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

青年新圖景:AI時代下大學生愛讀哪些書

2025年04月24日08:14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大學生的閱讀有哪些特點和變化、高校圖書館需要發揮哪些新功能……

近日,記者梳理重慶大學、西南大學等多所在渝高校圖書館近三年來發布的年度報告發現,如今,大學生閱讀正處於轉型期,閱讀行為日趨多元化,而數字閱讀與實用性閱讀則成為主流趨勢。

數字閱讀,越來越受青睞

“受移動終端的普及、學術科研需求驅動等因素影響,大學生閱讀更依賴碎片化、即時性的數字閱讀。”重慶工商職業學院圖書館綜合科科長羅琳列舉了學校圖書館近三年的數字資源訪問量,2022年到2024年分別為212萬人次、253.78萬人次、300萬人次。“不過,數字閱讀並沒有像‘狼來了’那般讓人擔憂,實體書的觸感、書香、收藏意義,是數字閱讀還無法替代的。”羅琳說。

數字閱讀並未取代傳統閱讀,而是通過“雙軌並行”實現互補。重慶大學圖書館文化育人中心主任王英介紹,圖書館近三年來的圖書借閱量依然保持在21.59萬冊、21.94萬冊、17.9萬冊。此外,西南大學圖書館近年來舉行了“紙電同讀”“雙閱讀”等一些活動,培養大學生多維的閱讀習慣。

在重慶城市科技學院圖書館副館長馬印普看來,數字閱讀平台具有很強的互動功能,讀者可以通過評論、點贊、分享等方式與其他讀者和作者交流,還能參與線上活動。而傳統閱讀的互動性相對較弱,讀者之間、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交流往往受到限制。

“現在,很多讀書博主推出了3到5分鐘的讀書短視頻或音頻,他們分享心得見解,如果碰到感興趣的內容,我就會認真讀一讀。”重慶工商大學大三學生葉文娟表示,隨著電子閱讀產品的豐富,紙質閱讀方式正在被電子圖書、聽書等方式分流。

熱門書榜,新增專業書籍

在西南大學圖書館發布的2024年度借閱榜單中,《紅樓夢》《平凡的世界》《圍城》等文學典籍依然有著高人氣,社科經典《鄉土中國》《萬歷十五年》《規訓與懲罰》也連續多年登上借閱熱門書排行榜。

但是,一些變化正在悄然發生。“沒想到在2024年度借閱熱門書排行榜上,出現了《現代通信技術》這樣的專業書籍,另外一些與專業緊密相關的技術書籍、實訓指導手冊也深受同學們青睞。”重慶電訊職業學院信息圖文中心主任謝慶介紹,與專業課程相關的閱讀對大學生來說仍是剛需。

羅琳介紹,在重慶工商職業學院圖書館近三年的紙質圖書借閱排行榜中,雖然《月亮與六便士》《圍城》《活著》等文學經典經久不衰,但也出現了《微動作心理學》《現代酒店成本管理》等專業書籍,說明大學生閱讀兼顧了實用性閱讀和人文性閱讀需求。

在重慶大學圖書館2024年度借閱量最多的圖書分類中,工業技術、經濟、政治和法律、數理科學和化學佔據了前五位的四席,可以看出大學生在閱讀時注重跨學科拓展和深度學習互補。

時下,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熱點帶動了大學生的“工具化”閱讀,計算機類圖書由此備受關注。重慶交通大學圖書館副館長劉良璧介紹,圖書館自然科學類圖書近三年借閱量排行榜中,《數學建模算法與應用》每年都佔據第一位。

高校圖書館,需要功能升級

“數字閱讀的興起,對傳統閱讀既帶來沖擊,也形成互補。”劉良璧表示,高校圖書館要從傳統的提供紙質圖書借閱的場所,向未來學習中心、知識交流中心、共享互動中心轉變,以滿足數智時代下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新需求。

劉良璧建議,可以廣泛開展各類閱讀推廣活動,如定期舉辦讀書沙龍、新書分享會、經典閱讀講座、作家進校園、傳統文化展覽和文化體驗活動等,促進學生深閱讀。

如何培養當代大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西南大學圖書館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兼副館長秦紅雨表示,一方面,要針對人文學科的經典作品,通過組織經典沙龍、專題讀書會、名家講壇等方式,推廣經典閱讀計劃。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AI算法分析借閱數據,針對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行個性化推送,實時推出學生樂見的有聲閱讀分享、讀書短視頻和圖書推薦。

針對圖書館的功能升級,他建議打造多維立體閱讀空間和參與空間,如增設研討區、視聽互動區,打造線上線下融合、視音頻互動的閱讀網絡,將圖書館升級為“知識交互社區”,組織豐富的閱讀活動,培植深厚的閱讀文化,吸引學生回歸閱讀的實體空間。(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李志峰 實習生 王文文)

(責編:莢天宇、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