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政务>>要闻

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召开

2021年12月31日12:07 |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小字号

  12月29日,中国新加坡双边合作联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以及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中新天津生态城联合协调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五次会议以视频方式举行。

  双方全面梳理两国高层共识落实情况和务实合作进展,共同规划下阶段合作方向和重点。双方一致同意,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引领,推动重点合作项目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和东盟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契机,打造互利共赢合作新标杆;以拓展两国抗疫和发展合作为依托,为全球抗疫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

  会议指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要以重庆和新加坡为“双枢纽”,带动整个地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开展。

  会后,双方共同宣布达成一系列会议成果,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合作规划位列第一项。

  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简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以重庆为运营中心,以“现代互联互通和现代服务经济”为主题,以示范项目为载体,以制度型开放为突破口,实施高水平开放,促进全面深化改革。

  今年以来,中新双方认真落实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联合协调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工作部署,瞄准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目标,充分发挥项目独特优势,紧紧抓住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机遇,认真总结过去五年来的经验,马不停蹄,协同共进,开创了中新互联互通“第二个五年”的新局面,被誉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成功案例,先后被评为深化改革全国100个典型案例和全市10个最喜欢的改革案例。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收获丰硕成果。截至2021年底,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累计签约商业合作类项目162个、金额250亿美元;金融领域合作项目208个、金额232.3亿美元。

  高水平编制发展规划

  今年以来,中新双方联合编制了《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总体发展规划(2021-2025年)》和四大领域的专项规划,以及农业、教育、文旅等其他领域的发展规划,形成了“1+4+N”的发展规划体系;同时,中新双方还编制了《“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合作规划》,为推动项目成为中新两国政府间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中新共建“一带一路”的新亮点、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有益探索,起到了突破、示范、引领作用。

  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深化

  双方持续深化既有通道建设。渝新国际航空通道保持畅通,“重庆-新加坡”航线客改货航班保持每周2班运行、新加坡航空投入宽体机运营客运航班,成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重庆唯一持续运营的国际客运航线。跨境融资通道持续拓展,重庆南岸城建集团在新交所成功发行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重庆企业首笔跨境债券,新加坡ICH公司成功获批境内合格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资格,中新跨境投融资开启“双向”新征程。中新国际数据通道持续拓展,成功举办第三届中新国际数据通道论坛,积极推动探索新的应用场景,共同推动双边数据保护合作,并吸引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区共商共建共享。人才培训通道进展顺利,已组织6批次156名高级公务人员、国有企业负责人赴新参加交流学习;签署技能人才培养与国际交流合作协议,开展重庆高级技能人才师资及管理者赴新培训;启动新加坡(重庆)青年人才成长驿站项目,共同搭建两地青年人才交流平台。

  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陆海新通道”建设成效显著,网络已覆盖106个国家、311个港口,通道战略性、示范性、辐射性进一步增强。2021年前三季度,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陆海新通道”累计开行国际铁海联运班列1493列,同比增长77%,货值15.3亿美元、增长79%;跨境公路班车2599车次,同比增长37%,货值2.5亿美元、增长66%;国际铁路联运班列运输集装箱1064箱。

  今年以来,中新双方还聚焦市场主体参与便利性,在金融服务、国际投资贸易、工程设计咨询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创新开展服务合作,全力培养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专业“带路人”,集合了一大批企业参与,有效提升了重庆市场活力和营商环境水平。

  示范性重点项目加速集聚

  中新双方持续深耕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信息通信等重点领域,着力加强与重点区县、开发区的合作,合力推动产业集聚,为新加坡企业及国际合作创造条件。

  加快建设中新金融科技产业示范区、中新(重庆)国际航空物流产业示范区、中新(重庆)多式联运示范基地、中新(重庆)大数据智能化产业示范园区,先后与重庆渝中区、南岸区、北碚区、潼南区、南川区、荣昌区、璧山区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力打造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运营中心、中新(重庆)互联互通国际合作示范区、中新(重庆)国际中小企业产业园、中新(重庆)绿色循环智能低碳示范园区、中新(重庆)国际绿色发展示范基地、中新(重庆)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及中新(重庆)科技城,下一步还将与涪陵区共建中新(重庆)国际生态科创城、与巫山、武隆等地共建中新(重庆)国际旅游目的地,更好地服务新加坡及东盟其他国家企业在重庆发展。

  “四大合作计划”启动实施

  在聚焦四个重点领域合作的同时,中新双方紧密配合,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等机遇,推出“四大合作计划”。

  一是实施中新商务合作计划。推动渝新两地政府部门、商协会及园区企业互动交流,推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砂之船国际生活艺术节签约,并提供了高质量的招商引资、金融服务等专项服务保障。

  二是实施中新农业合作计划。组织实施中新(重庆)农产品出海计划和农业合作“双百”计划,联合举行中新(重庆)食品贸易线上考察对接会,推动忠县忠橙等重庆农特产品常态化拓展东盟市场。

  三是实施中新人才培训合作计划。深化渝新两地领导能力建设合作、职业技能培训及青年人才交流等机制合作。

  四是实施中新文旅合作计划。以推动重庆新加坡互为国际旅游集散地为目标,谋划筹办重庆“新加坡周”、新加坡“重庆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砂之船国际生活艺术节等活动,整合重庆和新加坡文化旅游产业资源,促进两地“航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改革创新走深走实

  一是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四川省成都市、广安市、南充市等签署合作协议,牵头联动重庆、四川及新加坡有关部门,在农产品贸易、扩展中新国际数据通道应用场景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

  二是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新跨境融资通道已覆盖西部10 个省区市,为西部其他9 省区企业实现跨境融资56.7 亿美元,下一步力争实现西部全覆盖。

  三是积极开拓第三方市场。重庆市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联合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成功举办了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第三方市场合作对接会,有力推动渝新企业与其他东盟国家企业对接。抓住中老铁路开通契机,联动新方举办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老挝专场对接会,共同引导、推动中新企业共建海外分拨中心和产业园区。

  四是先行先试抓好制度型创新。牢牢抓住“制度型创新”这个牛鼻子,着眼增强“辐射性、带动性、示范性”的工作导向,在推动渝新金融互联互通、保税航材监管创新、贸易便利化、跨境数据传输安全管理试点、专业人才资质互认等方面持续用力,争取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更好助力重庆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

  沟通协调机制效能增强

  一是务实有效推进三级合作机制;二是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三是建立季度工作调度机制;四是持续办好高水平会议活动。

  双方联合主办了2021智博会、2021中新金融峰会;成功举办首届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论坛;顺利举行“新加坡在华知名企业重庆行”活动,为中新企业搭建了广泛的合作交流平台。

  下一步,双方将在三级合作机制统领下,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战略契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抓好项目发展规划落地实施,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和体制机制创新,深化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持续拓展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健康养老等领域合作,推动合作迈上新台阶,形成更多可视化成果,不断增强项目在中国西部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辐射带动效应。(重庆市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 供稿)

(责编:秦洁、张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怎么建?“施工图”来了
  人民网重庆12月30日电 (刘政宁、周小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怎么建?12月30日,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消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重庆四川两省市党委、政府共同制定了《重庆四川两省市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联合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联合实施方案》),是一份详细的“施工图”。 据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发展目标,《联合实施方案》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重点内容细化为10个方面47项具体任务,并明确了责任分工。…
2022春运1月17日启幕 重庆客运量预计近4000万
  人民网重庆12月30日电 (陈琦、刘敏)2022年春运将于1月17日拉开序幕,2月25日结束,历时40天。 30日,2022重庆市春运工作电视电话会上消息,经研判,2022年春运重庆全市铁公水空客运量将达3931万人次,较2021年上升7.8%。…
成渝地区协同创新水平稳步提升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人民网重庆12月30日电 (胡虹)29日,2021年度重庆市区域与行业科技竞争力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指数成果发布会在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举行。会上发布了《2021年度重庆市区县科技竞争力评价报告》(下称《区县报告》)《2021年度重庆市行业科技竞争力评价报告》(下称《行业报告》)《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指数》(下称《指数》),以及《2021年度重庆市渝北区企业创新能力十强榜单》4项智库成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