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推动大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7月28日,位于大足区的施密特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声隆隆,生产正忙。
近年来,借助重庆市企业技术中心和大足区企业技术中心平台,施密特成功研发出一款主要用于旧楼改造和旧楼加装的“积木电梯”。
以往,老旧小区要加装传统电梯,需要到施工现场进行钢结构焊接安装,不仅耗时长、施工占用空间大,还会产生噪声。而“积木电梯”是直接在工厂焊接组装,从运抵现场,到安装完成,仅需3天,扰民时间短,安装速度快。
“积木电梯”,只是大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大足重点从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激发创新主体新活力、增强创新主体动能四个方面发力,不断提升全区科技创新能力,有力推动了全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足的科技创新有基础、有载体、有后劲。”大足区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大足全区科技型企业为75家,2020年达到1001家,4年累计新增926家;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为21家,2020年达到102家,4年累计新增81家。
摄像头的生产额占同类型产品全球总量5%
创新让制造企业“腾飞”
重庆盛泰光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泰光电”)地处双桥经开区,集ccm摄像模组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是国内最专业的摄像头模组封装生产企业之一。其产品有多摄摄像头、一亿像素摄像头、超广角和潜望式摄像头等,年产能达3亿颗,占同类型产品全球生产额的5%,广泛应用于oppo、vivo、华为、三星等手机产品和虹膜、车载、医疗、3dtof、手表、笔记本电脑等非手机类产品,
“依靠行业领先的技术,我们的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去年实现产值30亿元。”盛泰光电副总经理卢绍杰说,近年来,公司生产的摄像头从此前500万、800万像素,提升到1300万、1600万,再到去年4800万像素摄像头全面量产,靠的正是产品的创新和工艺的整合。
目前,盛泰光电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包括线路板设计技术,mtf、sfr、oc、pog等软件算法,机构设计仿真、电子mipi设计仿真、光学光路摸拟仿真技术,以及cob、csp、com、aa主动式对焦等国际一流工艺封装技术和全球尖端asm全自动化生产线。
“我们还成立了博士后科研站,与上海交大、江南大学等进行产学研合作,不断开发新产品,进入更高端的摄像头生产领域。”卢绍杰说,接下来公司每年投入技术研发的资金将占到全年销售总额的3%至5%,并在引进和培养软件光学领域顶尖人才方面,不设预算上限。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足越来越多的传统工业企业通过运用科技创新技术,实现华丽转身。”大足区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锻打一把刀具的时间从7小时缩短到20秒
科技助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
大足龙水锻打刀具因锻打工艺颇负盛名,但生产效率一直是一大难题,且以往多是小作坊式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附加值不高。
这样的问题,在重庆芸利五金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芸利五金”)同样存在。
芸利五金原本依靠人工锻打,一把刀从毛坯到打磨、开刃、上柄直至出成品,最快也需要近7个小时。
2019年,在引进了全球首条锻打刀具智能化生产线后,公司生产一把刀只需20秒,既保留了传统锻打工艺,又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质量。
这条生产线采用智能化、数字化、可视化设计。借助智能化设备,整个生产过程中,工人只需将前期通过剪板、下料、锻打、热处理、回火等5道工序加工好的刀坯导入生产线,即可通过机械手臂作业,实现磨削、修边、抛光、装柄等后续15道大工序的智能化生产。
“以年产80万把刀具来算,传统模式需要40个工人,设备占地1000平方米,而智能化生产线只需1至2人值守,占地300平方米,总功率仅需80千瓦。”芸利五金负责任人介绍,采用智能化生产线后,产品更加标准化,质量更加可控,不合格率在千分之三以内,同时大大节约了辅料的消耗。此外,以机器人手臂代替人工生产的智能化改造,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更能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近年来,大足积极以智能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了一批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和智能化生产线,芸利五金、新炬鑫机械等46家企业完成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大足“制造”正逐渐升级为大足“智造”。
走访重点企业收集需求24条
科创平台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这段时间,重庆桥丰五金制造有限公司格外忙碌,公司正紧锣密鼓为新产品“海棠依旧”的生产作准备。
“海棠依旧”这款产品,与大足举办的一场名为“锻打刀具创意设计专业赛”有关。
大足五金产业历史悠久,目前共有刀具企业85 家,含3大系列、1000 余个产品,形成了地方特色产业集群。虽然企业众多,但在企业规模、材料标准、质量控制、关键工艺水平等方面较弱,特别是工业设计人才非常匮乏,使得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为了帮助企业破局,从2019年开始,大足在科技部火炬中心的指导和支持下,连续两年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重庆·大足锻打刀具创意设计专业赛,共征集到国内外935件作品,其中国内912件,国外23件。
随后,大足科技局通过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详细了解刀具企业的经营现状、人才需求、技术瓶颈以及对大赛的期待和大赛作品成果转化的意愿。最终,5家企业分别精选出“海棠依旧”、“百灵”、“深海利刃”、“省力菜刀”等9件大赛作品,实施转化生产。
不仅如此,大足还与重大产研院签订合作协议,成立了产学研合作项目组,旨在更好助推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在足转化,推动人才项目、创新平台在足落地。
重大产研院是重庆大学“1+5”新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教育培训为一体的孵化平台和创新基地。
目前,产学研合作项目组已完成对大足石刻研究院、区科技局、区城投集团等13家单位,盛泰光电、施密特电梯、中汽院(重庆)汽车监测有限公司等12家重点企业的走访,收集各类需求24条,实现3个项目落地,更多合作项目正在洽谈中。
统计数据显示,四年来,大足新建成科创平台43个,有力促进了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