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區獲批重慶市級歷史文化名城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4月16日發布消息,經過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大足區正式被設立為市級歷史文化名城。這也是重慶市第七個獲批的市級歷史文化名城。
大足石刻。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供圖
大足區位於四川盆地東南部,自古土沃物豐、陸路發達,聯通巴蜀境內。自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置縣以來,已有1200多年建制史。
據介紹,大足人文資源富集,遺產要素多樣。現有1處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2個市級歷史文化名鎮(鐵山鎮、雍溪鎮),4個中國傳統村落,1個市級歷史文化名村,105處文物保護單位,749處一般不可移動文物,20個歷史建筑,1個歷史名園,6個自然保護地,273株古樹名木及龍水湖、化龍水庫等湖庫景觀,10處革命文物,1個市級工業遺產,1項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1家中華老字號,18家重慶老字號,7個歷史地名和92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多處歷史文化資源。
其中,大足石刻的石窟造像始於初唐,盛於兩宋,在石窟藝術中獨樹一幟,代表中國乃至世界石窟藝術的最后豐碑。大足石刻成為中國第二個石窟類世界文化遺產,大足區也因此成為川渝石窟寺國家遺址公園建設的核心。
大足是中國重型軍用汽車的搖籃。1965年建成的四川汽車制造廠是中國最早的重型越野軍用汽車生產基地。該基地成功生產出中國第一輛重型越野軍車——紅岩CQ260,結束了中國不能生產軍用重型汽車的歷史。
大足也是巴蜀兩地文化交融的見証。大足居成渝之間,自古陸路交通發達,為東至重慶,西達成都的必經之地,唐宋時期成渝間的郵遞、軍事、商旅要道小川東道穿越全境,至今留存著小川東道高峰村段和中敖鎮老街、智鳳街道米糧老街、雍溪鎮老街等因小川東道而興的場鎮。
大足還是革命英雄輩出的紅色故裡。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饒國梁誕生於原四川省大足縣雲路場(現重慶市大足區國梁鎮)。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大足建立了中共大足縣支部,涌現出紅軍高級將領唐赤英、“紅岩女杰”饒國模等一批共產主義先驅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抗美援朝烈士、特等功臣楊國良的故鄉是大足。“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於1951年在大足開始了農業科學研究事業,留下了他心懷天下,愛國為民的“赤子精神”。
下一步,在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指導支持下,大足區將加強全區歷史文化資源全面挖掘和梳理,建立詳細的資源清單和數據庫,並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在城市更新、文旅融合等項目中,有計劃地對有歷史文化底蘊的片區、街區、歷史文化名鎮等進行保護性修繕和改造,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和游客旅游體驗。同時,與四川周邊城市建立文旅合作交流機制,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劉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