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級聯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分鐘轉危為安

近日,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方大醫院)、渝北區雙龍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兩級聯動、緊密協作,展開了一場教科書式的接力搶救,成功救治一名心肌梗死患者。
患者包先生(化名),男,60歲。於7月14日中午出現胸部悶痛不適,伴有肩背部放射痛,因症狀持續不緩解,7月15日11:00在渝北區雙龍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該院醫生龍興容接診后高度重視,即刻完善心電圖,提示:下壁導聯異常Q波伴ST輕度抬高,查心損標志物明顯升高,考慮急性心梗,立即予患者口服“心梗一包藥”。
因社區醫院不具備治療條件,充分告知患方病情后,患方同意轉診至上級醫院行PCI術,龍興容立即電話聯系重醫大附三院(方大醫院)醫務部主任畢玉田告知病人情況。畢玉田立即聯系心血管內科主任仝識非做好相關准備。仝識非立刻暫停擇期手術,空置手術台,介入室醫生蘇海龍、曾曉娟做好各項術前准備及搶救措施等待接診患者﹔心內科住院總醫師唐勝欣、ICU醫師李靜涵提前於急救部待命。
11:26,患者由120送達重醫大附三院(方大醫院)急診,醫生立即與家屬溝通,經簽字同意(11:35),將患者送入導管室(11:40)。11:45完成右側橈動脈穿刺,11:50冠脈造影提示回旋支近段完全閉塞伴血栓影,12:05球囊順利通過回旋支冠脈閉塞病變處並行球囊擴張,因患者發病時間較長,球囊擴張后造影可見回旋支內大量血栓影,予以反復血栓抽吸,隨后植入支架一枚,順利開通血管,患者生命轉危為安。隨后,被送入CCU(心血管重症監護室),密切監護。
術后,患者疼痛症狀緩解,情況明顯好轉。
該患者從社區醫院就診,到轉至三甲醫院開通血管,用時65分鐘。手術快速順利進行,大大縮短了患者心肌缺血的時間,極大減少壞死的心肌,保留了心肌功能,患者轉危為安,體現了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
重醫大附三院(方大醫院)與周邊多家社區醫療機構建立了長效協作機制,從醫療技術、繼續教育、雙向會診轉診、人才培訓、遠程醫療等多方面進行技術指導﹔同時,暢通急重患者向上轉診快速通道,充分發揮出優質醫療資源共享價值,共同造福百姓。
心梗是如何發生的?
供應心臟血液的血管被堵死,心肌供血不足,缺血缺氧的心肌逐漸壞死,發生心梗!
心梗的高發時刻:過勞后、大量吸煙飲酒后、情緒激動后、便秘、服暴飲暴食后、寒冷刺激后等。
懷疑突發心梗應該做什麼?
牢記兩個120:出現急性胸痛即刻撥打120、心梗發生后的120分鐘內盡快疏通血管。
1.安靜等待急救
2.平靜情緒,保持鎮定
3.舒適體位,可平臥可坐姿
4.鬆開領口,保持呼吸順暢(如有條件,可吸氧)。
心梗預警信號
典型症狀:胸部有“悶痛感”。
胸骨后或心前區持續性疼痛,可向左肩部、左上臂放射。休息、服藥難以緩解,通常持續半小時甚至數小時以上。常伴隨有呼吸困難、心慌無力、出汗惡心嘔吐等。
非典型症狀:其他部位的疼痛莫忽視!
牙疼,突然性發作,無法具體到哪個牙疼﹔手麻腳麻,突然性發作,麻木范圍廣﹔腸道不適,如惡心、反酸、疼痛、飽脹等。
快速且精准識別心梗典型症狀,尤為關鍵。諸如持續且劇烈的胸痛,可蔓延至左肩、左臂乃至背部﹔呼吸困難﹔突發冷汗﹔可能伴隨惡心、嘔吐、暈厥等症狀。一旦察覺這些心梗預警信號,務必立即停止所有活動,保持鎮定,撥打120並清晰告知自身症狀及所處確切位置,耐心等候救援人員的到來。條件允許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並及時吸氧。
急性心梗病程演進迅猛且凶險,對於患者而言,時間即生命,時間即心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乃是挽救心梗患者生命的核心所在,亦是改善患者長期生活品質與預后的根基。(何盈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他們在70℃高溫的機坪上堅守 為航班護航
- 人民網重慶7月18日電 (陳琦、劉敏)暑運期間,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日均起降航班達到980架次。近日持續高溫天氣下,在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機坪上,有一群人每天在酷熱中堅守,守護著每一架航班的安全起降和旅客們的平安出行。…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