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商圈裡的“特賣”品牌服裝可能是假貨

人民網重慶10月17日電 (記者劉政寧)“品牌清倉處理,39元一件,100元三件!買到就是賺到……”一些耳熟能詳的知名服裝品牌,竟然在商圈裡以擺攤的方式,搞起了“特賣促銷”。面對低價的誘惑,你是否心動?當心!這些商品有可能是假貨。
犯罪嫌疑人以擺攤的方式在商圈售賣假冒偽劣服飾。巴南區公安分局供圖
10月17日,重慶市公安局巴南區分局通報一起特大制售假劣知名品牌服飾案。犯罪嫌疑人通過構建一個集產、供、銷於一體的銷售網絡,一件成本不到十元的偽劣服裝,在印上知名品牌商標后,在各大商圈“特賣促銷”,售價往往能翻上好幾倍。
知名品牌在商圈“促銷” 一查全是假貨
“衣服穿了全身發痒,還沒洗就掉色。”
“這些衣服都是假貨,跟我們品牌店的質量完全沒法比。”
……
今年4月,重慶市公安局打假總隊陸續收到不少群眾和品牌企業舉報,稱重慶中心城區多個商圈有人公開銷售假冒國際知名品牌運動服飾。接到舉報后,重慶市公安局打假總隊立即會同巴南區公安分局食藥環偵支隊展開偵查。
民警在巴南、渝北、沙坪壩等地的12個商圈摸排走訪后發現,這些售賣“名牌”運動服飾的商家,均在商圈公開搭棚擺攤,採用特賣促銷等方式向過往市民進行售賣。由於“價格便宜、量大從優”,吸引了不少消費者買單。
警方在重慶查獲的大量假冒偽劣服飾。巴南區公安分局供圖
通過專業檢測,這些售賣的“名牌”服飾大多選用含有偶氮染料的低劣布料,長期穿戴會引起頭暈、惡心、嘔吐等不適症狀。這些“名牌”服飾上的商標也均屬假冒偽劣商品。
辦案民警在偵查中發現,這些攤位每天的營業額,都會匯集到王某的銀行賬戶上。王某的“生意”不僅在重慶開展,在貴州、成都兩地也有,他的服飾均是從廣東省某市進貨。
經巡線深挖,辦案民警又關聯出張某、鄧某、關某等人,三人分別負責制衣、燙標、推廣等工作。至此,一條集產、供、銷於一體的制售假劣知名品牌運動服飾的犯罪網絡清晰地展現在警方面前。
警方多地集中收網 全案案值逾1億元
經過兩個多月的調查摸排,警方以銷售賣場為著力點,通過蹲點跟蹤、錄像取証等手段,精確掌握了銷售團伙的運輸工具、制假窩點、人員構成等情況,並制定了抓捕方案。
7月4日至5日,在重慶市公安局打假總隊的指導下,以及廣東、江西、貴州、四川4地公安機關的大力支持下,巴南區公安分局集結80余名警力,開展波次收網行動,抓獲王某、張某、鄧某、關某、溫某等犯罪嫌疑人38人,搗毀生產、儲存、銷售黑窩點26處、生產線6條﹔扣押制假設備60台,商標標識30余萬枚,假冒品牌服飾17萬余套,半成品及原料10余噸,賬本36個。
據終端銷售方王某交代,他有著在商圈擺攤賣服飾的經歷,但由於賣的都不是“牌子貨”,所以生意不景氣。2021年,他偶然中認識了關某,對方稱可以以10余元一件的“批發價”,給他供貨“名牌”服飾。雖然明知這些服飾是假冒偽劣商品,但在利益的驅使下,他決定先進一批貨“試試水”。誰知從關某那裡進貨來的服飾,很快就被搶購一空。
嘗到甜頭的王某便開始從關某處大批量進貨,在重慶沙坪壩、渝北、巴南等10個區縣及貴州、四川等地商圈進行銷售。由於擔心被警方追查,他不會在任何商圈銷售7天以上,且銷售人員都是臨時招聘,採取日結方式結算工資。據統計,從2021年至今,王某的營業額高達上千萬元。
制作假冒偽劣服飾的黑工廠。巴南區公安分局供圖
據制假造假方張某交代,從2020年開始,他便與鄧某在廣東某市開設多個黑工廠,購進劣質布料組織工人裁剪、貼標,運至位於江西的溫某處縫制成衣,最后再運回廣東各自倉庫暫存待售。
他們生產的假冒偽劣服飾,則由“經紀人”關某負責批發銷售。關某通過互聯網在全國物色、勾連下線,通過網絡或電話接單,再使用物流發貨的方式大肆對外銷售,其下線涉及到全國18個省市。
目前,警方已凍結涉案資金235.49萬元,現場查扣物品價值估算高達6300余萬元,全案案值逾1億元。王某、張某、鄧某、關某、溫某5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當心!商圈裡的“特賣”品牌服裝可能是假貨
- 人民網重慶10月17日電 (記者劉政寧)“品牌清倉處理,39元一件,100元三件!買到就是賺到……”一些耳熟能詳的知名服裝品牌,竟然在商圈裡以擺攤的方式,搞起了“特賣促銷”。面對低價的誘惑,你是否心動?當心!這些商品有可能是假貨。…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