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十五分鐘養老服務圈” 托起幸福“夕陽紅”
在全國“敬老月”活動溫暖開展之際,重慶南岸的養老服務實踐,正成為觀察中國城市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一扇生動窗口。面對戶籍人口中24.63%為60歲以上老年人的區情,一個覆蓋全面、功能完善、服務專業的“十五分鐘養老服務圈”已在南岸區基本建成,穩穩托起轄區二十多萬名老年人的幸福晚年。
體系為綱 下好老齡事業“一盤棋”
“應對人口老齡化,必須頂層設計與機制創新並重,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一盤棋’格局。”南岸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為此,南岸區相繼出台一系列實施方案,將老齡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考核,並強力整合資源,“我們確保福彩公益金區縣留存部分的80%以上用於養老服務,就是要釋放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明確信號,共同夯實養老服務的根基。”
在這一思路下,區老齡委成員單位擴充至34個,多部門協同發力,推動政策、資金、要素向養老服務領域高效聚集。
保障固本 筑牢民生幸福“壓艙石”
堅實的社會保障,是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底氣。南岸區不僅持續完善養老保險、醫保體系,更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惠老補貼制度。
“我們的目標是為老年人構建多層次、可持續的保障網。”該負責人拿出一組數據,“比如我們的惠老補貼,根據不同情況,老年人每年可獲得600元至6000元不等的支持,鼓勵他們用於購買所需的養老服務。自2020年以來,這項補貼已發放超9700萬元,惠及約12萬人次。每一筆錢,都希望能直接提升老人們的生活品質。”
服務提質 打造家門口的“幸福圈”
“一鎮街一中心、一居村一站點”——這不僅是布局思路,更是對市民的承諾。如今,南岸區已建成15個鎮街養老服務中心、78個社區養老服務站、21個農村互助養老點和34個社區老年食堂,實現了中心帶站率和社會化運營率雙100%。
“我們理解的‘十五分鐘服務圈’,不僅是物理距離的近,更是服務內容的准與暖。”該負責人說,“老年人步行一刻鐘,不僅能吃到可口的‘暖心飯’,還能享受助浴、助潔、康復護理等上門服務。我們尤其關注特殊困難老人,建立了探訪關愛機制,對摸排建檔的3447名老人實現月探訪率100%。看到老人們臉上的笑容,就是我們工作最大的價值。”
健康護航 打通醫養結合“最后一公裡”
健康是老年人最核心的關切。南岸區通過“搭台子”“結對子”,實現了養老機構與醫療衛生單位100%簽約合作,並將醫療服務嵌入74家社區養老服務站。
“我們正在努力打通醫養結合的‘最后一公裡’,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獲得連續、綜合的健康養老服務。”該負責人說。同時,家庭醫生團隊將65歲以上老年人作為重點簽約對象,簽約率已達78.35%。南岸區希望通過這些努力,實現對老年健康的“防、治、管”一體化服務,讓他們活得更長,也活得更健康。
社會協同,激發“銀齡”內在活力
在南岸,老年人不僅是服務的接受者,更是社會的積極參與者。精心打造的“銀齡行動”品牌,已組建了21支“銀齡志願隊”。
很多低齡、健康的老年人擁有豐富的知識、經驗和熱情,他們是社會的寶貴財富,為此,南岸區搭建“耆老智庫”平台,鼓勵他們參與社區治理、開展志願服務、傳授知識技能,這極大地激發了老年人的內在活力,實現了從“被動養老”到“主動作為”的轉變,也讓“老有所為”有了更廣闊的舞台。
從健全的體系到堅實的保障,從完善的服務到有力的支撐,從廣泛參與到友好環境的營造,南岸區正以系統思維和務實行動,讓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有幸福美滿的晚年,正在為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增添清新的溫暖而厚重的民生底色。(閔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