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

全國人大代表曹清堯:

把長江流域石漠化治理和監測納入“十五五”規劃重要生態建設內容

2025年03月05日07:01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我國經濟社會文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一段時期,長江流域由於人口密集、經濟發展壓力巨大,土地石漠化成為了重大而首要的生態問題。

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指出,“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近十年來,《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相繼頒布,國家實施石漠化治理、退耕還林還草、水土保持、河湖和濕地生態保護修復、長江十年禁漁等國家重大工程和項目,長江流域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扎實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效果之好,前所未有。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政府參事曹清堯帶來了他對長江流域石漠化治理的思考。他認為,長江流域生態治理需久久為功,應該在近十年治理成效基礎上再加一把油、再使一把勁,將長江流域特別是三峽庫區石漠化治理和監測工程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五”規劃重要生態建設內容,加大投入,科學治理,權威監測,強化考核。

為此,曹清堯提出4點建議。

“首先要持續加大長江經濟帶石漠化治理力度。”曹清堯表示,在全面科學評估石漠化治理綜合成效的基礎上,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科學編制《長江經濟帶石漠化綜合治理規劃》,納入“十五五”規劃重要生態建設內容,以更強力度指導新時代長江經濟帶石漠化防治工作。

其次是推動長江流域石漠化治理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建議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林草局聯合制定《岩溶地區石漠化治理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發展規劃》,明確生態保護紅線與產業發展路徑,為長江流域石漠化治理與生態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我們應該合理利用岩溶地貌、森林、草原及人文等景觀資源,開展生態旅游、自然教育和森林康養,建設一批石漠化公園,創建山地戶外—研學—康養旅游品牌,培育新興業態,實現農文旅多產融合。”曹清堯表示,要積極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拓寬長江流域石漠化治理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的途徑,實現長江流域石漠化治理區域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三是加大石漠化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中央財政要加大投入力度,修建儲水設施,因地制宜利用光伏、風能等能源,解決好群眾生產生活用水問題。

四是建立健全長江流域石漠化治理監測評估體系。建議由中央編辦批准,國家林草局中南院挂牌成立國家石漠化監測中心,建立國家級監測評估中心。同時,健全與完善石漠化治理效益調查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開展監督檢查與定期評估,吸納評估結果作為各地黨委、政府任期重要目標,構建以鄉村振興目標為導向、生態監測為手段、產業發展為路徑、經濟社會成效為目的的后評估框架體系。建立以林草系統支撐的石漠化定位監測站為基礎,適當新建或吸納現有監測站點,擴大監測網絡規模,建立石漠化重點實驗室,提升定位監測與石漠化基礎理論研究水平。(新重慶-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周尤)

(責編:陳易、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