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

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委主任劉宴兵:

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良性循環 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2024年03月28日07:36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新質生產力可引發教育理念創新、教育目標升級、教育內容迭代、教育方式轉型、教育體系全周期、全鏈條、全要素的系統性變革

■教育可以通過勞動力再生產提升新質生產力,通過科技創新鍛造新質生產力,通過理念更新升級新質生產力

■引導高校緊盯顛覆性、前沿性技術,抓牢戰略性、先導性產業,瞄准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支撐賦能高質量發展

3月21日,立信職業教育中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實訓基地,學生們正在進行新能源汽車維修實訓學習。特約攝影 孫凱芳/視覺重慶

3月21日,立信職業教育中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實訓基地,學生們正在進行新能源汽車維修實訓學習。特約攝影 孫凱芳/視覺重慶

教育是人才成長的沃土,是創新生成的策源地,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持續動力。如何把握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義?如何凝聚戰略創新人才力量,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提升教育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3月27日,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委主任劉宴兵接受了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的專訪。

超常規引育人才

努力實現人才平台能級躍升、人才發展效能躍升

重慶日報:2024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您如何理解“新質生產力”與“教育”兩者之間的關系?這對重慶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怎樣的新要求?

劉宴兵:新質生產力與教育治理存在雙向驅動的邏輯。新質生產力可引發教育理念創新、教育目標升級、教育內容迭代、教育方式轉型、教育體系全周期、全鏈條、全要素的系統性變革﹔教育可以通過勞動力再生產提升新質生產力,通過科技創新鍛造新質生產力,通過理念更新升級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的培育,起點在“新”,關鍵點在“質”,落腳點在“生產力”。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因此,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而這三者之中,人才是最具創造力的引領性因素,是支撐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根本力量。高校是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所以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推動力。

總的來講,全市教育系統將不斷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融合發展,圍繞支撐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家戰略和重慶科技及產業發展實際,在推進“雙一流”“雙高”建設、高層次人才培養、科研成果轉化、產教融合發展等方面下功夫,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我市將出台《教師隊伍強基培優行動方案》,落實《進一步優化高等學校高層次人才隊伍支持措施》,保障高校高層次人才引育激勵資金,依托國家和我市人才計劃,超常規引育高層次人才,著力集聚戰略科技人才、打造領軍人才、壯大青年人才,努力實現人才平台能級躍升、人才發展效能躍升,優化人才發展大環境、微生態,激發人才內生動力,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推動現代化新重慶建設貢獻高校力量。

優化調整學科專業

今年新增50個左右服務國家戰略和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的專業,建設50個對接產業的特色優勢專業集群

重慶日報:正如您所說,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是關鍵,對此,重慶有怎樣的改革創新舉措呢?

劉宴兵:首先,我們要構建創新人才培養自主體系,根據科技發展新趨勢,優化我市高校的學科設置、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建立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專業體系、人才培養體系、教育評價體系。目前,全市共2所高校5個學科進入“雙一流”建設名單。根據ESI公布的最新數據,全市1個學科進入全球ESI學科前萬分之一﹔全市7個學科進入全球ESI學科前1‰,73個學科進入全球ESI學科前1%。下一步,我們將以教育強市建設為主線,持續實施一流學科攀登計劃,強化“雙一流”方陣,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重慶市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勇擔龍頭使命,積極搭建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人才結構體系。

具體來講,我們要優化人才培養目標。重慶在制造業、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領域具有產業優勢,優勢產業的發展需要依靠高素質的人才來推動,而人才的聚集和發展也需要優勢產業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機會。為此,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對優勢產業人才的培養力度,重點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加快推動重慶的產業轉型升級,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注入新動力。

要優化設置學科專業。將科技發展趨勢與社會發展需求相結合,及時優化調整其學科和專業布局,更好地深化人才培養機制的改革和推進人才評價機制的優化,不斷激發人才發展創新的潛質,今年重慶將實施“學科專業調整年”,新增50個左右服務國家戰略和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的專業,淘汰一批不適應發展的專業,建設50個對接產業的特色優勢專業集群,到2025年調整優化全市20%的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布點。推動各高校根據自身特色發展,建立健全高等教育分類辦學體系,使創新型科技教育滿足人才需求的同時,滿足不同產業多種層次結構的需求,引導優質高等教育在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新興領域的校企共享成果資源。

要構建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聚焦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國家重大戰略,創新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和組織機制,持續培育卓越工程師和創新領軍人才﹔在職業教育層面,盡快構建由職業教育到高層次專業碩士、專業博士教育的貫通型人才培養體系,為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培養行業緊缺的高端技術技能型領跑者和創新人才,賦能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

大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支持高校企業院所共建創新聯合體,推動科創成果從“書架”到“貨架”

重慶日報:推動更多原創性科技成果從院校走進企業,是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必由之路,讓高校的更多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重慶有何妙招?

劉宴兵: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實現生產力最大化,是當前經濟高質量發展繞不開的課題。目前,我們有兩方面的考慮:

一方面要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和學科前沿,深入實施有組織科研,組建科技創新“大平台、大項目、大團隊”,努力提升原創性和顛覆性科技創新能力,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擴大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面。支持高校依托學科優勢建設前沿技術交叉研究院,加快構筑高校國家級研究平台集群。支持高校企業院所共建創新聯合體,圍繞產業發展的“卡脖子”技術,按照“企業出題出資、政府立題、社會答題”的模式,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另一方面要迭代升級產學研合作與成果轉化機制。推進高校、區縣、企業共建研發平台和成果轉化基地。引導高校積極參與“教育強市區縣行”,聚焦區縣主導產業,按照“進園區、到區縣、駐企業”的合作模式,暢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聚焦“416”科技創新布局,因地制宜地發展新質生產力。加速推動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建設等27個項目融入科學城。支持國家大學科技園高質量發展,推動環大學創新生態圈現有成果轉化機構升級建設,推進高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改革,開展高校科技評價改革試點,鼓勵高校師生參與科技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建設,推動科創成果從“書架”到“貨架”,助力“雙倍增”行動計劃。

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職普融通,分級分類組建多跨協同的市域產教聯合體和產教融合共同體

重慶日報: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並將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納入國家戰略人才力量,這意味著發展新質生產力,職業教育也大有可為?

劉宴兵:是的。人才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要素,也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要素。職業教育也要聚焦新質生產力對勞動力的新要求,著力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所以,我們要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職普融通,不斷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大國工匠、能工巧匠。

在產教融合方面,要聚焦“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建設,分級分類組建多跨協同的市域產教聯合體和產教融合共同體,構建供需對接資源共建模式,建立多元共育人才培養體系,拓展教產互促發展方式,推動數字賦能智慧治理,實現組織完備、機制健全、運行高效的實體化運行,突破產教融合堵點難點問題。今年我們將力爭推動組建國家級產教聯合體1個、市級產教聯合體3個、產業園區牽頭的產教聯合體5個、產教融合共同體5個。同時,持續深化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分類建設50個左右市級現代產業學院,打造一批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創新、企業服務、學生創業等功能於一體的示范性人才培養實體。

在科教融匯方面,要持續加大職業院校科研能力提升幫扶力度,鼓勵“雙高計劃”院校圍繞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業、先進材料等重點產業,與在渝科研機構、本科院校聯合開設“科技人才班”10個,探索學科專業復合交叉融合的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支持有條件的高職院校建設共性技術服務平台5個,為行業企業提供技術咨詢與服務,促進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產品升級,打通科研開發、技術創新、成果轉移鏈條。

在職普融通方面,要推動職普協調發展,積極開展中職學校與普通高中“結對式”融通試點,探索發展綜合高中,實現課程互選、學分互認、資源互用、學籍互轉,加強中職學生科學素養、創新意識、基礎理論培養,建設職業學校勞動教育、職業啟蒙教育基地10個,形成多形式銜接、多通道成長、可持續發展的梯度職業教育體系,服務學生全面成長成才。

此外,我們還將引導職業院校主動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產業、新業態,健全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增設戰略性新興產業緊缺專業,加快傳統專業數字化改造,深化中國特色學徒制改革,源源不斷培養與現代科技和社會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符合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隊伍。(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匡麗娜 李志峰)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