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原創

青春紅岩︱巫山脆李裝上“產業大腦”?看科技賦能鄉村振興

2025年10月29日19:23 |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重慶10月29日電 (胡虹、晏紅霞)金秋十月,山城重慶依然綠意盎然。走進鄉村振興(重慶)數字產業研究院,一場數字技術與鄉村振興的“雙向奔赴”正在這裡上演。

10月28日,“青春華章·青春紅岩”網絡主題宣傳活動探訪了這個由重慶市政府與中國聯通共同打造的鄉村振興數字化平台,見証科技如何為廣大鄉村注入新活力。

智庫咨詢部工作人員為媒體一行介紹研究院建設情況。主辦方供圖

智庫咨詢部工作人員為媒體一行介紹研究院建設情況。主辦方供圖

農業新定義

從“會”種地到“慧”種地

“我們的柑橘產業大腦、蘋果產業大腦、巫山脆李大腦,正在重新定義傳統農業。”智庫咨詢部工作人員吳雪梅侃侃而談。

這些“產業大腦”的運行,始於對田間地頭的精准感知。它們如同裝上“數字神經末梢”,通過物聯網設備、衛星遙感和無人機巡弋,實時採集土壤墒情、氣象數據、作物長勢乃至每一棵果樹的細微變化。

吳雪梅介紹,所有這些數據匯入“大腦”核心——專業知識庫。這個知識庫內嵌了龐大的病虫害圖譜、作物生長模型與農藝知識。當系統識別到葉片黃化或果實生長異常時,便能瞬間比對數百萬張圖像數據,完成從“識別病症”到“開具處方”的智能診斷,為農戶提供包括精准施肥、用藥在內的個性化管護方案。

在潼南區奉民菜園,數字技術也在創造奇跡。通過精准生產、智能水肥等四項功能,這裡實現了產量比露地種植提高4至5倍的佳績。除去建設折舊和運營成本,每畝收益穩定在1.6到3.8萬元之間,真正讓土地生出了“金疙瘩”。

AI“小切口”

解決鄉村治理“大難題”

在惠農AI空間站,一個個“小切口”應用正在解決鄉村治理的“大難題”。

AI村委助手就像村裡的“數字管家”,一鍵智能辦公、政策精准查詢等功能,讓村委成員從繁雜事務中解脫出來。目前,這個“數字管家”已在全國30多個村鎮安家落戶。

工作人員為眾人演示AI村委助手使用方法。主辦方供圖

工作人員為眾人演示AI村委助手使用方法。主辦方供圖

AI庄稼醫院則如同田間的“數字郎中”。村民一鍵上傳病害圖片,除了獲取AI智能診斷“處方”,還可與專家在線上進行一對一問診。

聯通青囊AI醫藥也正在基層醫療領域大顯身手,從社區門診到鄉村衛生所,從藥店到農戶,打通健康服務的“最后一公裡”。

科技新視野

守護鄉村萬家燈火

研究院的科技創新,不僅著眼於產業發展,更心系鄉村安全。

“聯通青鸞—低空慧眼”平台讓無人機成為果園的守護者,在山地林間自由穿梭,實時監測病虫害,還能靈活運輸農產品,大大減輕農民的勞動負擔。

農村有限空間安全監管平台則化身鄉村安全衛士,對化糞池、沼氣池等危險源進行全天候守護。“這套平台關鍵時刻可以救命。”工作人員簡單朴實的話語,道出了研究院科技為民的初心。

研究院展廳一角。主辦方供圖

研究院展廳一角。主辦方供圖

青春新力量

在田間沃野綻放華彩

從2024年2月應運而生,到9月正式揭牌,再到11月榮獲重慶市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副會長單位,鄉村振興(重慶)數字產業研究院如同破土而出的春筍,展現出蓬勃生機。

研究院裡,青春是最亮麗的底色。團隊平均年齡在30歲,他們懷揣科技報國的理想,扎根鄉村一線。從實驗室的精密算法到田間的實際應用,從數字平台的搭建到鄉村治理的實踐,這群年輕人正用智慧和汗水,在巴渝大地上譜寫著一曲曲動人的青春華章。

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繼續以數字技術為舟,以創新精神為帆,在鄉村振興的廣闊海洋中破浪前行,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的美好願景照進現實。

(責編:陳易、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