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推薦

重慶東站:未來連接歐亞重要開放門戶

2025年06月29日09:10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重慶東站是交通強國試點項目,也是重慶構建“米”字型高速鐵路網的核心節點,從規劃到建設,創下諸多“首次”和“第一”。

重慶東站的投運,意味著重慶東、重慶西、重慶北、重慶站四大主鐵路客運樞紐格局全面成型。

這座西部地區最大的高鐵樞紐到底有多牛?其中蘊藏著哪些重大理念創新和“硬核科技”?它將給重慶帶來什麼?連日來,記者就此進行了深入採訪。

關鍵詞 站城融合

重大創新:完美融合規劃、交通、功能、風貌、空間﹔獨特樹形柱是對象征著重慶人勤奮、勇敢和頑強精神的“黃葛樹”元素的詩意展現與升華

作為交通強國“站城一體化發展”試點工程,重慶東站(以下簡稱東站)將創新基因深深植入其“鋼筋鐵骨”中。從規劃到建設,可謂每一寸肌理都蘊含著敢為人先的磅礡力量,也因此創下諸多“首次”和“第一”。

——它是交通強國“站城一體化發展”試點工程。

與傳統高鐵站不同,東站打破“就車站建車站”的慣性思維,採用“站城融合”設計理念,將規劃、交通、功能、風貌、空間等五方面完美融合起來。

如交通方面,東站將實現“四網融合”,也就是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有機銜接。具體而言,這個高鐵樞紐將引入樞紐東環線等普速鐵路,軌道交通6號線、8號線、24號線以及城軌快線27號線等4條軌道線路。

空間融合方面,東站與片區城市空間實現無縫化銜接、一體化利用,深化站城空間融合設計,實現地下、地面、地上空間便捷聯通、整體利用,形成立體化、復合化、一體化的站城融合空間。

——“黃葛樹”造型立柱是東站的“靈魂”,其中同樣蘊含著重大設計理念創新。

“‘黃葛樹’不僅是建筑美學與結構力學的典范,也是對象征著重慶人勤奮、勇敢和頑強精神的‘黃葛樹’這一元素的詩意展現與升華。”中鐵二院重慶東站項目設計負責人宋揚、同濟大學重慶東站項目設計負責人曾令福介紹。

黃葛樹根系發達堅韌,每每“破石而生”,象征著重慶人堅韌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時也被賦予更深遠的象征意義:東站作為國家級綜合交通樞紐具有強大輻射力——連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長江中下游城市群以及海西經濟區等,將為區域協同發展注入強大活力,呼應著城市生生不息、開拓進取的精神內核。

關鍵詞 全國之最

硬核科技:施工中跨度72米、面積5.4萬平方米,重達4400噸的鋼結構屋蓋單次整體提升23.7米﹔無站台柱雨棚開創魔幻“拱門星空”

——它是採用超大跨度鋼結構屋蓋整體提升技術,創下國內單次最大屋面提升面積(5.4萬平方米、鋼結構重達4400噸)的高鐵站。

東站站房總面積達12萬平方米,屋蓋由3塊“巨無霸”鋼網架拼裝組成。

其中最大的一塊跨度達72米、重4400噸。中鐵十一局、中鐵建設等項目部採用先進技術,出動了74台液壓提升機,才將它從地面提升到屋頂。這相當於把2930輛小轎車並排提升23.7米,並實現了提升過程的毫米級微調。

——它是國內首例多連拱鋼混組合裝配式無站台柱雨棚。

在站台上,仰頭可見一片輕盈的“拱門星空”,如巨鳥展翅覆蓋著軌道上方。

站台上沒有任何立柱遮擋視野,讓乘客仿佛置身於露天與遮蔽交織的魔幻空間,既能免受風雨侵擾,又可隨時與天空、遠山相望。

東站站台採用“混凝土梁柱+鋼梁”結構形式,建立了“裝配式”雨棚新體系,不僅讓雨棚使用壽命提升至百年,更將施工效率提高40%。

——它還擁有西南地區最大的鐵路站房能源站。

東站站外設置了4500平方米的能源站,是西南地區鐵路站房最大的能源站。

這裡集中了東站的冷水機組、熱水機組,採用自主研發的高效機房技術,施工中運用“預制化+裝配式”技術:場外預制、現場組裝管道部件,將工期縮短近70%,節約材料15%。

“借助這些技術創新,東站成功打造立體化、復合化、一體化站城融合空間,成為站、城有機融合的典范。”中鐵建工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關鍵詞 開放門戶

為未來日開行超1000對高鐵提供“硬支撐”﹔隨著更多線路的引入,這裡將成為重慶立足西部、聯動東部、面向東盟、連接歐亞的重要開放門戶

目前,重慶已有重慶北站、重慶西站和重慶站(已啟動改擴建)三個主要客運樞紐,為何還要規劃建設東站?

中國地方鐵路協會站城融合發展分會會長汪欽琳回答了這個問題。

中心城區兩江交匯、四山環抱,城市呈組團式發展,南北向最大距離近110公裡,東西向最大距離約70公裡。

多年來,受城市發展格局影響,重慶鐵路樞紐北站、西站、重慶站均布局在長江以北,其中西站、北站承擔了中心城區近九成的高鐵客流。

但長江以南的南岸、巴南等東部槽谷區域,面積佔中心城區三成多、人口超過200萬,卻缺乏高鐵支撐。長期以來,形成了“北重南輕、西重東輕”鐵路樞紐局面。

隨著高鐵線路建設加速,重慶亟需新的樞紐來支撐。

根據規劃,未來重慶將有約10條對外高鐵線路,形成8個方向高鐵大通道。屆時,中心城區遠期每日將開行超1000對高鐵,但北站、西站接發車能力無法滿足未來高鐵線路的引入需求。“建設東站是破解上述困局的關鍵。”中鐵二院重慶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東站建成后,將填補中心城區長江以南無高鐵樞紐站的區域空白,同時意味著重慶東、重慶西、重慶北、重慶站四大主鐵路客運樞紐格局全面成型。

更值得關注的是,東站是交通強國試點項目,也是重慶構建“米”字型高速鐵路網的核心節點。

2024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重慶時強調,“奮力打造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內陸開放綜合樞紐”。東站正是重慶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緊扣“兩大定位”,建設交通強國打造的標志性成果。

隨著更多高鐵線路的引入,東站將成為重慶立足西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連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世界級城市群的門戶樞紐,成為重慶面向東盟、連接歐亞的重要開放門戶。

關鍵詞 四站聯動

東站、西站、北站和重慶站各有分工,共同構建“米”字型高鐵網﹔互聯互通,讓市民快速到達國內各大城市

主客運站就是具備列車始發、終到、中轉和換乘等功能的車站。東站建成后,重慶將形成高鐵四主客運站協同、互聯互通功能拼圖,共同構建重慶“米”字型高鐵網。

根據規劃,未來,東站將成為重慶向東、向南的重要門戶樞紐:陸續接入渝廈、渝萬、成渝、渝貴、渝昆等多條高鐵線路﹔

西站則主要承擔渝貴、渝昆、渝西等高鐵線路的運輸任務,加強重慶與貴陽、昆明、西安等城市的聯系﹔

北站作為既有重要客運站,將發揮其在連接成渝高鐵、鄭渝高鐵、成渝中線高鐵、宜涪高鐵等線路中的重要作用﹔

重慶站今年已經啟動擴能改造,建成后,將與東站等共同構成重慶鐵路樞紐的核心,提升重慶鐵路樞紐的整體運輸能力。

不僅如此,上述4個站還將通過完善的軌道交通、高鐵聯絡線等交通網絡,實現互聯互通,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體驗。

旅客在東站可通過軌道6號線通達上新街、小什字、大劇院、紅旗河溝、北碚等區域,同時通過在上新街與軌道環線換乘可到達彈子石、重慶北站、重慶西站等區域。

目前,重慶正推進九龍坡(渝昆高鐵引入東站)至東站樞紐聯絡線前期工作。未來,東站與西站之間將再添連接通道。

西站與北站之間,可通過軌道交通環線實現互達。

東站與重慶站之間,目前正在建設萬裡長江高鐵第一隧——渝廈高鐵長江隧道。隧道完工投用后,東站與重慶站將實現互通。未來,城軌快線27號線投運后,從東站到重慶站隻需約15分鐘。

“通過各站之間的合理分工和協作,這4個主樞紐高鐵站發車將更加高效、靈活,市民出行將更加便捷,可以快速到達國內各大城市。”汪欽琳表示。(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楊永芹 廖雪梅)

(責編:莢天宇、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