實現“多網合一”“組網合一”。
三級社會治理指揮中心辦公現場。胥世鵬攝
“為了能及時發現問題,我們整合了全區各類監控鏡頭2.3萬個,6個小組工作人員24小時進行監控。”劉雲介紹,“另外,創新中心將12345熱線、區長信箱等統一整合到區指揮中心數據平台,隻要群眾有所反映,我們就能通過平台,將問題發送到對應的鎮街、村社區平台,有針對性地進行問題的解決,解決完成后,再反饋給我們。我們要求14個工作日內問題必須得到解決。”
“創新中心強化工作集成,公安、司法、城管、應急等相關重要涉事部門均派員進駐區指揮中心聯合辦公,群眾有訴求隻需一鍵喚醒。”劉雲介紹,通過部門協同,創新中心已先后成功預防、處置了群眾反映的商品房買賣、征地拆遷補償、出租車亂收費、物業糾紛等一批熱點難點問題。
據了解,2020年以來,通過數據聯網運用、網格聯動服務、矛盾聯調處置,三級指揮中心累計受理群眾訴求3.3萬件,辦結率99.9%,真正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難事不出區。全區信訪量連續三年下降,群眾安全感指數保持在99%以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新重慶 跑起來︱銅梁:提升百姓幸福感 社會治理見成效
-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是新時代新征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開局之年。當前,重慶各區縣正以“敢闖敢干、唯實爭先”的勁頭,在工業提振、經濟發展、城市建設、鄉村振興等方面譜寫新篇章,賽出新變化。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發布策劃《新重慶 跑起來》大型主題採訪活動,深入各區縣實地調研,挖掘好案例,講述好故事,通過一系列融媒體產品,展現各區縣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的新風貌,讓“跑起來”的步伐更加堅定沉穩。…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