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

梁平蔭平鎮:數字助農 促鄉村振興

2025年04月24日20:24 |
小字號

“這是我們蔭平的農家長香米,口感軟糯,營養豐富……”電商主播鐘小利正介紹蔭平鎮的農特產品。同時,梁平區蔭平鎮基層智治平台指揮中心大屏數據躍動,“重點收集農戶家裡的土雞蛋、“通知村民今日到柳蔭社區廣場參加線上集市趕集”等指令正精准派發。

這是蔭平鎮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助農體系的核心場景。近年來,該鎮通過構建“線上+線下”貫通機制、創新滯銷清單+直播電商模式、打造“數據智能+用戶運營”雙輪驅動體系,以數字技術重構農業生產鏈條,用智慧治理破解農產品銷售難題。在渝東北的青山綠水間,一場數字賦能的鄉村振興實踐正如火如荼展開。

直播助農。梁平區委宣傳部供圖

直播助農。梁平區委宣傳部供圖

“電商直播正在深刻改變農產品的流通方式。‘線上集市’讓原本“待在家裡”的土雞蛋、大米、紅苕粉、柚子等農副產品銷往全國各地。”該鎮黨委書記唐俊梅介紹,鎮裡創新開發“直播前24小時任務響應機制”,每次直播前通過智治平台發布農產品征集指令,全鎮10個村(社區)的網格員與村社干部即刻行動,深入田間地頭、農戶家中採集產品信息,實時上傳至基層智治平台,鎮基層指揮中心通過分析產品數量、特性、時令周期、市場需求,科學制定直播選品策略。

這種“雲端指令+線下採集”的聯動模式成效顯著,數據顯示,該機制運行以來累計發布任務指令31次,收集農產品50余種,農產品流通效率提升近3倍。

“我們建立了涵蓋6大品類、52個細項的農產品數據清單。”該鎮經濟發展辦公室主任任治江展示著駕駛艙,屏幕上跳動著最新上報的貨品數據,“結合電商平台銷售數據,我們還建立了包含季節性產品、農產品大戶、消費偏好、價格波動等維度的市場預測體系,用以反向指導農戶調整生產結構。”

這種數據驅動的“預售+定制”模式正在悄悄改變傳統農業,蔬菜種植大戶彭琪今年根據去年以來的銷售數據結果分析建議,將小白菜種植面積從5畝擴大到8畝,同時新增了上海青試種,他笑道:“現在田裡的蔬菜在鎮上就能銷售,而且還不夠賣。”

“數字賦能不是冷冰冰的技術堆砌,而是要構建有溫度的智慧生態。”該鎮鎮長卿生金介紹,我們創新建立“農戶數字畫像”機制,對全鎮農戶的生產能力、經營狀況、幫扶需求進行動態評估,利用好網格員開展網格走訪工作時的上門服務,確保數字化紅利覆蓋“最后一米”。

網格員與村社干部在走訪入戶關注孤寡老人、殘疾人等重點人員時,動態採集特殊人群家中農產品品類、存量、價格等信息,形成農產品滯銷清單,指揮中心根據滯銷數據適時調整直播策略,開辟“愛心助農專場”,讓他們的農產品插上“數字翅膀”。

同時,這種治理創新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動能。該鎮通過開展“理論講授+線下實操”培訓方式對首批嘗試直播的11名‘村花’開展了電商直播業務培訓,成功孵化了11個達人賬號。

“我非常感謝政府搭建這個平台,不僅讓我學到了很多直播技能,還幫助大家賣了土特產,我覺得很開心,希望以后多舉辦類似的活動。” 三壩村“村花”達人姜花說。(任峰)

(責編:莢天宇、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