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

第一書記陳鵬講述南川廟壩村如何吃上“旅游飯”——

公路迭代升級 偏遠山村成觀鳥勝地

2024年03月26日07:40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廟壩村簡介>>>

南川區山王坪鎮廟壩村,地處金佛山東麓和渝黔兩省市交界處,是南川最偏遠的鄉村之一。過去因為交通不便,村民長期困守高山。如今隨著交通條件不斷升級,村裡的良好自然資源稟賦被發現,成為了網紅打卡地和觀鳥勝地。每年春夏之交,許多觀鳥人就會扛著“長槍短炮”,來到廟壩村。

來自全國各地的攝影愛好者正在廟壩村拍攝紅腹錦雞。記者 解小溪 攝/視覺重慶

來自全國各地的攝影愛好者正在廟壩村拍攝紅腹錦雞。記者 解小溪 攝/視覺重慶

大家都知道巫山下庄有個毛相林,帶領村民在絕壁上開鑿出了一條“天路”,最終戰勝了貧困,其實我們村的村民也修過一條“天路”。

我們廟壩村大部分區域屬於金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渝黔兩省市交界的峽谷地帶,平均海拔達到1400米。大山給了我們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卻也讓村民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困”守深山,守著綠色寶庫卻隻能挨窮受苦。

因為交通條件不斷升級,如今的廟壩村從窮鄉僻壤變成了觀鳥勝地,作為一名“公路人”,我想給大家講講廟壩村這三條路的故事。

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紅腹錦雞。(受訪者供圖)

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紅腹錦雞。(受訪者供圖)

修挂壁公路

讓與世隔絕的山村迎來生機

我的老家在巫山福田鎮,但是我從小就在縣城學校讀書,其實沒有怎麼經歷過農村生活。工作之后我都在機關裡上班,下鄉的機會很少,所以到廟壩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對我來說也是全新挑戰。

去年6月到任時的場景,我還記憶猶新:沿著蜿蜒曲折的道路行駛,峰回路轉處,一個綠色村庄躍然眼前,農家樂、露營基地、停車場一應俱全……站在村口放眼望去,滿目蒼翠,山清水秀,充滿生機。

此情此景,讓我大感驚訝:這裡曾是南川最偏遠、最貧窮的鄉村之一嗎?

迎上來的廟壩村支書、主任程坤祥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他快人快語:“別不相信,也就是近幾年日子才好起來了!”

在村裡住下來后,我開始在村干部的帶領下走訪村民,逐漸揭開了這個村子的“面紗”。

廟壩貧窮的根源在於交通:后河與灰矸河所在的兩大峽谷,將廟壩牢牢鎖在了大山深處,一條不足3米寬的泥巴路是村民外出的主要通道。可是這條路路面坑坑窪窪,小車根本走不了,走路去鎮上要3個半小時,騎摩托車雖然要快一點,但是對車輛的磨損很大,幾乎兩年就要換一輛。所以村裡的人走不出去,村外的人也引不進來。程坤祥告訴我,在道路修通前的幾十年裡,村裡娶的媳婦不超過20個。村裡原本有八九百人,但流失了不少,隻剩下120戶360人。

要致富,先修路。1985年的一個晚上,全村人聚集在火爐旁,定下了修路的大計。

下定決心后,全村男女老少齊上陣,村民們把鋪蓋卷帶到工地上,餓了就啃家裡送來的紅薯、洋芋,累了就倒在碎石子上休息,醒來又接著干活。5年時間,廟壩人硬是一鏨一鏨鑿、一錘一錘敲,修出了一條3米寬、20公裡長的挂壁公路,給廟壩的發展帶來一線轉機。

公路硬化通車

村民吃上“旅游飯”

道路修通后,廟壩人發現,村裡雖然不適合種糧食,但各方面條件都適合種植黃連。1992年,程坤祥率先在村裡種植了2畝黃連,到1995年,他每年種黃連的收入就超過了2萬元。

近年來,廟壩村黃連種植規模不斷擴大,面積已達2000畝,每畝收入達到3萬元。黃連帶走了生活的苦,成了村民的“綠色銀行”。

林下有黃連,林間則有蜂蜜和筍竹。廟壩村森林覆蓋率高,野生蜂蜜資源豐富,村裡也有養蜂的傳統。程坤祥帶頭做示范,養殖中蜂40群,取得成功,吸引不少村民加入。2023年,全村蜂群達2000群,產值約200萬元。廟壩村的蜂蜜品質好,不愁銷路,常常供不應求。

不僅如此,廟壩村還大力發展筍竹種植。從2014年到2023年,全村產筍量由8噸增加到100多噸,筍竹收入從3.2萬元增加到近100萬元。這些綠色產業,成為廟壩人從山裡挖出的“第一桶金”。

2014年,山王坪喀斯特國家生態公園至廟壩村的公路硬化通車,將景區和廟壩村串聯起來,昔日與世隔絕的廟壩村開始吃上了“旅游飯”。

我們村本來就有良好的自然生態和得天獨厚的風景,作為“新村民”,我對此深有體會:在這裡,天山坪原生態大峽谷穿梭其間,谷內溪水潺潺,白頰黑葉猴嬉戲,紅腹錦雞掠空而過。翻過埡口來到村頭,一汪碧池魚翔淺底,幾縷炊煙若隱若現,錯落有致的民居安靜地點綴著四周的青山綠水,給人一種世外桃源的感覺。

路通了,這些“綠色寶貝”開始為世人所認識,來乘涼、耍水甚至探秘的人多了起來,歇腳和吃飯的需求大增。

程坤祥看到了機遇,勸說大家辦農家樂,卻遭到了不少人反對:“修建農家樂至少投入幾十萬元,萬一打水漂怎麼辦?”

程坤祥隻好帶頭示范,村裡的“遙澤居”就是他貸款60萬元建的農家樂。對於當時已年近花甲的他來說,舉債創業需要很大勇氣。程坤祥卻信心滿滿,他說開辦農家樂一方面可以掙錢,另一方面能帶動群眾發展鄉村旅游。受他的影響,如今村裡已經有9家農家樂和民宿、一家酒店、5個露營地,去年村裡迎來了游客5萬人次。

建旅游公路

來村裡的人越來越多

據我觀察,來村裡的游客可以分為幾種類型:一是避暑客,二是親子家庭,三是露營愛好者,四是驢友。

觀鳥人是他們中的特殊群體。他們不太受旅游淡旺季的影響,隻追隨鳥類的活動蹤跡,不辭辛勞驅車數千公裡,蹲守在密林間,隻為按下快門的一瞬間。這兩天到村裡的就有來自北京、福建、廣西的觀鳥人,他們准備在這裡住上一周。

人流帶來了商機。

一次,村民梁大文在地裡勞作時,一位攝影愛好者拿出一些鳥兒的照片問他認不認識,說這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紅腹錦雞。梁大文看了后,說這就是他小時候常見的“野雞”。

在梁大文的指引下,這位攝影愛好者成功拍到紅腹錦雞。他將照片發布到網上,引發愛好者們的狂熱追捧,攝影愛好者紛紛來到廟壩村拍鳥。

近年來,攝影愛好者在廟壩村拍到了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葉猴、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紅腹錦雞等。一傳十、十傳百,這裡竟成了攝影愛好者的聚集地。去年,梁大文的農家樂接待了上千人次的觀鳥人,僅此一項就收入二三十萬元。

隨著到村裡的人越來越多,通車幾年的公路開始“不夠用了”。我來村裡的第一年,游客向我“告狀”,通村公路太窄、彎道太急,容易暈車﹔村民們也說,“178環線公路”通車后,來廟壩耍的人越來越多,但現在的通村路過不了39人以上的旅游大巴車,他們的生意受了影響。

我把這當成了村裡發展的頭等大事。在向單位匯報和區級相關部門對接后,我們爭取到1690萬元投資,將5.5米寬的通村路拓寬為7.5米寬,同時裁彎取直,讓通行條件再次提升。新的旅游公路預計於今年6月通車,到那時來廟壩會更方便,游客也會更多。(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顏安)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