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計劃三年內建成智聯電動車全球產業基地

4月22日,記者從在重慶舉行的智聯電動車全球產業基地建設發布會上獲悉,重慶計劃3年內建成智聯電動車全球產業基地,預計到2027年,智聯電動車年產量超過1500萬輛。其中,電動摩托車佔比超過80%。
市經濟信息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正加緊制定相關行動計劃,預計到2027年,產業核心零部件支撐能力進一步增強﹔建成智聯電動車全球運營體系、智聯電動車產業合作發展平台、智聯電動車產業大腦、智聯電動車數據服務系統﹔積極創建國家級產業中試創新平台﹔建成最具影響力的智聯電動車智造基地。
目前,重慶正瞄准現階段超過2000萬輛的國內電動摩托車市場,盯緊超過1000萬輛且增長潛力巨大的亞洲、非洲、拉美等海外市場,加快建成智聯電動車全球產業基地。未來,重慶將與天津、江浙、兩廣三大電動車生產基地競合發展,力爭佔據國內電動摩托車市場、出口電動車市場一半的份額。
具體來看,兩江新區將重點承載產業合作發展、產業大腦服務、產業中試創新三大平台建設,永川、銅梁、大足、璧山等區分別擔負起支持雅迪、愛瑪、台鈴、比亞迪、星恆智能制造基地建設重任,形成協同發展格局。
發布會現場,中國電子工業標准化技術協會北斗智聯工作委員會相關人員介紹了“智聯電動車標准體系”建設情況。這是一個相對完整的電動車智聯標准體系,重點包括智聯終端、智聯雲端、智聯數據三部分。
2025—2027年,標准體系建設有三項重點任務:在新版電動自行車國家標准的基礎上,以形成數據服務和數據管理能力為重點,推進智聯電動自行車團體/企業標准制定﹔加快智聯電動摩托車團體/企業標准的制定﹔建立對接出口目的地國法規標准的數據平台,推動出口模式從產品輸出向技術標准和品牌價值輸出轉型升級。
中移物聯網有限公司、中國質量認証中心(CQC)、智聯電動車有限公司還聯合發布了智聯電動車中控系統2.0版。該系統基於新版國標,但遠高於新國標要求,可支持提升電池安全、鉛酸循環、鋰電回收、交通規劃、停車充電、質量管理、以舊換新、低碳發展等方面社會管理能力。(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唐琴 實習生 李凌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