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軍團”助東站建設跑出加速度

近日,記者從市住房城鄉建委了解到,重慶東站(以下簡稱東站)建設施工中引入多款智能機器人,推動了項目建設由“人海戰術”向“智能建造”轉型,讓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
“地面整形軍團”提升施工效率3倍以上
2022年重慶遭遇持續罕見高溫。如何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保証施工進度?
中鐵十一局重慶東站項目黨支部副書記黃品青介紹,項目部第一時間採用了“機器人地面整形軍團”。
該“軍團”由四輪激光地面整平機、履帶地面抹平機以及地面抹光機等建筑機器人組成,搭載激光雷達、AI算法、5G通信等模塊,將混凝土平整度精准控制在毫米級,替代人工在40℃高溫下連續作業,使得施工效率提升3—5倍,人工成本降低40%。
“巡檢官”24小時無死角上崗
東站項目建設中採用的巡檢機器人,可以自動行走、爬坡,不僅能夠24小時、360度無死角“上崗”,在雨天、夜間也能做到無障礙巡檢。
這款機器人白天巡檢識別距離在100米左右,夜間為50米左右,可自動識別未戴安全帽、車輛越界等17類風險,幾乎包括了工地上所有安全風險隱患。它還能實時傳輸影像至管理終端,報警響應速度較人工巡檢提升90%,質檢效率提升4倍。
東站建設中還採用了全位置焊接機器人。該機器人的機械臂擺動幅度可精確至0.1毫米,僅需2小時就能完成直徑800毫米、壁厚8毫米鋼管道的焊接工作,效率是人工焊接的3倍。
玻璃幕牆安裝實現毫米級定位
在玻璃幕牆安裝方面,機器人也大顯身手。
為了讓建筑外觀更加大氣、美觀,減少幕牆龍骨帶來的視覺遮擋,東站四周均採用明亮通透的高架層玻璃幕牆。
每塊玻璃2米寬、5米高,過去需要十幾個人一起搬運、安裝。項目建設中,玻璃幕牆安裝機器人派上大用場。
玻璃幕牆安裝機器人擁有800公斤負載能力,採用模塊化機械臂與高精度伺服驅動系統,通過多傳感器融合技術,可實現安裝毫米級定位,施工效率提升3倍,作業風險降低90%。(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楊永芹 廖雪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畢業即失業”?川美院長:藝術有“大用”
- 人民網重慶6月28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7日晚,四川美術學院舉行2025屆畢業典禮,院長焦興濤在致辭中,從一個月前與學生的一頓特別飯局談起,直面網絡“畢業即失業”的疑慮,深入剖析了藝術價值、學習真諦與健康意義,為全體畢業生獻上一份直面時代叩問的成長指南。 焦興濤在演講開篇分享了一個月前的親身經歷:一個傍晚,他在學校操場跑步時,遇到一群正在上體育課、喊著“跑不動”的學生。…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