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重慶建設打通數據“堵點”
政務服務更高效 百姓辦事更便捷

主持人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張珺
嘉賓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重慶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 夏泳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主任、重慶師范大學教授 楊新民
市委黨校公共管理學教研部教授 戴志穎
精確鎖定一輛正在行駛的超載渣土車軌跡,不到半小時,執法人員便對一處違規除渣的施工點開展執法﹔水電氣運營單位通過實時查詢城市地下管線數字孿生系統的管道運行閾值,及時發現漏點並實施搶修﹔網格員走訪群眾,及時將採集到的重要訴求錄入“141”基層智治系統,推動閉環落實……
數字重慶建設兩年來,在“1361”整體構架下,以數據流打通業務流、執行流,數字化不斷向各行各業和基層延伸覆蓋,成為撬動改革、引領發展的“加速器”“穩定器”。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和專家圍繞數字化賦能城市改革發展展開討論。
6.5萬個網格裝上“智慧大腦”
“隨著數字重慶建設全面推進,全市整體辦公效能明顯提升。”夏泳發現,數字重慶建設推進以來,城市面貌正在發生深刻改變。
目前,全市各區縣和局委辦等普遍在使用信息化手段辦公。而數字重慶“1361”整體架構的設計,使得原來很難打通的數據底座實現了統一,“比如公安、國土、消防等部門共用一張電子地圖,這樣就極大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
重慶建成了全國首個“一體建設、三級貫通”的三級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社會治理的力量和資源,從市到區縣,再到鎮街村社區,最后抵達網格。
“每一個網格就是一個治理單元,數字化為它源源不斷賦能。”夏泳說,全市6.5萬個網格,每個網格都配備網格員等“探頭”“末梢”,通過“141”基層智治平台,能快速幫助基層解決問題。與此同時,數字黨建、數字政務等六大應用系統開發上線各類場景應用100余個,數字變革正有力賦能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因為數字重慶建設,全市服務群眾、服務企業、服務基層的能力水平得到顯著提升。”他表示。
“數字重慶建設作為重慶改革發展最具辨識度的舉措,本質是以技術重構推動制度重塑,為制度變革、治理革新、高質量發展及改革集成提供關鍵支撐。”戴志穎說,數字化一是推動了我市行政體制改革,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加強了政府部門協作,實現了重構工作體系、再造業務流程、重塑體制機制﹔二是推進社會治理體系變革,數字化賦能社會治理共同體構建,加快治理向智能化轉型。
“數字化還強化了改革系統集成效應。”他表示,改革實施中依托數字技術實現流程、事項的標准化,用“渝快政”等一系列應用提升了改革質效。
百萬數據共享打通改革痛點難點
數字化能有效配置優質資源,但也存在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如何做到數據的安全共享。
對很多企事業單位來說,數據是非常重要的資產。楊新民的團隊經常會涉及相關領域的數據安全問題,在為客戶提供數字解決方案前,都會簽署相應的保密協議,“比如,醫院相關數據涉及疾病的統計和病人的隱私,做好數據安全管理非常必要。”他說,為數據歸集和共享找到安全有效的途徑,今后會越來越重要,必須深入研究和思考,“總的原則應該是安全共享、互惠互利。”
市大數據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推動數字變革的一個主要方向,就是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持續破除阻礙數據資源流通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梗阻。主要措施有:著力推進數據基礎制度建設,在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領域加大制度探索創新,推動數據資源“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保安全”﹔著力推動數據可信安全流通,在汽車、醫療等重點領域,加快構建具有重慶辨識度的可信數據空間。
戴志穎表示,在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的實踐中,數字變革的核心價值在於破解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的深層矛盾,為高質量發展提供發展動能。
一是破解“發展動能不足”,激活數據要素價值。他建議加快數據要素市場化,開展醫療、汽車等領域“數據可用不可見”試點,建立新型數據信托機制,打破企業“不願共享、不敢共享”困局。同時加快落實疆算入渝等重點任務,為企業提供低成本高品質算力服務。
二是解決“服務供需錯配”,構建全周期普惠服務體系。他建議加快政務服務效能改革,迭代擴容“渝快政”,全量落地國家重點“一件事”,提升城鄉居民醫保等高頻事項共享率,讓政務服務有力度更有溫度。同時瞄准民生痛點攻堅,實現“人找服務”到“服務找人”的轉變。
三是攻克“治理韌性短板”,打造立體化安全防控體系。推動城市安全風險數字化管控,依托三級治理中心創新“AI+城市治理”應用場景,讓城市安全更有“韌性”。同時,加速地下空間數字化革命。
四是突破“產業轉型天花板”,重塑產業核心競爭力。他建議通過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探索川渝汽車產業鏈“一碼貫通”,實現汽車制造產業鏈數字化協同。同時,積極為中小制造企業提供智能設計、仿真測試等雲端服務,加速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數字能力建設成為干部履職必修課
楊新民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及“數字”:數字中國建設、數字經濟、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數字化智能化基礎設施、加快數字政府建設……結合近期佔據各大頭條的DeepSeek,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賦能等成為不可忽視、引領時代發展潮流的新事物。“這對政府各部門和黨員干部的履職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市大數據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大力推動政府履職行為數字化轉型,構建數字化智能化政務新形態。強化三級治理中心主軸作用,健全完善閉環工作機制,提升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能力。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推進關聯事項集成辦、政策服務免申辦,助力推動“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全方位提升基層數智高質高效執法水平。
戴志穎說,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領導干部數字能力建設已從選修課變成必修課。為此,他建議加強數字思維培養,通過常態化學習機制,引導干部系統學習數字中國戰略、數字經濟發展等理論,拓寬數字化全局視野,構建從技術邏輯到治理邏輯的認知框架。同時,培養干部主動運用數據認知問題、分析趨勢的習慣,建立“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的思維模式,打破“經驗主義”決策慣性。
他還建議,積極開展多元培訓,構建分層分類培訓體系,迭代升級數字化改革專項課程,針對不同層級和部門的黨員干部定制培訓內容。打造數字應用實踐平台,鼓勵領導干部參與智慧城市建設、產業數字化改造等重大項目,提高實際運用能力。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將駕馭數字能力作為衡量領導干部能力的重要標尺,建立數字化績效考核機制,對在數字化轉型中表現突出的團隊和個人給予表彰,同步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包容創新過程中的技術風險,鼓勵干部主動擁抱數字化變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蔣凌峰:推進成渝地區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智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裁蔣凌峰。人民網記者 劉政寧攝 “生物醫藥產業作為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