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

中新科技合作園區花落重慶意味著什麼

2024年03月28日07:39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未來3年,兩江新區將探索與新加坡聯合打造中新(重慶)科技創新國際合作標杆園區,帶動深化與東盟國家在產業、基礎設施、綠色發展等領域務實合作

▶該項目為何落在重慶?源於重慶與新加坡扎實的合作基礎

▶中新科技合作園區建設,有助於雙方攜手開展科學研究、成果轉化、創新創業等,有助於在科技領域的資源共享和協同創新

▶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提升新質生產力內在動能的前提和基礎。中新科技合作園區的出現,與此不謀而合

 

近日,一則重要消息在國內“開放圈”引發廣泛關注。

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3月17日發布的《促進國家級新區高質量建設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未來3年,重慶兩江新區將探索與新加坡聯合打造中新(重慶)科技創新國際合作標杆園區(以下簡稱中新科技合作園區),帶動深化與東盟國家在產業、基礎設施、綠色發展等領域務實合作。

國家層面規劃的中新科技合作園區,為何選擇落在重慶、落在兩江新區?對重慶的經濟發展、對外開放、區域合作會帶來哪些利好?

新加坡已經成為重慶主要外資來源地之一

中新科技合作園區到底該如何界定,目前尚無准確說法。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無論是市商務委(市中新項目管理局),還是兩江新區,或是相關的外貿協會、商會等,均表示是首次接觸到這一概念。

“《行動計劃》既然提出‘探索’,就說明需要我們自己去深入挖掘。”重慶市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羅亞認為。

在羅亞看來,中新科技合作園區的名字,基本確定了下一步工作的框架——中新兩方攜手,以重慶為主要承載地,加強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協作。

該項目為何落在重慶?不少受訪者認為,這源於重慶與新加坡扎實的合作基礎。

2015年11月6日,中國與新加坡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以下簡稱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落戶重慶。自此,重慶與新加坡的交集日益頻繁起來。

一開始,渝新雙方以航空、物流、金融、信息四大領域為重點,實現了一系列重大合作,陸海新通道、中新大數據通道、中新金融峰會等,便是在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框架下探索而出的成果。

而后,渝新雙方又在文旅、商貿、農業、環保等領域拓展合作空間,打造了“重慶·新加坡體驗周”“新加坡·重慶周”等活動。截至2023年底,在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框架下,渝新雙方累計簽約政府和商業合作項目291個、總金額256.5億美元,金融服務項目260個、金額308.6億美元。

如今,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在重慶落地已有8年多,它不僅成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金名片”,也讓重慶與新加坡親密無間。兩江新區正是重慶建設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的核心承載地。

兩江新區現代服務業局副局長李國強表示,截至2023年底,在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框架下,兩江新區累計簽約項目61個,簽約金額109.8億美元﹔實際利用新加坡外資1.5億美元,約佔全市總實際利用外資15%。新加坡已成為兩江新區乃至全市外資主要來源地之一。

為重慶發展新質生產力帶來新契機

“這是一次新的合作契機。”新加坡國立大學重慶研究院院長王家功認為。此前,新加坡國立大學與兩江新區合作成立了新加坡國立大學重慶研究院,推動渝新雙方在科技創新、產業孵化、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廣泛而深入的合作。

比如2023年10月舉行的中新科技交流與創新大會上,新加坡國立大學與長安汽車簽約,雙方將共建新技術實驗室,在人工智能、新能源電池等領域進行聯合攻關。

王家功認為,中新科技合作園區這一概念提出后,中新雙方更方便共同開展科學研究、成果轉化、創新創業等,通過科技領域的資源共享和協同創新,實現雙贏。

機遇還不止於科技創新領域。“重慶與東貿的經貿結構,是以貿易為主,投資類很少。”羅亞分析,這種貿易和投資結構的不平衡,也反映出雙方在科技創新上的不足,互為需要的產業產品還沒有充分開發。

他舉例說,東盟在基礎設施方面需求很大,這也是重慶的強項。未來,重慶應該跳出基建產品的局限,著眼於充電樁、5G通訊網絡等新基建。這些,既是重慶的強項,也是馬來西亞、泰國等東盟國家未來需求的重點,雙方合作大有可為。

“新加坡是東盟對華投資的大頭,這個園區既然要做標杆,那示范意義就很明顯。”羅亞說,這對重慶加速打造內陸開放高地、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是明顯的利好。

重慶市政協港澳台僑和外事委員會主任王濟光則認為,這也是重慶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一個機遇。

“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提升新質生產力內在動能的前提和基礎。”王濟光說,在復雜的國際形勢下,重慶應當樹立協同觀念,在深化改革中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中促進新質生產力快速發展。

其中,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經開區等開放平台具有明顯的創新資源優勢,各地區可以依托這些平台,探索形成具有地域特點的國際合作綜合創新體系,形成以新質生產力為主體動能的產業集群。中新科技合作園區,便與上述情況不謀而合。

多方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記者注意到,對於中新科技合作園區該如何打造,重慶各相關部門、機構已經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王家功表示,要建設好這個園區,重慶首先要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然后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從而提高園區的整體競爭力。重慶市政府應該盡快出台相應的政策和措施,做好相關功能配套,為園區的企業和人才提供全方位支持。

“新加坡國立大學重慶研究院,將為渝新雙方聯合探索打造這個園區搭建一座橋梁。”王家功說,下一步,研究院將為渝新雙方搭建更完善的溝通渠道,並深化現有合作,助力園區建設。

目前,該研究院已經與七騰機器人、馬上消費、埃克斯工業等9家重慶企業簽署了產學研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深化重慶與新加坡之間的科技創新交流。未來,該研究院還將在智能制造、新能源、先進材料等領域加強與兩江新區乃至全重慶的合作。

“未來,我們可以在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框架下,以中新科技合作園區為載體,搭建一個渝新交流平台。”羅亞說,屆時,重慶人才與技術都可以走出去,去學習與交流,與世界接軌,推動重慶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

兩江新區科技創新局局長向悅文表示,目前,新加坡新鈳電子中國西部總部及研發中心、萬國數據重慶數據中心等一大批重點項目已經落地兩江新區,隨著中新科技合作園區建設的推進,兩江新區會引入更多值得學習的技術與管理經驗,也會引入更多全球創新資源,加速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我很有信心,中新科技合作園區會成為世界級科技創新園區。”王家功表示。(新重慶-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楊駿)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