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善感乡:农村环境整治有“妙招”

“干洞坝蔬菜大棚基地施工现场,昨天施工人员遗留了些垃圾,这样不好哟。”5月9日一大早,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善感乡农纲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林恩,对自己负责的网格辖区进行环卫保洁巡查,巡查时发现问题后立即在“美丽乡村 清洁善感”微信工作群里发了一段语音,并配发了一张图片。
此时,善感乡副乡长田力的手机发出微信消息声音,田力打开微信一看,正是“美丽乡村 清洁善感”微信工作群里李林恩发出的两条消息。
“李支书,你提醒施工人员不要乱扔垃圾,通知保洁人员马上去清理,同时通知垃圾转运人员给现场增设一个垃圾桶,让他们施工人员的垃圾有地方扔。”田力在微信群里回复道。随后,不到半个小时,保洁员就已将现场垃圾清理干净。
李林恩和田力除了自己的工作职务外,另外都还有一个身份:李林恩是农纲村环境卫生义务督导小组组长,田力则是善感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领导小组副组长,具体专职负责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环境整治工作。
善感乡成立以乡党委书记、乡长为双组长的善感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领导小组,各村党支部书记为各村第一责任人,副书记为直接责任人,负责农村公益性岗位(保洁队伍)人员日常管理及使用,负责各村环卫保洁工作的有序开展。
为了让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落到实处、落到细处,善感乡的“妙招”不止这些。
各村成立义务监督小组。各村将农村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村上成立以党支部副书记牵头、村组干部为成员的工作专班,组建3—8名党员或群众代表成立义务监督小组,会同村里的志愿者每周对辖区环境卫生进行巡查督导,负责辖区生活垃圾治理和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指导及监督。按照村民小组划分网格,党支部副书记任网格长、各组组长为网格员。对网格实行四个全覆盖管理模式,即管理区域全覆盖、管理人员全覆盖、管理内容全覆盖、管理时间全覆盖。网格员每周对网格环境卫生进行巡查,巡查时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整改、及时反馈”的快速处理模式。
其次,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乡与各村签订环境卫生整治行动责任书,各村与辖区群众签订居民环境卫生三包责任书,与建筑施工企业、养殖大户签订企业环境卫生治理责任书,做好建设生产区域及周边沿途清洁卫生。评选清洁家庭以点带面,各村按照农户自行申报,周检查、月通报、季评比的评比机制。各村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实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驻村干部及先进党员对辖区环境卫生后进户、重点户、困难户等特殊群里实行包组包户包引导。
同时,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党建引领,发挥党员表率作用。各村党支部成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行动党小组,引导全体党员作表率,沉下身带头开展好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卫生共建周”,各党小组在每月第二周自行确定一天组织片区党员、志愿者、村民代表等开展垃圾治理和垃圾分类活动,通过发放倡议书、宣传册、开展集中清扫、服务特殊群体等方式,推动垃圾治理、垃圾分类、清洁农户、清洁大院、美丽乡村等取得实效。
“达到一定积分可以到村里的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还可以作为评优评先和村集体年底分红的重要依据。”田力介绍,通过拓展“积分制”运用,引导村民自觉参与其中。主要做法是,每月底根据日检查、周通报及各项活动参加落实情况,对保洁人员、群众、督导人员、党员代表、志愿者的垃圾治理、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宣传带动等情况进行动态奖惩;对积极参与、有示范效应、有显著成效的人员给予每次1—3积分奖励;对垃圾治理成效差、无故未参加活动的人员给予每次1—3积分扣除;并形成长效机制。(廖唯、刘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男子饿晕在街头 民警蹲下一勺一勺喂食
- 人民网重庆5月12日电 (刘政宁、刘祎)5月7日傍晚,在重庆市渝北区武陵路,一名身着蓝色上衣的男子坐在马路边,双手不停地颤抖着,他面前正蹲着一名民警。民警用勺子一勺一勺地给他喂饭,并开导他前往医院作进一步的检查。…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