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發布人工智能賦能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三年行動方案
AI應用九大場景讓市民生活更便捷

日前,重慶發布人工智能賦能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三年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AI應用九大場景將深度影響你我生活。該方案由市城市治理委員會辦公室會同數字重慶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等部門共同研究制定。
九大場景賦能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
“這九大場景涉及方方面面,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將為市民生活提供更加可靠、便捷的保障。”市城市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昌良介紹,比如,有的場景能夠實時掌握水質狀況和供水壓力,確保市民的飲水安全﹔有的能實時監測電網運行狀況,保障市民的用電需求不受影響。
場景一:城市規劃師有最強“助手”——重慶將構建國土空間規劃智能應用場景,人工智能(AI)與地理信息系統(GIS)結合后,地圖影像可自動分類和識別城市建筑物、道路、水域等元素,輔助國土空間規劃,成為城市規劃師的最強“助手”。
場景二:高空焊接被機器人替代——重慶將探索“無人建造”智能應用場景,曾讓建筑工人棘手的高空焊接、起重機械、鋼筋綁扎、樓板打孔等“危繁臟重”任務,將由機器人替代。
場景三:亂搭亂建被自動舉報——重慶正構建低空綜合巡查智能應用場景,亂停亂放、亂搭亂建、侵佔綠地等城市管理頑疾,逃不過AI的“火眼金睛”。此外,AI關聯分析各類感知設備與用戶數據,可實現供水問題高效處置、電力供應運行實時監測、燃氣安全及時感知、應急處置方案推薦等,確保城市生命線安全穩定運行。
場景四:電動車入樓,AI自動報警——重慶正加快AI賦能構建安全韌性城市,社區若發生高空拋物、電動車入樓、生命通道堵塞等違規行為,AI會自動報警﹔AI還能基於自然、人為風險因子等數據開展智能監測預警、風險動態分類定級、信息自動派發等。
場景五:渣土車亂傾倒,有天眼跟蹤——重慶正加快AI賦能城市交通綜合治理,通過AI算法識別城市交通擁堵、事故等運行態勢,信號燈自動變色,引導市民出行﹔基於大數據分析、視覺算法、北斗車載定位等技術,可全天候追蹤預警渣土車、危貨汽車違法違規行為。
場景六:執法變輕鬆,AI梳理辦案要點——重慶將構建執法辦案問答交互應用場景,語音內容分析、投訴信息挖掘、流程違規識別等有AI幫忙,執法人員能快速獲取相關流程指引和辦案要點﹔依托AI模型自動審查並分析案卷質量,可提高執法監督效能,打造“信用+執法”應用,實現信用系統與專業執法、綜合執法一體關聯,開展分級分類監管。
場景七:社區大小事有AI“管家”——重慶將構建數智社區治理應用場景,依托多元化時空數據底座,構建社區畫像,全方位提高社區精細化治理、精准化服務水平,實現事件登記上報、事件自動分類、法律條款自動匹配等環節的“一站式”智能處理。
場景八:丟失物品AI幫你找回——AI技術將在“文明騎行”“拾金不昧綜合服務平台”等系統中應用,例如收集並分析騎行者的行為數據,識別出高風險區域和時段﹔對接公交、地鐵、商超監控系統,AI自動提取失物特征(顏色、形狀、品牌),匹配失主信息。
場景九:健康管理可找AI醫生——AI將承擔醫生部分工作,在基層輔助診斷、醫學影像精准識別、重大疾病輔助決策等領域提高臨床診治效率和醫療質量,針對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等重點疾病人群,實現分層次分人群的精准健康管理。
感知體系算力從哪裡來
AI應用需要強大的感知能力和超強算力。那麼,感知能力和算力該從哪裡來?
李昌良介紹,感知體系和算力資源建設是實現人工智能賦能城市治理的關鍵所在。感知體系是城市治理的“神經末梢”,隻有構建起完善、高效的感知體系,才能夠實現對城市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測和預警。算力資源則是支撐人工智能應用的重要基礎,隻有具備強大的算力資源,才能夠滿足大規模、復雜場景下的AI應用需求。
感知體系怎麼建?
行動方案提出,我市將打造“鬆耦合、分布式、多層級”感知體系,聚焦燃氣管道、防汛抗旱、火災防控等重點區域、部位、類型,加強攝像頭、無人機、北斗定位、RFID智能採集終端等感知設備部署。
算力哪裡來?
行動方案提出,重慶將加快打造“立足西部、服務全國、輻射東盟”新型能源算力樞紐,建設雲、邊、端協同的共享算力資源池,解決不同類型算力資源兼容性較差、算力節點網絡傳輸時延較高等問題。
重慶在川渝、疆渝特高壓電力線路基礎上,引入新疆哈密、四川雅安等市外算力資源,為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提供數據支撐。
此外,我市還將接入市場主流的大語言模型、視覺大模型、多模態大模型等通用大模型,構建大模型體系基礎能力﹔聚焦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九個重點領域場景需求,訓練垂直領域大模型集群,實現城市運行安全預警、高效智治與精准服務,並逐步形成具備智能感知、預測預警、智能生成、智能互動、研判決策、分類分撥、審核評估、智能推薦八大能力的超大城市治理大模型,支持超大規模、復雜場景下的AI應用。
建設時間分“四步走”
據介紹,按照急用先行原則,重慶AI賦能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三年行動將分“四步走”。
到2025年4月,聚焦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九個重點領域,初步形成AI能力底座,構建形成超大城市治理大模型V1.0,加快推進中心城區人口密集區域管線數字孿生、中高風險點位感知覆蓋及風險閉環管控場景建設,開發完成20個以上智能體,形成10個AI賦能應用場景,以“9+2”中心城區領跑帶動,推進重點應用場景在中心城區先行先試、貫通實戰。
到2025年底,初步建成AI能力支撐體系,構建形成超大城市治理大模型V2.0,開發完成50個以上智能體,打造20個典型應用場景,綜合保障、風險防控、應急管理等能力有效提升,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
到2026年,進一步優化AI能力支撐體系,持續拓展AI應用領域,開發完成70個以上智能體,打造40個典型應用場景,持續發揮“9+2”中心城區示范引領作用,進一步提升城市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和綜合效能。
到2027年,持續迭代超大城市治理大模型,AI關鍵核心技術在城市治理中得以全面應用,開發完成100個以上智能體,累計打造不少於60個具有創新性和可復制性的典型應用場景,引領帶動全市城市治理高質量發展。(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余虎 崔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蔣凌峰:推進成渝地區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智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裁蔣凌峰。人民網記者 劉政寧攝 “生物醫藥產業作為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