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頭圖

獲全國“村BA”西南大區賽亞軍 開州長沙鎮隊晉級全國總決賽【2】

2023年08月21日08:12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台盤村“村BA”:下半場如何延續精彩

8月20日,貴州台江縣台盤村,全國“村BA”西南大區賽決賽現場氣氛熱烈。本組圖片由首席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

8月20日,貴州台江縣台盤村,全國“村BA”西南大區賽決賽現場,重慶球員正在上籃。

8月20日,貴州台江縣台盤村,全國“村BA”西南大區賽決賽現場,村民、游客為球員加油。

“村BA”這個詞,是上億網友對貴州省台盤村籃球賽的美稱。

在此之前,很少有人將目光放在這個在經濟上不起眼、在知名度上幾近於無的小村落,直到去年,台盤村才因“六月六”吃新節籃球賽視頻,在網絡平台突然走紅。截至目前,僅在抖音平台上,台盤村就收獲了超過37億次的閱讀量,還獲得了“村BA”故鄉的美稱。

於是,驚人的關注度下,原本的村賽一路升級為全國賽。8月17日,全國“村BA”西南大區賽在這裡開打。

對於台盤村而言,未來的發展路徑因“村BA”悄然改變。

因“村BA”而備受關注

“村BA”全國爆紅之后,台盤村這個藏在G320國道旁的小村落改變不少。

台盤村的整條街道,每家店鋪都換上了紅色招牌,挂上了寫著有關“村BA”標語的紅色橫幅。

17日早上8點,當地十余位村民組成的清潔團隊已經到位,開始依次清理寫著“台盤”兩字的球場和周圍新修筑的天藍色觀眾階梯。

上午9點,第一支球隊到達球場,開始適應場地訓練——此時距離比賽開始,還有7個小時。

中午12點,貴州當地的媒體將機位整理好,並緊張地核對賽程時間——他們要為全國數十家媒體提供直播信號和賽場實時熱點素材。

下午2點,主持人還在對表彩排當日將要舉行的開幕式、揭幕戰事宜,等不及的觀眾已憑著提前預約好的二維碼,通過3層安檢門,頂著30℃多的高溫,開始“死守”最佳觀賽位置。

下午4點,駐場解說、比賽的“氣氛組組長”王再貴坐在球場底角,開始用“貴普”夾雜著方言依次介紹球員,首場比賽正式開打。

晚上9點,當日最后一場小組賽開打,喝彩聲中夾雜著王再貴帶動著“氣氛組”發出的“呼——”聲,據說這是苗族人在斗牛場上的特色喝彩方式。

這裡有“籃球最初的樣子”

“村BA”為什麼誕生在台盤?為什麼會火?

最近幾天,台盤村裡來的游客太多,連當地村民進球場也不容易,為此他們紛紛選擇圍坐在球場外的一塊大屏幕前,就在離比賽現場幾十米外的地方看直播。

球賽為什麼會火爆,村民們也答不出。因為村裡舉辦籃球賽沿襲已久,是與春耕秋種一樣的自然存在,是鄉土生活的普通一環。突然爆紅,出乎所有村民的意料。

在被稱為“村BA”之前,台盤村的籃球賽叫“六月六”吃新節籃球賽,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三十年代。

從那時起,這個黔東南的小村庄,每逢“六月六”吃新節,就要舉辦籃球賽、斗牛、唱山歌等慶祝活動。村裡的老人們說,每到這個時候,在外的年輕人無論在哪裡、無論干什麼工作,都會回到家鄉。

現任台盤村村委會主任岑江龍以前每年趕回村裡組織“吃新節”籃球賽,都是請長假或是直接辭職。辭職回村打球,在外人看來難以想象,在台盤村卻不鮮見。

組織者有了,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比賽的費用——眾籌﹔啦啦隊——自建﹔獎品——各家各戶出……

這一切要素疊加,就成了我們初見“村BA”時的樣子:觀眾台人頭攢動、解說方言夾雜著“貴普”,一場球賽過后,冠軍牽走黃牛、“氣氛組”入場跳起苗族特色舞蹈,氣氛達到最高潮……

那麼,“村BA”為何而火?

“隻因一個特點——野!”王再貴這樣概括“村BA”火熱的原因:在這裡,球場是“野生”的,沒有門票,沒有門禁。

在這裡,球員就是村民,現場啦啦隊也是村民,他們互相叫得上名字。“籃球寶貝”同樣由村民組成:歌伴舞、木鼓舞、大合唱……就連獎品也都是黃平黃牛、榕江塔石香羊、從江小香豬這些農特產品。

網友評論說,在“村BA”比賽中,看到了“籃球最初的樣子”。

公益性、公眾性、公開性不變

本次西南大區賽短短4天的賽事,台盤村涌入了數萬人。

離籃球場不遠的餐廳老板曾繁軍,就享受到了“村BA”火爆帶來的經濟紅利。“美麗鄉村”籃球賽舉辦那幾天,餐廳收入是平時的十倍以上,球場邊上的小攤販,每天也有幾千塊的收入。

跟曾繁軍是“同行”的楊慎銀住在凱裡市,距離台盤村約30公裡,在賽程最熱鬧的時刻,他靠賣飲品和烤腸,就能比在市裡賣多賺1000多元。在楊慎銀的檔口旁,還聚集著數十個類似的檔口。在“村BA”賽場入口,有兩個看起來比他們“正規”的店鋪,一個是“村BA”官方線下體驗店,一個是“村BA”主題餐廳。

數據顯示,自去年7月至今,台江縣共接待游客200余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3億元,在“村BA”官方主題店,球服、吉祥物等文創產品線上線下銷售額超過65萬元。

從當地的宣傳來看,“村BA”這個流量IP已經成為未來台盤村鄉村旅游的核心賣點,一個“體育賽事+鄉村文旅”的鄉村振興計劃,吸引了更多的目光。

“台盤村的‘村BA’會不會只是火一下就不火了?”在院壩會上,村民也討論過這個問題。

游客一下子增加了,但村裡還沒有像樣的民宿、賓館,基礎設施也不健全,有限的資金傾斜於賽場、賽事,賽場之外的台盤略顯“荒蕪”。

賽事之外,“村BA”的下半場,如何打得精彩?

岑江龍坦言:“我們籃球賽事本身的公益性、公眾性、公開性不會變,在台盤村這個球場進行比賽,不用擔心現場會收門票,網絡直播也不會收費,哪個人、哪個隊來打都可以,我們覺得這才是老百姓心目中的籃球運動。”

另一邊,隨著“村BA”的規模和影響力不斷擴大,台江縣還申請注冊“村BA”商標,打造體育文化旅游相結合的產業鏈。通過“以賽促旅、以賽扶產”發展模式,不斷推動當地經濟發展,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激發鄉村精氣神。

王再貴憑借獨特的幽默感和“氛圍組組長”的名號注冊了自己的賬號,並且已經有了2.9萬粉絲,獲得15.5萬點贊。現在他還打算用鏡頭帶著更多人發掘當地好吃的、好玩的地方。

更多像他一樣的年輕人,正在因為“村BA”願意回到家鄉。

如今,“村BA”不再是一場籃球比賽,而是破圈成為一張名片。進入黔東南州時,游客的手機就會收到一條來自當地文旅部門的短信:“歡迎您進入‘村BA’的故鄉‘錦繡黔東南’。”

這個小村子,未來還會有更多可能性。

本報記者 劉沖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