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健康>>健康视觉

肠癌不可怕 就怕你不了解它

2021年12月28日16:03 |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小字号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观看人民网视频访谈,我是文彦。前段时间,有一个报道,一对夫妻双双检查出直肠癌,引起关注,双方都没有家族遗传史,那肠癌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哪些人是肠癌的高危人群?肠癌该怎么预防?

  今天我们邀请到重庆东大肛肠医院内镜室主任黄辉来到演播厅,和我们聊一聊相关话题。

  主持人:黄主任,患肠癌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哪些人容易患上肠癌?

  黄辉:首先是环境因素,过多摄入高脂肪或红肉、膳食纤维不足、肠菌等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第二个是遗传因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癌变和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现国际上称为林奇综合征,散发性结直肠癌主要是由环境因素引起基因突变。

  还有高危因素,结直肠腺瘤是结直肠癌最主要的癌前疾病,尤其是进展性腺瘤(即高危腺瘤)。进展性腺瘤具备以下三项条件之一者:一,腺瘤长径≥10mm;二,绒毛状腺瘤或混合性腺瘤而绒毛状结构超过25%;三,伴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炎症性肠病特别是溃疡性结肠炎可发生癌变。

  其他高危人群或高危因素除前面的情况外,还包括大便隐血阳性、有结直肠癌家族史、本人有癌症史、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血吸虫病史、长期精神压抑者、慢性腹泻或便秘或黏液血便等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者、有盆腔放疗史者、长期吸烟、过度摄入酒精、肥胖、少活动、年龄大于50岁。

  主持人:当出现哪些症状需要警惕是肠癌呢?

  黄辉:结直肠癌起病隐匿,早期或仅见粪便隐血阳性。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如下:

  第一,排便习惯与排便性状改变,如便秘或者大便形状变细、也可表现为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第二,腹痛;第三,腹部肿块常提示是中晚期;第四,全身情况包括贫血、低热、便血、腹泻、便秘;第五,晚期患者可有进行性消瘦、恶病质、腹水等。如有并发症则伴有肠梗阻、肠出血及癌肿腹腔转移引起的相关症状与体征。

  主持人:那是不是肠癌早发现,它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

  黄辉:这是肯定的,结直肠癌发病隐匿,但多依据“腺瘤-不典型增生-腺癌”进展,从良性息肉发展为进展期肿瘤通常需要5-15年。肠癌预后与临床病理学分期密切相关,临床分期为A/B/C/D期,转移途径有直接蔓延和淋巴转移以及血行播散等,早期肠癌的5年生存率高达90%,而晚期不足10%。

  主持人:那么,肠息肉都会病变成肠癌吗?

  黄辉:超过90%的肠癌,是由肠息肉慢慢发展而来。专家们戏称大肠癌是“傻子癌”,因为它是很好预防的癌症。大肠癌的发病套路非常简单,从正常肠黏膜-到长出息肉,从息肉到变成肠癌,平均有10年时间,我们把这段时间称之为“黄金10年”,因为在这10年之内检查都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主持人:有什么方法可以有效预防或者降低肠癌发病几率?

  黄辉:同其他肿瘤一样,结直肠癌的预防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预防。首先是一级预防,它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如加强体育锻炼,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戒烟;化学预防,高危人群(大于50岁,特别是男性、有结直肠肿瘤或其他癌家族史、吸烟、超重或有胆囊手术史、血吸虫病史等),可考虑用阿司匹林或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叶酸进行预防;要定期结肠镜检查,结肠镜下摘除结直肠腺瘤可预防结直肠癌发生,内镜术后仍需视患者情况定期复查肠镜,以及时切除再发腺瘤;积极治疗炎症性肠病,戒烟、戒酒、减少红肉(牛肉、羊肉、猪肉)、腌制熏制肉品的摄入;饮食中膳食纤维,0-3脂肪酸、奶制品、全麦食品及钙剂的增加有助于预防结直肠癌。

  其次,二级预防是早诊早治,主要依赖于结肠镜检查、随访和治疗。最后,三级预防是综合防治,即针对中晚期结直肠癌,包括手术治疗后预防复发和转移。

  主持人:做肠镜检查前后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呢?

  黄辉:在肠镜检查前一天,我们会建议患者进食低渣食物或者流食,不要进食纤维素含量较高或者产气的食物、带籽带色的水果、高脂食物、红色的液体等。

  肠道检查前需要充分的肠道准备,将大肠尽可能清理干净,这样有利于发现病变。做肠镜检查的时候,如果肠腔没有排干净,就会掩盖病变,一些小的息肉、肿物、炎症病灶等,就有可能漏诊。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病变需要镜下手术,肠道准备不充分就可能出现污染腹腔和手术切口。所以说,充分的肠道准备是高质量肠镜检查成功的关键。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黄主任的分享,同时也感谢大家的关注,再见!

  黄辉:再见!

(责编:陈易、张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