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重慶樞紐港產業園發展稅企座談會召開 護航“走出去”渝企行穩致遠

4月22日,國家稅務總局重慶市稅務局、重慶市人民政府口岸和物流辦公室(以下簡稱“市政府口岸物流辦”)、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政府聯合舉辦服務重慶樞紐港產業園發展稅企座談會,與園區15家“走出去”企業代表交流,了解企業經營情況、解答涉稅疑問,並征集對稅務工作的意見建議。
活動現場。楊安迪攝
西部陸海新通道是西部地區重要的出海出境大通道。今年以來,重慶市深入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加速建設樞紐港產業園,以點連線帶面做大做強樞紐經濟。今年一季度,重慶經西部陸海新通道運輸的貨物品類已達到1250多種,通達全球127個國家及地區的563個港口。重慶樞紐港產業園(江津片區)作為重慶樞紐港產業園先行區、核心區,已形成“開放口岸+自貿區聯動創新區+綜保區+鐵路和水運海關監管作業場所”的開放平台體系,累計開通中越、中老、中老泰等10余條西部陸海新通道江津班列,今年一季度累計開行班列401列,全市佔比排名第一,集聚了一批整車進出口、有色金屬物流貿易、跨境電商等行業企業。
2024年以來,重慶市稅務局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和稅務總局決策部署,積極發揮稅收職能作用,制定出台《稅收服務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行動計劃》,實施開放平台稅費治理整合、稅收營商環境對標趕超、稅費護航專項服務、跨境交易稅費優惠直達、國際協調賦能增效等5項行動,推動“13+2”省區市稅務局在重慶簽署跨區域合作協議,著力打造“稅路通·渝稅通”跨境稅費服務品牌,全力服務內陸開放綜合樞紐建設。
活動中,三部門負責人來到江津小南埡鐵路物流樞紐中心、江津綜保區國際物流樞紐展示中心,實地了解開放發展、通道建設等情況,並與15家企業代表座談交流,稅務等相關部門人員現場解答企業提出的跨境稅收政策、境外投資合規風險、出口退稅辦理等7個方面問題。
重慶潤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制造通用發動機等熱動力產品及終端產品,年生產高品質通機產品450萬台,出口至北美、南美、歐洲、亞洲和非洲等多個地區。該公司財務負責人張濤建議:“近年來,我們的產品出口到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我們想要了解這些國家的稅收政策,更好應對稅務合規的情況。希望稅務部門能幫助我們了解相關國家稅制,規避國際稅收風險。”
“目前國家稅務總局官方網站‘稅收服務一帶一路’專題網頁上,已發布105份國別(地區)投資稅收指南,涵蓋了共建‘一帶一路’主要國家和中國企業主要的境外投資目的地,並且還定期更新,大家可以查看。”重慶市稅務局國際稅收管理處負責人介紹,市稅務局還成立了巴基斯坦稅收研究咨詢中心,面向全國赴巴投資經營的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同時組織全市稅務系統外語人才搜集和翻譯國際稅訊60余篇,推出49期“稅錦囊”系列知識產品,幫助跨境企業及時掌握海外稅收動態。企業可以登錄重慶市稅務局官網“渝稅通”稅收服務專題網頁查詢。
“當前,江津正將重慶樞紐港產業園建設作為‘一號工程’全力推進。”江津區委副書記、區長趙光平表示,江津有關部門將積極對接稅務部門,解決企業辦稅繳費中的堵點難點問題,為經營主體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市政府口岸物流辦二級巡視員陶亮表示,將繼續攜手稅務等部門,充分發揮西部陸海新通道牽引作用,以建設重慶樞紐港產業園為抓手,共同落實好啟運港退稅政策,提速建設現代化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推動通道物流提質降本增效,提升通道綜合服務能級。
重慶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黃樹民表示,稅務部門將充分發揮“13+2”跨區域稅務合作機制作用,編制《國際運輸稅收指引》《陸海新通道跨境金融國際稅收政策指引》等“政策包”,幫助企業用好用足稅收政策、合規經營規避風險。同時,常態化開展“稅企面對面”活動,積極解決企業辦稅繳費中的堵點難點問題和跨境稅收爭議,依法打擊騙取出口退稅等涉稅違法行為,為經營主體“走出去”發展營造公平法治的營商環境,更好服務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
來源:重慶市稅務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