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江協同創新區 科研設施設備也可以拿來“打平伙”

搞科研離不開各類設備,但科研設備價格不菲,研發機構和科創企業不可能“用啥買啥”。但兩江協同創新區有他們的辦法——針對區域內研發機構高度集中、科研設備多的特點,推出了明月湖材料檢測與科研儀器共享平台,現有271台科研設備可供科研機構和科創企業“打平伙”。
1月31日上午10點,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特種金屬平台研一學生桑卓越帶著2件樣品來到馬路對面的吉林大學重慶研究院。她提前一天預約了明月湖材料檢測共享中心-SEM實驗室的掃描電子顯微鏡檢測服務,准備檢測樣品的材料表面形貌。
2024年1月31日,兩江協同創新區吉林大學重慶研究院SEM實驗室,測試工程師正在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為附近研發機構的科研人員送來的樣品做測試。該實驗室是明月湖材料檢測與科研儀器共享平台的實驗室之一。 記者張錦輝攝/視覺重慶
桑卓越告訴記者,如果把樣品送到外面去檢測,花在路上的時間至少就要一個小時。而用小程序預約后,她步行5分鐘就能把樣品送到實驗室檢測。
送檢的這兩件樣品,一件為鈦合金材質,一件為復合材質。檢驗它們的表面形貌是否有缺陷,對研發后續的工藝調整和改進有重要意義。
不過,合金和復合材料表面的缺陷,肉眼是看不見的。吉林大學重慶研究院的掃描電子顯微鏡能夠將材料表面放大數十萬倍至上百萬倍,靠它的“火眼金睛”,不僅能檢測材料形貌,還能進行顯微結構分析、成分分布分析等。
記者了解到,這台掃描電子顯微鏡價格高達420多萬元,而像桑卓越這樣的科研人員通過共享平台使用一次服務,僅需300多元,比常規檢測費用便宜1/3以上。桑卓越說,自去年9月入學以來,她每個月都要使用3-4次檢測服務,真是便宜又快捷。
“這台掃描電子顯微鏡,在材料、納米科學、地質、礦產、電子、生物、醫學等領域都能應用。我們將科研設備‘家底’開放出來,是希望明月湖畔的研發機構和科創企業能彼此共享科研儀器,避免重復購買和設備閑置造成的浪費。”吉林大學重慶研究院院長助理傅廷睿介紹,他們於2023年4月入駐明月湖畔,同時也負責運營明月湖材料檢測與科研儀器共享平台。目前,該研究院開放了3個實驗室,可提供重慶首台亞微米級高分辨X射線顯微鏡等高端設備。
明月湖材料檢測與科研儀器共享平台(下稱共享平台)負責人吳彥辰告訴記者,目前,明月湖畔聚集了50多所研發機構和400多家科創企業,高端創新人才超過5000人,科研檢測需求十分強烈。目前共享平台已經“鏈接”271台設備,設備總價值近3億元,可提供設備共享租賃、檢驗檢測、3D打印等服務。
記者看到,科研人員使用共享平台,隻需在“兩江明月湖”小程序上點擊“儀器共享”,便能查看科研儀器和儀器管理人員的聯系方式。點擊“我要預約”,即可提交使用申請。
“除了預約儀器,這個小程序能干的事兒還很多。”吳彥辰告訴記者,使用小程序,還可以查詢各類科技政策、查看政策申報日期,對接和發布產學研需求等。此外,還能實時獲取入駐商家、特色服務等園區資訊。可以說,小程序就像一個“科研+生活小助理”。
2024年1月31日,兩江協同創新區智慧明月湖運控中心,工作人員在后台對智慧園區系統進行管理運營。記者張錦輝攝/視覺重慶
“基於明月湖畔研發機構和企業高度集中的獨特科研創新生態,我們打造了以‘兩江明月湖’小程序為服務載體的智慧園區系統。”
兩江協同創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節約建設投資、圍繞用戶需求、滿足管理需要,2022年4月,智慧園區系統啟動建設。通過打通園區建設各環節,智慧園區系統已在各類EPC項目中節約了8000多萬元的建設投資,已初步建成了一個能感知、會思考、自學習、可進化的智慧園區。
2024年1月31日,兩江協同創新區,已接入智慧園區系統的停車場識別車牌后地樁正在自動升降。記者張錦輝攝/視覺重慶
目前,在兩江協同創新區范圍內,除了271台科研設備,還有900多盞路燈、2700多個攝像頭、50棟樓、10個停車場已接入智慧園區系統,實現統一管理和運營。下一步,智慧園區系統將覆蓋更多的建成樓棟和區域,提升明月湖畔的“智慧”含量,讓園區的創新創業創造者們能夠享受智慧化的生產生活方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