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現存60處巴文化遺存、2.11萬件/套巴文化文物
2025泛巴地區巴文化研究發展交流會在涪陵舉行

2025“巴人根脈·時代新生”泛巴地區巴文化研究發展交流會在涪陵舉行。主辦方供圖
10月30日,2025“巴人根脈·時代新生”泛巴地區巴文化研究發展交流會在涪陵舉行。來自湖北、四川、貴州、陝西、重慶等泛巴地區的政府代表、文旅負責人及專家學者齊聚,共商巴文化保護、研究與活化大計,多項重磅成果同步落地。

現場簽署《巴清》劇目創編合作意向協議書。涪陵區委宣傳部供圖
會上,兩大文化合作成果正式落地,成為推動巴文化傳承的重要支撐。一方面,涪陵區文化旅游委、重慶市川劇院與上海創奕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三方簽署《巴清》劇目創編合作意向協議書。據悉,該劇目將以巴蜀地區早期杰出女性實業家“巴清”為核心主題,致力於打造一台代表川劇藝術當代發展水平的精品劇目,讓巴文化通過傳統戲曲形式煥發新生。

共同簽署《泛巴地區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備忘錄》。涪陵區委宣傳部供圖
另一方面,陝西、湖北、四川、重慶、貴州五省市20余個泛巴地區文旅部門共同簽署《泛巴地區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備忘錄》,明確將在考古共研、文物共展、文旅共融等領域深化跨區域協作,攜手打造“巴文化走廊”,助力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巴文化跨區域傳承構建堅實協作平台。
作為交流會的文旅惠民重要舉措,巴文化主題游徑與泛巴地區景區互免合作計劃同步發布。其中,巴文化主題游徑精心串聯重慶涪陵小田溪遺址、四川德陽三星堆遺址、湖北宜昌香爐石遺址等核心文化節點,涵蓋“巴人之精神信仰”“巴國之生計命脈”等多元主題,為游客提供脈絡清晰、內容豐富的文化探索路線﹔泛巴地區景區互免合作計劃則進一步降低游客體驗巴文化的門檻,未來五省市居民可通過該計劃便捷游覽巴文化相關景區,切實讓文化遺產惠及更多群眾。

涪陵區巴文化研究發展中心正式揭牌。涪陵區委宣傳部供圖
此外,會上,涪陵區巴文化研究發展中心正式揭牌。涪陵計劃建設小田溪巴王陵遺址博物館和考古遺址公園,通過“考古實証+文旅融合”的創新模式激活巴文化基因,推動巴文化從歷史遺產向發展動能轉化,為區域文化發展注入新活力。
重慶作為巴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與核心傳承區,擁有萬州麻柳沱遺址、涪陵小田溪遺址、九龍坡冬筍壩遺址、忠縣中壩遺址、雲陽李家壩遺址等珍貴文化遺產。近年來,重慶市高度重視巴文化保護傳承工作,縱向深挖巴文化基因譜系,橫向聯動鄂川黔陝渝文化資源,立體構建“歷史溯源—學術創新—產業轉化”的全鏈條生態。
據統計,重慶現存60處巴文化遺存、2.11萬件/套巴文化文物,已發掘20余處巴文化遺址,開發210余種巴文化文創產品。
下一步,重慶將成立重慶市巴文化研究中心,以“考古+”模式,建立完備的巴文化研究體系﹔編制《巴文化保護研究利用專項規劃》﹔加強嘉陵江流域、渝西、渝東南地區的巴文化考古發掘﹔發布一批巴文化考古研究成果,啟動巴國都城文化探源專項研究﹔加快推進涪陵小田溪遺址公園、巫溪大寧鹽場遺址公園建設,持續夯實巴文化發展根基。(任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重慶大學啟動“1+N”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
- 人民網重慶10月3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30日,重慶大學召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大會,正式發布《重慶大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1+N”行動計劃》。該計劃圍繞2029年學校建校百年和2035年國家建成教育強國兩大關鍵時間節點,制定了“兩步走”發展戰略,旨在構建具有中國特色、重大風格的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體系。…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