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让养老成为一件幸福的事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渝中区民政局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实施“关爱老人、享受美好生活”行动,持续优化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不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需求导向 做好养老服务供给侧
渝中区通过开展需求调研,收录全区10万余条老年人信息,运用“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进行综合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普惠性大众化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共5大类15项。
针对老年人用餐、看病等需求,以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站为阵地,开展助餐、助浴、助医等服务,每年为建档困难家庭、低保家庭老年人发放“三助”居家养老服务补贴1.2万人次、210万元。
对符合条件、自愿申请的109户困难老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提高老年人自理生活能力。完成社区适老化改造3处,今年还将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31处,改善老年人生活环境,方便老年人出行。
创新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探索制定居家养老服务包,推出涵盖助餐、日间托养、日常居家访视、信息化设备租用4大项服务的安享家服务包和包含信息化服务、生活照料、康复训练、居家适老化改造、临床护理等9大项服务的欣享家服务包。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将专业养老服务送到家。
坚持问题导向 做好人文关爱老年人
渝中区民政局印发《加强独居老人关爱服务工作的通知》,发挥辖区物管公司、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工作者、邻居等多方力量,定期开展摸排、探访工作,已摸底建档独居老人1917名,开展探访14161次。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建立“党建+网格”服务模式,形成防火和紧急救援网络化反应机制,以街道为单位为独居老人安装感烟器,努力确保独居老人居家安全。
按照《关于落实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相关工作要求的通知》要求,针对有学习能力的老年人,实施《三个100“智”愿服务计划》通过100名熟练掌握智能技术的“智”者,结合老年人实际需求,发布100项老年人智能技术学习菜单,深入100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引入社会组织开展“爷爷奶奶的智慧课堂”活动,指导老年人学习掌握智能化应用;针对不会运用智能设备的老人,通过优先接待,简化流程,保留传统办理方式等,为其提供便捷服务。
同时,还通过多种方式向老年人普及非法集资行为特征、表现形式和危害等知识,目前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万余份,组织专场宣传14次,走进机构宣传23家。
坚持协作导向 做好资源配置一盘棋
此外,渝中区民政局充分发挥渝中区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建立卫健、文旅、民政等多部门联动的沟通协调机制,为推动全区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鼓励社区养老服务运营机构通过自建队伍、整合加盟服务商、链接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等丰富服务供给,引导1家物业企业、1家物业社会组织运营3个社区养老服务站、1个社区食堂,推动17个社区养老服务站链接山城老年大学资源建设社区教学点。(来源:重庆市民政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关银一KEY通”川渝一体化项目启动
- 人民网重庆9月8日电 (冯文彦)8日,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重庆分中心、成都分中心、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重庆市分行四方通过在线网络签约的方式,共同签署“关银一KEY通”川渝一体化合作备忘录,举行项目启动仪式并向首批2家项目试点企业制授“电子口岸卡”。 据了解,“关银一KEY通”川渝一体化是成都海关、重庆海关积极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关于“建设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加大力度推进首创性、差异化改革”的要求,在海关总署的大力支持和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授权下,聚焦两地企业跨区域办理电子口岸业务的迫切需求,联合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重庆市分行共同推出的一项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创新举措。…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