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5年累計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23.8億元

惠民為本優服務,提質增效暖民心!4月18日,重慶市民政局舉行“重慶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系列專題發布會(第一場),近五年來,重慶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在全國率先實施資格認定申請“跨省通辦”“全程網辦”和“殘疾人服務一件事”,5年累計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23.8億元,惠及50.7萬殘疾人。
市級層面投入3800余萬元,建設具有重慶辨識度的精神障礙社區康復站點—“渝康家園”1800余個,全市100%的區縣、85%的街道、71%的城市社區和36%的鄉鎮開展精康服務,登記康復對象接受規范服務率達56%以上。通過實施“福康工程”,5年累計為3387名困難殘疾人配置康復輔助器具。
從2021年6月起,重慶全面實施內地居民婚姻登記“跨省通辦”“全渝通辦”試點,推行公民婚育“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務,推動涉外婚姻登記檔案查詢“川渝通辦”,指導各區縣民政部門建設特色婚姻登記場所,開展特色婚姻登記頒証服務,婚姻登記“跨省通辦”1.16萬對、“全渝通辦”9.85萬對,公民婚育“一件事”累計辦理3.5萬余件。同時,重慶市民政局持續實施婚姻家庭社會工作“家和計劃”項目,設立“重慶婚姻幸福熱線”,年均婚姻家庭輔導服務50余萬人次。
5年來,重慶累計救助臨時遇困人員7.2萬人次,接領送返1.2萬人次。此外,推進“公民身后一件事一次辦”,累計辦結2.4萬件,為12萬名群眾減免基本殯葬服務費、96000殯葬服務熱線首次遺體運輸費、發放節地生態安葬獎補7200余萬元。
在社會組織管理工作方面,重慶新培育社會組織3500余家,其中全市性社會組織300余家,實現培育監管並舉。連續兩年舉辦川渝社會組織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大會,持續推進行業協會商會服務高質量發展“十個一”專項行動,社會組織及其會員單位累計發布就業崗位22萬余個,引導1600余家社會組織開展鄉村振興活動近2000場,帶動經濟效益10億元,受益群眾達30萬人次。常態化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累計查處非法社會組織101家,清理發現“僵尸型”社會組織4000余家,完成清理整治1800余家。
區劃地名工作方面,建立市、縣歷史地名保護名錄,編纂3200萬字的標准地名錄典志,出版重慶地名文化叢書。建成重慶區劃地名歷史文化展示館。實施“鄉村著名行動”,助力鄉村振興。
社會救助工作方面,5年來,累計投入困難群眾救助資金超過370億元,保障95萬城鄉低保、特困供養人員基本生活。(周小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